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不可动摇的目标,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是对我国治国之略的发展和完善;法治与德治的正确结合,才是科学的治国之道,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体现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德治”与“法治”的同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治国方略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必然,是法律与道德功能互补的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二者作为治国的方略并举提供了可能与保障。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基本治国方略;道德和法律在内容、性质和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运行机制上相互分工,在功能作用和调节范围上具有互补性;中国古代的德治传统和西方的法治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德治不是人治,法治不排斥德治;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置于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战略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在处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上,做到德法相济,标本兼治,以德为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同时,坚持以德治国,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稳定地发展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方略有其历史渊源。当代的“德治”、“法治”与以往“德治”、“法治”有根本区别。以德治国”是对“依法治国”的进一步肯定和有力支持,是在施行社会主义法制的同时加强道德建设,实行德政与德教。法治是道德的基本体现,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基础,二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共同起着维护秩序、固国安邦的重要作用。中国当代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内容以及实现途径是对以往所有“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继承和发展,并独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始终不渝地抓好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法治与德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必将促进全民公德意识提高、社会进步;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有利于调整民族社会心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众说纷纭,而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的角度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下,两者的最终价值追求即社会收益是相同的,即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在此前提下,德治成本小于法治成本.所以我们在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强国的同时,要坚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充分发挥德治的优势,节约社会成本,实现社会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能否积极地正确地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取决于对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深刻理解,以德治国内涵包括施仁政、重道德教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等方面的内容;依法治国的内涵,主要是指法律的权威至高无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必须依法办事。法治不是和德治相对立的概念,而是和人治相对立的概念。法治是政治文明,德治是精神文明。必须把德治划定在精神文明的范畴之内,才不会造成德治和法治的冲突。德治与法治各有其特殊性,不能相互替代,二者又具有统一性,因此具有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德治国是目的,依法治国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手段,所以二者应当并重。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关键在党。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治国思想是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对于进一步加强物质明、精神明、政治明建设,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总书记要求我们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这是我国治国方略的创新和完善。本文就新形势下法治、德治与学校德育工作谈一些肤浅的看法。一、法治、德治相辅相成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法律是一种刚性的社会规范,它的主要作用是惩恶,以实现“他治”。道德也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关…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的两种基本治国方略;江泽民以理论创新精神明确提出治理国家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的深化和完善,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的继承和发展;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实现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德治国,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2.
道德目标和法治目标的达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道德目标的达成,除了国家这一基本主体之外,还有其他主体,他们之间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上没有主从的等级结构,反倒是国家在介入道德领域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我们有必要考察国家这一主体在这一系统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通过对国家主体的这种定位探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法律和道德都是治理国家与社会的工具 ,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只有实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才能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郭店楚简老子乙以为道,守道为中心言道家之用,认为治人事天是道家的责任,这是春秋道家对社会有所施为的积极表现,老子乙从自我贬损,绝学而顺其自然,爱身自重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全面论述以“道”修身,最后提出了“清静为天下定”的主张,希望不仅个人实行清静这一原则,而且一家,一乡,一帮以至天下都实行这一原则,从而克服贪欲,使天下得到安定。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德法并治的治国思想是在高度、深刻总结古中外治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治国方略,包含着丰富而博大的思想内涵,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得益彰,不可偏废;法律和道德作为社会规范手段各有其优势又各有其局限性,两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1999年4月,当白寿彝总主编12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给白寿彝教授发来贺信。贺信说:“我国的历史,浩淼博大,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的经验,也记载了先人们在追求社会进步中遭遇的种种曲折和苦痛。对这个历史宝库,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加以发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做出新的总结。这对我们推进今天祖国的建设事业,更好地迈向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载《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3期)江泽民同志还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号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必需纳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8.
明朝中后期杰出的思想家李贽提出了“因其时,用其术”的治国思想,他激烈地反对封建礼教、封建等级,反对因循守旧理论,提出了国性牖民、人人平等、安民养民、因时制宜的治国从政主张.李贽的治国思想直到今天仍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治国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辛亥革命前 ,提出以代议政治为核心的五权方案 ;五四运动前 ,从代议政治向全民政治转变 ,提出民治方案 ;五四运动后 ,发展和完善体现人民民主和幸福的全民政治的思想 ,创立了五权宪法和民生立法方案。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是对治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从认识的的高度探讨了法治与德治的相互关系,论述坚持走“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之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