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前国内高校缺乏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包含企业实习环节教学评价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为了适应"卓越工程师计划"需要,尝试从高校工程教育教师教学评价现状、"卓越工程师计划"教师教学评价理念更新以及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框架构建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温荣 《教书育人》2013,(21):40-41
一美国高校现行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1评价目的和对象(1)评价目的美国高校实行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其教师评价大都经历一个评价——反馈——规划——重新评价的过程,且侧重于旨在促进教师更好发展的"规划"环节,最终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自己的领域内拥有持久的专业活力。(2))评价对象美国高校以教师为本,重视对"人"的评价,对教师从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的评价:评价对象为教师的教学文件、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等。最近几年,其部分高校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测量、分析和评定,也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一种价值判断,并对教学决策提供依据。完善高校教学评价制度是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学专业化的关键所在。本文分别选取了美国密西根大学和我国南京大学,对其教学评价制度进行个案研究,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不同方面分析中美教学评价体系,以期我国高校教学评价能借鉴美国高校成功经验,促进我国教学评价的革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学评价制度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与方式。在后大众化时代,地方高校的教学评价制度既彰显诸多适应内外部环境需要的变革趋势,又呈现高校教学评价的某些一般性"痼疾"及基于"应用"定位的特殊问题。地方高校应基于不同主体的立场交融、应用型人才定位、教师发展需要、学科专业的特殊性以及学校发展环境的新变化,进一步推进教学评价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5.
教学评价是当前高校为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综述了高校开展教学评价的现状,提出了当前一些高校教学评价中存在的教学评价片面性、评价内容的设置不合理以及对评价结果看得过重等方面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宁夏大学评教改革为例,探讨民族地区高校文科专业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改革的路径,提出实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反映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因课制宜,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指标,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有效性;重视对课外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评价;全面评价教师教学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教学为主型教师评价是衡量、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对教学为主型教师的评价应该有别于研究为主型教师、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以及社会推广型教师,应侧重于对其教学学术能力的评价.教学学术能力的主要体现是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本文从教学态度、教学实施、学术与发展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27个子指标的高校教学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个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高校教学型教师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通过重抽样技术克服了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数据不平衡性问题,从而使高校教学型教师的评价更精确科学.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以美国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为研究对象,总结出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主要有系主任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及教师自我评级等类型。并通过对美国教师教学评价类型的分析,得出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主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的。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出美国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精髓,结合我国教育现状,为我国高教所用。  相似文献   

9.
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及应该坚持的原则,并探讨了实践教师评价的建立,以期为"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和促进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集宁师专学报》2019,(6):62-66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高校师生,了解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功能异化的成因。在回归评价本质功能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回归教学评价连续、循环范式、回归师生一体的评价形式,回归体育教学评价手段独特性、多样性。同时提出构建"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档案评价"模式,定量和质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专业化、多元化,加强专家、学生、教师的评价沟通等改革手段。  相似文献   

11.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发展的保障,而课程是教学质量的主力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武器”。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教师自身发展,尝试建立一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系统化机制,即集“教学激励机制”“教师培养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考核制度”“教学培训体系”及“教师教学发展支撑”为一整体的“六位一体”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三教”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职教教师的能力素质必须与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资源建设结合进行。文章基于职业院校工学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视角,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14位“双师型”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在对教师本土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归纳了工学一体化课程下职教教师具有的九项教学能力内容,并将其划分为课程实施和课程开发两个层面的基础教学能力、核心教学能力和拓展教学能力三种类型,在对不同类型教学能力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跨界的集成性、生成的情境性和整体的互补性三个典型特征,为针对性做好“三教”改革背景下职教教师队伍培养管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学"交往-研讨-发现"教学模式是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相互研讨,使师生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并获得教学生活整体意义的教学活动模式.交往、研讨、发现是构成这种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主体教育理论、交往教学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基本程序、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构成其基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高素质的大学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教师发展项目的支持,海外培训项目给教师带来诸多有益的反思。本文通过对UCLA暑期教学训练营项目的具体剖析,从教育主体的基本情况和观念、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效益的认知、教学效果的测量方式、教学方法及策略五个方面比较了中美大学课程教学的异同。在目前教育部大力提倡高校要打造"金课"、拒绝"水课"的目标下,结合UCLA教学训练营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提出笔者的思考,给出几点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计算机专业与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需要不断加强计算机专任"双师"型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结合功能,以需求和岗位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对计算机教学形式、手段、方法进行创新改革,改革传统的师生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利息理论》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应用中存在"两重两轻、创新不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教育部考核导向、学校管理层激励机制弱化及专任教师多重压力下的行为选择。从学校管理层和专任教师两方面探讨相关应对策略,包括强化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激励机制,探索合理有效的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应用评价体系,形成课程教学资源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减轻专任教师的外部压力,针对课程理论体系、应用场景开发有关教学资源,借助课程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综合开发应用校外资源等。  相似文献   

17.
笔者调查发现学生的数学效能感、对课程难度效应评价和学习投入度,并不显著影响学习成绩;学生的性别因素对学习成绩具有显著作用,男生成绩显著低于女生;学生对教师教学进度体系感知对学习成绩具有显著作用,那些对老师教学体系评价高的学生成绩显著低于评价低的学生。相对于性别,教学进度体系中的课程进度作用更大、更重要,那些认为老师课程进度越快的学生,成绩越低。以此为据提出了大学教学中课程进度"适度化"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是高校建立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重要措施。构建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其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应当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来展开,注重实现课程类型与高职特色的有机统一,注重实现随机抽测与整体评估的有机统一,注重实现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评测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星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13):58-59
由于人事体制、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我国社会上的专家型能工巧匠难以成为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自由职业”教师是深挖社会职教师资潜力的产物,他们可以在各个学校从事专业教学或课程研发工作,却不占编制,且教学时间有保障,待遇较好,工作热情高。虽然“自由职业”教师的聘用、报酬、考核和课程编排会带来一些新问题,但相对容易解决。  相似文献   

20.
通用技术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发现通用技术学科的德育价值,进行学科德育要素设计是落实通用技术课程学科德育的前提.以苏教版必修教材为例,通用技术教学中实施学科德育的策略包括:挖掘通用技术学科中的德育要素,构建通用技术学科"5+X"德育范畴;实施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教学,设计系列挑战性任务;提升通用技术教师德育素养,发挥教师德育价值等.教师应在教学中从单元教学、课时教学、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方面科学设计德育要素,实现学科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