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赵国弟 《上海教育》2012,(Z1):30-31
校训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灵魂,是贯穿在学校全体成员与每项活动中的精神,是学校文化的象征。《辞海》把校训解释为:"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教授认为校训是"学校着意建设的特有精神的表征"。因此,校训不仅反映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精神,而且也反映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各种集体活动所着力培植的精神。校训体现着全体师生的信念,也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观点、历史积淀和价值追求等办学思想的核心,它不仅具有训育和教化功能,而且能够起到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独特文化作用。丰富"行以至诚"校训的内涵文化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铸造精神和灵魂。校训的文化意义在于推动不断地创新,以学校文化的价值体系所具有的作用去育人。静态和动态是校训文化意义的两种存在形式。从静态的意义来看。通过校训所释放的文化信息,构建学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有之,根据西方文化教育学派的观点分析,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是"文化过程",它与文化同时发生和发展。国外学校文化研究经历了从组织文化到学校文化的过程,而我国学校文化研究经历了从校园文化到学校文化的演变。这种变化既是学校文化理论研究视角的不断调整和价值取向的不断更新,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的历史转向。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最深刻的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学校文化,就是一个学校当中,隐藏于制度、管理、物质存在和校园生活方式背后的文化元素,就是一个学校教师身上的精神状态和人格魅力,就是周围师生身上的素质修养和生活状态.学校文化不是一种显见的教育要素,但它蕴藏在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教师和学生在校的教育活动,影响着师生的价值观念和教育行为方式,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及其学校生活样式方面也发挥作用.学校是教育的场所,是最能体现文化价值的地方,文化理应成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一所学校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动态的文化创造活动,因为具有自然性、重复性等特点,存在着硬质化、制度化和口号化的弊端。为了发挥学校文化的育人实效,必须重拾学校文化建设的生命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自觉、身份重构,彰显教育中人的创造力,共同形成学校文化力,促进学校文化育人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管理,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教育发展的计划》当中有这样几句精辟的话,它说:"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文化的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今天我们的学校发展一定要把学校文化的建设放在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示范校建设指标体系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导航仪,它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构成,具有价值属性、操作性、关怀性和系统性特征,源于教育向善的价值属性、国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校文化定义的学理基础;其现实依据是以点带面、以培带评、以建促改的工作原则和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三大问题:逻辑难自洽、概念不操作、说做"两张皮"。《指标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操作指南。《指标体系》的评估应用包括配套应用、过程应用和结果应用。  相似文献   

7.
学生反文化现象是指存在于学生文化中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是与学校倡导的主导价值(包括形式上的与实质上的主导价值)相悖的。学生反文化现象的流行,既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也阻碍着学校教育功能的正常发挥,更不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学生文化中的反文化现象对于构建健康、积极、和谐的学校文化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定群体中人们共享的意义体系,文化有五个要点:1)文化是人的文化;2)文化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产物,同时又构成了人与人之间进一步交往的条件;3)文化一定是共享的;4)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5)文化是一张强有力的意义之网,确证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性存在。学校的成员所共享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假设等是学校文化的深层结构,而关于学校的故事、传说、典礼、仪式、人们做事的方式方法则表征了学校文化外在的浅层的结构,它是学校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得以彰显的载体,只有透过学校文化的表层结构体悟其深层的意义,才是学校文化的要旨所在。  相似文献   

9.
地方的价值不仅在于人的身份建构,也推动着意义生成.地方本位教育把学习主体身处的“地方”视为教育的重要元素,通过挖掘“地方”的教育资源培养人的地方感.地方本位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有利于塑造人的身份和关系,实现学校教育与外部世界的有机结合,倡导将地方性知识纳入学校课程设计以及将场所视为学习资源.地方本位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育人价值,其文化育人路径包括:以学习者经验为中心,联结校外资源,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通过户外教育,注重对学生生存空间的感知体验;开展文化回应教育,将地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实施地方回应性教学,将学生视为文化主体.  相似文献   

10.
姚建光 《生活教育》2008,(10):28-30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对于学校文化"愿景"而言.这是一个极好的隐语。我们之所以用这样的隐语而不是其他来描述文化.是因为当一种文化失去了与我们可以称之为"亲族关系"的东西时.我们认为这种文化是有缺陷的。而学校文化正是把以师生为主体.以学校内部的环境和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串成一个整体的那一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它是一个学校发展进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特有的教育标识。因此,用这样的隐语我们实际上是在建构我们思考和行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陈国安 《人民教育》2012,(10):17-19
在组织管理中,价值领导力是一种核心领导力,是运用价值领导艺术解决管理实践中的问题、调控组织或个人行为、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它是区别于行政领导力(运用政治手段)和经济领导力(运用经济手段)的一种新型领导能力,也称"文化领导力"。教育本身意味着价值传承、价值引导和价值教化,是关系到价值使命的事业。"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问题,当前青少年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价值观问题。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价值混乱、价值断裂和价值冲突迫切要求校长形成和提高价值领导力;传统学校管理活动中价值领导和价值教育的不足也要求不断地强化价值领导力。  相似文献   

12.
人是文化的产物,公民人格的生成需要适宜的文化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公民人格的建构遭遇着文化阻隔,表现为惟上惟权的价值取向对人的自主性的抑制、学校"差序格局"对学校公共性的侵蚀、学校人际互动的"私德"对"公德"的僭越等。学校场域中的公民人格建构应厘清教育价值,提升人的自主性;构建实践共同体,增强学校的公共性;划清"私德"的疆界,培育人的公共理性。  相似文献   

13.
核心提示"收获的季节到了。"如一个辛勤的农夫,朱建华荷锄而立,守望着一方教育的田园,信心满满。更多意义上,他是一个布道者,文化就是他的教义。他游走于各种先进的文化理念中,拣拾起一粒一粒文化的种子,然后播洒,看着它们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一点一点地抽芽。人们说,他是职教界不可多得的一位专家、学者型校长。他把系统论引入教育,他把企业文化"移植"到学校,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学校管理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正我曾经的一位老校长说过:"学校,就是要让老师和学生们的心情激荡的地方,走进学校,应当让他们能感受到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这话说的就是学校文化的作用,学校文化是学校精神和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领导、教师、学生内在价值的外显。文化引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在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里,每个人的思想、行动都在相应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引领下变成一种主动和自觉。本文就学校管理中应该具有的文化意识,以及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当代"生态文化"观的契合性,表现为注重和谐、共生、生命与道德精神的核心文化价值。生态文化有两种存在状态:生态文化哲学和生态文化形态。作为文化哲学,它具有导向我国文化发展的"生态"走向的意义。同时,学校文化的本质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本质在于人、国家与民族的和谐发展,这正是生态文化的内在精神。故而,民族地区学校文化发展可遵循生态文化哲学指向,在学校文化形态上,学校文化应是生态文化景观的一种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西陵教育根植于西陵这片沃土,这片沃土离不开长江文化的浇灌。学校通过解读西陵文化,提炼出以"兼容"、"求索"、"大气"、"和美"为内核的西陵教育精神,并在此精神指引下,提炼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从环境、制度、课程、活动和主体等方面入手,整体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德国教育家普朗格认为:学校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这种文化活动指向不断发展着的个性生命的生成,它最终目的是把客观精神和文化内涵分娩于主体之中。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自己的文化主张及理性操守,它关注校园围墙外环境的变化却不随波逐流。它的核心聚集于学生发展,就一所小学而言,即儿童立场。它不仅关注儿童当下的快乐成长,还着眼于他们卓越的未来和改造社会的担当,在学校中,文化归宿是"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18.
"价值"是指客体(事物或人)满足主体(个人主体或集体主体)需要的关系。在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合作体中,价值是个体行为的指南,是群体文化的核心,是集体凝聚力的源泉,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人"是发展的主体,"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点。"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等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  相似文献   

19.
让"文化"在学校发展中领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部一切教育力量、教育因素的集合.优质教育品牌内蕴着高品质的学校文化.高品质的学校文化正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心小学以"培养现代城市人"为目标,精心打造学校文化,诠释学校文化价值,塑造学校文化精神,提升学校文化竞争力,使学校步入了新一轮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杨健 《辽宁教育》2013,(8):19-20
文化展示的是一种生命的尊严,它追求的是一种朴素而又有生命经历的坚持。一般来讲,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在学校教育、学习、生活、管理过程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因此,一所学校就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拥有自身独有的文化特征。阜新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历史的学校,坚持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