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6,(6):81-85
口译职业在当今被视作"金领行业",但传统观念里的口译员必须是隐身的、透明的"传声筒",译者只需要被动地接收信息,机械地进行转码。彰显口译员的主体性对口译研究的发展非常重要,口译针对的客体不仅仅只是言语转换本身,非言语交际在口译中同样十分重要,译员需要全面调动眼、耳、口、手多种机能才能准确把握和传递口译动态的信息。与笔译译者相比而言,口译员对于非言语交际的处理正是其凸显自身主体性的一个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对口译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如何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口译员,具备良好的口译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各大高校积极探索的目标.在口译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训练学生的口译技巧是提高学生口译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恰当使用词汇对提高翻译质量起到主要作用。因此,在口译学习者的培养中,应加强训练词汇量的扩大以及词汇运用的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员减少错误。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并置理论对于培养学员的联想性思维、扩大词汇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分析并置理论的特点入手,揭示培养学员联想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并总结了几种较为有效的口译词汇训练及记忆训练的方法,以使口译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因中英数字表达方式的差异,数字口译对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个难点.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结合对部分口译员的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了数字口译的特点与方法,提出数字口译应首先强化数级差异训练,以提高数字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恰当使用词汇对提高翻译质量起到主要作用。因此,在口译学习者的培养中,应加强训练词汇量的扩大以及词汇运用的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员减少错误。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并置理论对于培养学员的联想性思维、扩大词汇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分析并置理论的特点入手,揭示培养学员联想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并总结了几种较为有效的口译词汇训练及记忆训练的方法,以使口译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日新月异,口译员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首先口译及口译能力的概念被界定,进而谈到图式、二语听力理解和口译三者间的关联机制,随后从二语听力理解图式理论及模式的阐释着手.举例说明该理论在提高口译能力中的作用,以期待为口译员提高口译能力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杨宏  姜苓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4):146-147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市场对合格口译员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不少英语专业学生选择口译作为他们理想的职业。为了帮助他们成为合格的口译员,加强高校口译教学势在必行,而口译听力训练应成为其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快速地传达交谈者的思想感情,口译人员不仅要研究口译中的言语因素,还要研究非言语因素。本文从体态语和仪表等方面论述了非言语因素在口译中的作用。从体态语、空间语和时间语等方面对比分析了非言语因素的文化差异。同时就口译人员对非言语因素的理解和运用提出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中国,口译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口译员的从业队伍也日益壮大。然而纵观整个口译市场,口译员的素质和译文质量着实令人担忧,培养高素质的口译人才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从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角度探讨了口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口译是一场复杂的脑力活动,需要口译员进行听辨分析。口译的瞬时性特点要求口译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听、记、说等过程,这对译员的听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通过介绍听辨能力的培养和口译活动的特点,以英汉交传为例,提出口译听辨理解的思维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口译员自身口译能力与笔记语言之间的差异,对大三、大四及研究生英语专业口译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在笔记语言选择方面,大三学生与大四学生以源语为主;而研究生倾向于用目的语和符号笔记。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口译训练时,初学者笔记以源语为主。随着口译水平提高,口译笔记可逐渐向目的语和笔记符号过渡。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言语交际的一种手段、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口译是语言交流中必不可少的纽带,口译员的入门更是一个充满挑战、需要长期准备的过程.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口译工作实践,谈谈口译实践入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15,(5):110-114
口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对于语言信息进行分析理解与加工的要求极高。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是否成功关乎沟通效果、影响信息交换质量。本文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对口译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口译训练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策略,即加强思辨能力培养、提升中西文化理解领悟能力、夯实知识储备与实践锻炼,口译员应当培养跨文化交流中介者的意识,不应当满足于被动的对语言符号进行转述,更要培养独立的思辨的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不同文化的传播者与沟通者。  相似文献   

14.
口译是一种语言活动,主要是指在不同国度之间的贸易谈判或沟通中,进行的语言翻译活动。尽管口译是主要针对语言的一种行为,但是在实际沟通和交际中,有大部分内容都是非语言性质的。因此,翻译人员不仅要重视口译活动中的语言表达,更要重视非言语的交际内容和形式。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文化,非言语因素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口译者要了解两个国家的文化特征,知晓非言语因素在其国内代表的含义,进而正确的翻译出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本文首先对非言语交际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非言语交际在口译中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非言语交际手段在口译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电话口译作为一种新兴的社区口译形式,在为各国间的沟通提供便利。而电话口译中视觉信息的缺失使得掌握听觉信息即副语言在电话口译话轮转换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副语言在电话口译话轮转换中的角色进行研究,通过实际试验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式推断出三种副语言可以为电话口译者提供重要借鉴。话轮转换停顿持续时间可以推测说话者个人情感状态,语音标志能够表明说话者继续话题的意愿,语调传达出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因此,掌握好这三种副语言能够为电话口译员在缺失视觉信息条件下更好实现恰当的话轮转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语言是一种客观存在,在自然语言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无法避开它。合理巧妙地将模糊语言运用到记者招待会中能使言语交际更具得体性和有效性,而口译员巧妙地翻译模糊语言则能提高口译质量。笔者以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为例,介绍记者招待会口译的特点及模糊语言的定义与分类,通过分析记者招待会口译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总结出相应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与大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音教学中言语能力体现在:拼读能力、语音辨正能力、语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言语能力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言语能力训练对素质教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玲娟 《考试周刊》2007,(32):85-86
图式理论是关于背景知识在语言理解中的作用的学说。本文尝试分析图式在口译过程中功能,认为图式以及图式的激活有助于口译过程中信息的理解、记忆和预测,并指出在口译教学中应注意传授各种话题的背景知识,强化、拓展和激活口译员的图式知识来提高口译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口译是一种跨文化言语交际活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口译工作的质量。本文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入手,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口译的关系,指出了目前俄语口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即: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加强跨文化交际策略训练;拓展口译材料内容。  相似文献   

20.
情感等非认知因素参与认知活动并对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果产生影响,但翻译的非认知研究却处于被严重忽略的状态。与笔译相比,情绪智力对口译的影响更显著。特别是一些特殊领域的口译员会面临诸多压力和情感敏感情境,要求其具备较强的情绪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情绪智力的多个要素与口译员特别是国家安全事务、医疗口译、法庭口译、手语口译、警务口译等特殊领域口译员需具备的特质相关。情绪智力与口译的种种关联使之成为口译研究的新切入点,将拓展其研究视野,充实其研究内容,推动口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