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某种角度看,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这种丰富多彩的生活,通过自己的感受,用独特的语言表达出来。《新课标》要求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能留心周围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出源于  相似文献   

2.
出于“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的考虑,为了解决学生最大的困难——写作材料少的问题,一些学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了“每周见闻课”。在这种课中,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周来的见闻(包括生活见闻、电视广播见闻、读书看报见闻等)讲给同学们听,并用简明扼要的话把这些见闻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下,进行积累。然后每人自选一个材料,写篇作文。例如,我们在五年级一个班听了这样一节课,同学们所谈的见闻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生生活见闻①一天早晨,在一个个体户香蕉摊前,—位税务员收了摊主的馈赠(两大把香蕉),但照价付了钱。并照章收了摊主该交的税。②邻居赵伯伯因公去成都出差,买了火车票后,  相似文献   

3.
学科作文是指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境、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历程,让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地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作文教学专家李白坚指出:"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可以从任何  相似文献   

4.
[作文范围] 生活中的见闻。 [作文要求] 学生观察生活,选择素材。 [总体设想及教学步骤] 1.结合单元知识,教给学生几种观察方法。 2.指导学生审题,并要学生口头交流《学校见闻》。 3.教师指导学生选材。 [施教方法]先请学生结合本单元学过的两篇讲读课文,填下列表格(10分钟):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学生的一种思维和表达训练,真实性是它的基本特征。读者可以从作文的语言艺术与情感流露中领悟出作者的思想意识、知识见闻、生活经验、审美观点。可见,作文的语言和情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平时给学生作的题目是不是贴近他们的生活,是不是贴近题目的见闻、理解、情感、思想等。另外,还要看学生对于作文的反映是不是认为非常自然的,而不认为教师硬要他们去做的无谓之举。下面,我从四方浅谈我在作文命题方面的做法:一、随时作文类1.日记作文。关键是教师指导学生有事儿可记,有感可发。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生活,从生活中摄取素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其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学生在阅读中的发现与领悟,在思考中的焦虑与收获,在收获中的喜怒哀乐,无不可以通过作文来体现和完成。学生通过作文来反映生活,发表见解。《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的问题上提出,要引导并帮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等。这些描述正是创新作文的基本要素和内涵。从这点上伸展,创新作文就是要从成全学生的生命出发,  相似文献   

8.
林日章 《广西教育》2009,(22):46-46
一、应从作文的内容入手。把注意力转向学生生活,功夫在平时,在课外 写文章就是写生活;从内容入手就是从生活入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中年级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新奇有趣、印象最深、最感动的内容;高年级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这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难"是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教师应努力上好作文指导课,帮助学生消除写作的恐惧心理,鼓励学生有条有理地记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所想,说真话,抒真情,表达真情实感。作文中的所有材料都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把生活理想化,见闻感想条理化,这便是作文。在此,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课标对小学生作文三个学段的具体要求一脉相承。"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先生主张把教育和生活完全熔于一炉。而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观察生活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要想高效作文,就得从低、中学段开始,当好学生的生活导师,为他们的后续生活作文奠定基石。一、品读经典,感受生活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学用书注重扩大学生的识  相似文献   

11.
作文指导课上,尽管教师从审题、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作文还是比较空洞,假话连篇.作文教学困挠着我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说明:小学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强调作文教学生活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社会,丰富见闻,使学生的写作活动更加开放,写作素材更加鲜活,写作触角更加敏锐,写作内容更富有时代气息.在评价方式上,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要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  相似文献   

12.
缺乏积累,写作内容肤浅、琐碎,是目前高中生作文的一个大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引导学生从细微入手观察生活,学会进行深度思考。善于通过各种媒体搜集信息,丰富自己的见闻。广泛阅读,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根据这一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在这舞台上,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和厌烦作文的情绪,自觉、主动地视作文为需要,视作文为乐趣。一、搭建生活的舞台,让学生感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见,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应扎根在生活中。所以,我们应该把学  相似文献   

14.
数年来,笔者从尊重学生的真实生命与生存状态出发,让学生享受阳光般享受作文“人本权”,鼓励他们“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像写出来”,收获了案前学生数十万字的带有自己烙印的习作。面对它们,我无法平静——作文教学应努力关注儿童生活的另一面,构建一个开放的作文内容体系,引导学生养成忠于自我的写作态度,使每一  相似文献   

15.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所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不要专门向学生大讲特讲作文技法,要  相似文献   

16.
正曾有多少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伤透脑筋,曾有多少学生提到作文就叫苦连天。教师把学生的要求放在自己的视野之上,往往造成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东拼西凑,死搬硬套,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作为农村教师,我们深知城乡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别。农村的学生见闻不多,阅读面狭窄,在写作时为了达到教师所期待的,学生经常饱受搜肠刮肚之苦。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写作的根源在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由于缺少作文素材,学生自然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景,丰富生活体验,全方位开拓生活源泉。让学生一扫过去缺乏习作兴趣、无米下锅的现象,把作文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写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真实而丰富的生活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习作水平就会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的文字表现 ,是学生认知社会、人生的具体体现 ,是学生情感的反映。但由于他们的阅读量少 ,掌握的词语和写作技巧都很有限 ,生活阅历又不丰富 ,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往往片面而肤浅 ,加之学生作文大多是课堂作文或考场作文 ,存在着限制性和记忆性 ,因而 ,有许多学生往往怕写作文 ,不愿写作文 ,也写不好作文。为了引导学生写好作文 ,下面就经常碰到的几个问题提出几点拙见。1 关于“井底之蛙”  学生大多生活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上 ,经历的事、生活经验 ,见闻…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具体、准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见闻、真实体验和想法,使他们根据习作需求,运用合适的表达方法来开展写作,促进其语言运用能力的稳步提高。由此说明,习作教学在语文课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鼓励他们从生活中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并丰富学生的见闻,让他们能够围绕生活经验写出简单的、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从而促进其生活化写作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文篇数过多、训练过量是学生厌倦作文的重要原因.一些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接受能力,盲目增加作文篇数,一天一篇日记,一周一篇周记,节日要写节日见闻,寒暑假要写假期记事……还有的老师信奉什么“读一篇,写一篇”的读写同步训练,使学生整日为作文而疲于奔命,苦不堪言,何谈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