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阅读下面文言文文段,然后完成后面各题。秦始皇本纪 秦王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  相似文献   

2.
关于明十三道监察御史的统属问题,目前史学界大多数人认为是隶属于都察院.例如,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下册第99页写道:“都察院长宫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但是,明代著名学者邱濬在《大学衍义补·重台谏之任》中却说:“六部官属皆书部,如吏部属,则曰吏部文选清吏司;兵部属,则曰兵部武选清吏司之类是也.唯监察御史则书其道,而不系于都察院焉”.明言监察御史与都察院不存在统属关系.两种意见,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3.
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曾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赞誉,但是,若以他“苛察”陈延杰《诗品注》和古直《诗品笺》之态度评之,其疏漏也可用“十”计:一曰不明“主王”,二曰不解句读,三曰不考而信,四曰前后矛盾,五曰诗作失察,六曰人事失考,七曰引述失正,八曰不明文意,九曰不重校勘,十曰不知阙疑。本文即对此十弊作出举正。  相似文献   

4.
精讲课文,就是对课文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剖析讲述吗? 答曰:非也.精讲课文应该视教材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而确定精讲内容.有时,即使是教材的重点,也不能被精讲,因为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与已获能力即可自行解决.总之,根据笔者教学体会认为这样三点可确定为精讲要点.一、抓住关键性词语. 名家名篇,不乏精采之处,通过这些地方的讲解,使学生在获得享受的同时看到自己的差距,这对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对理解能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渑池之会"一部分中有这样两句话:"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这里的"令"和"为"两个诃的使用就很精采."令"字不仅祈使的口气.而且比较强硬,在秦赵两王之间,谁都不能用"令",但秦国这位御史却把秦王"请鼓瑟"的"请"字写为"令",这就活画出秦王逞凶逞强、蔑视弱小的嘴脸,揭示出企图称王  相似文献   

5.
唐代两广状元莫宣卿,广东封川人,自幼聪明机智,立有大志。相传七岁时,他曾作过一首明志诗,曰: 英俊天下有,谁能佐圣君?  相似文献   

6.
造酒忘米     
正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酒。"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掺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耳。"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曰:"可有米乎?"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相似文献   

7.
论宋朝御史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御史在中国古代行政监察中,发挥着纠察百官,肃清纲纪,确保行政机制顺利运行的重要作用。虽然监察的作用和效果是由当时制度的本质及体制决定的,但与御史的素质也密不可分。御史的素质是指御史在完成监察任务时必须具备的,及其在具体监察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修养和能力。只要稍稍检索有关宋代的史料,就会发现宋王朝对御史素质已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如:《宋会要辑稿·职官》十七之七: 皇祐三年十月,仁宗宣谕宰臣曰,“谏官御史必用忠厚淳直,通明治体之  相似文献   

8.
【作者简介】谢济世(1689-1757),字石霖,号梅庄,广西全州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曾任翰林院检讨、监察御史、湖南粮道等职。他为人刚直,一生仕途坎坷。著作收录在《梅庄杂著》中。原文戆子记~①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②"黠者应声曰:"有。"  相似文献   

9.
蝙蝠     
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倨傲乎?"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真个无可奈他何!"  相似文献   

10.
一人不甚识字,至江心寺,见壁间写江心赋一篇,急走出曰:“江心贼在此,不可惹他。”寺僧留之曰:“此是赋,不是贼。”其人摇头曰:“你虽说是富,我看他终是有些贼形。” ——《解愠编》卷七  相似文献   

11.
梦语     
御史某之伏法也,有问官白昼假寐,恍惚见之,惊问曰:君有冤耶?曰:言官受赂鬻章奏,于法当诛,吾何冤?曰:不冤何为来见我?曰:有憾于君。曰:问官七八人,旧交如我者,亦两  相似文献   

12.
古代官府断案,判词大都刻板冗长,但也有少数才思敏捷,幽默诙谐的“父母官”,留下了一些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判词。明朝天启年间,一御史颇有口才。宦官魏忠贤手下一名太监欲取笑御史,便缚一鼠前去告状,声言:“此鼠咬毁我衣物,特擒来请御史判罪。”御史沉思后判曰:“  相似文献   

13.
梦语     
御史某之伏法也,有问官自昼假寐,恍惚见之,惊问曰:君有冤耶?曰:言官受赂鬻章奏,于法当诛,吾何冤?曰:不冤何为来见我?曰:有憾于君。曰:问官七八人,旧交如我者。亦两三人,何独憾我?  相似文献   

14.
<正>《仪礼·聘礼》曰:"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可见动辄大礼厚礼,其实是极其不"礼"的。《论语·阳货》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在孔子看来,玉帛钟鼓,只是礼乐的一种载体,一种物质形态,他更看重的是这种物质形态所承载的道德与礼制,这才是他要"克己复礼"之"礼"。  相似文献   

15.
不复顾惜     
《中学教育》2007,(12):63
明朝御史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张瀚初任御史参见都台王廷相时,王廷相给他描述了一桩见闻: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穿新鞋的轿夫,他从灰厂到长安街时,还择地而行,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中,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些话,"退而佩  相似文献   

16.
一(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注:曾,并.(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以上三句中均有"曾",课文只注了一处,是否可以说,三处均当"并"讲呢?其实不然.在句(1)勉强可通,于句(2)就有问题,于句(3)则不通.吕叔湘《开明文言读  相似文献   

17.
汪隽 《学语文》2007,(3):32-32
人教社2005年第1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句中“御史”一词,课本注为:“战国时对史官的称呼”。这个注释的意思自然让人有两种理解:一是战国时称史官为“御史”,二是战国时的“御史”就是史官。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并非全然如此。课本注释不当。  相似文献   

18.
<正>在儒家经典《论语·里仁》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师徒对话: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意思是,孔子教导曾参说:"曾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啊!"曾子说:"是。"孔子走出去后,曾子的门人不解孔子之意,问曾子:"先生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啊?"曾子告诉他们:"夫子所遵循的,只是忠和恕罢了。"曾子理解的"吾道一以贯之"的"道",历史上很少有人怀  相似文献   

19.
许衡嗜学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三更师。稍长,  相似文献   

20.
永不掉队     
堂侄是一个中师毕业的乡村小学教师,去年落聘了。他一脸怨愤,满腹委屈,赤手空拳来到西安,要我帮他找一个教书的地方。问他教书十多年来,可曾有论文发表,回答曰:无。问他是否精通电脑,回答曰:不会。问是否有获奖证书之类,回答曰:无。再问是否有能代表自己水平的精彩教案,亦曰:无。问他为何不写,不学,不研究教学,回答曰:人家都在混,再说既要教书,又要种地,忙不过来,而且年龄大了,学了也记不住。听罢,我明白他落聘的原因了,那就是他在思想和业务上,不思进取,都掉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