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七十年代初,国外教育社会学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式,该理论根据教育的功能,从教育最基本的特点出发,认为它传递知识、培养人,实质是把现存社会不断地“再生产”或“复制”(reproduce)出来,亦即不断地保持社会各部分的永存不变。“再生产”理论主要有两个大的分支:社会再生产和文化再生产。下面分别作一简略述评。  相似文献   

2.
文化资本与教育场域——布迪厄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布迪厄是当今世界颇具影响的社会学家,研究涉及诸多领域。实践理论是他的主要理论.这一理论是建立在场域、惯习与资本这三个基本概念之上的。实践理论是我们理解布迪厄教育思想的基础。他运用上述基本概念特别是文化资本这一概念对教育场域中的各主体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指出教育通过文化再生产实现着社会的再生产。但是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过多地带有社会决定论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校园欺凌是一种失范和越轨行为。校园欺凌问题是由行动主体与同辈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以及社会文化等交互影响下的产物。基于社会学结构—行动维度分析框架,结合越轨社会学理论体系中的社会失范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和标签理论,可以从社会结构、个体与社会联系以及个体行动意义三个方面探究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校园欺凌问题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布迪厄符号暴力教育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迪厄的教育理论力图还原教育的社会政治背景 ,认为教育是通过文化再生产来完成社会再生产 ,它与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密不可分。教育行动具有双重专断性 ,它是由一种专断权力所强加的一种文化专断。所有的教育行动都具有符号暴力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结构与行动"是社会学经典的二元对立难题,教育社会学发展过程也存在"结构与行动"维度的分歧。从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史来看,结构功能论、冲突论和解释论、批判教育学分别呈现出"强结构-弱行动"倾向和"强行动-弱结构"倾向,表现为教育社会学发展过程中"结构与行动"维度的理论分歧。随着学科的发展和教育问题的日益复杂,融合"结构与行动"的研究取向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大师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和文化再生产》一书中阐述的理论,即从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整合视野,提出的崭新的文化实践及其文化再生产理论,提出课程是一种文化资本、一种文化专断和一种反思性实践的课程观,认为其对于我们今天课程知识的选择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解析布迪厄教育再生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演化过程中,教育究竟是引导社会变化,还是造成社会再生产的行动主体呢?针对此问题,文章试图通过解析布迪厄的教育再生产理论,探究教育通过何种途径和机制,再生产着教育本身以及这种再生产如何掩盖现代西方社会看似平等实际上并不平等的教育再生产真相。  相似文献   

8.
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思想除魅——作为符号权力的文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布迪厄的教育社会学试图洞察日常生活中个体心智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其生成和运作的规律。文章通过分析布迪厄社会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惯习、场域和资本,揭示出现代等级社会中阶级、文化和权力的联系方式,以及教育如何起着维护和再生产社会等级和结构的文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远程教育的人才主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教育研究缺乏对人才的具体描述和设计。探索通过人才结构和培养目标可以为远程教育活动提供分类指导。人的全面发展概念既有哲学、教育学范畴,又有远程教育范畴。后应把握KAQ结构,以免同其他层面混淆;教育社会学和终身教育功能进一步把远程教育人才培养纳入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南历史框架中。哲学、教育学、远程教育学、教育社会学等方法,是达到上述研究目的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再生产”理论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布尔迪厄是该理论的杰出代表。本文阐述了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即:文化资本、惯习、符号暴力,概括了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最后介绍了对“文化再生产理论”的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11.
借鉴社会学中研究社会与个人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社会结构和个体选择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会结构主要有阶层结构、职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这些社会结构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只是潜在的,它通过干预个体选择来影响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东 《远程教育杂志》2012,30(3):94-100
当代社区教育实验正面临着理论研究不足、实验模式趋同、评价标准模糊、政策瓶颈难破等困境。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教育实验可为走出社会教育理论构建、社会教育体系建立、教师队伍形成、教育内容设计、教育行政体制建设等困境提供借鉴。受此启示,社区教育的发展应致力于创新社区教育理论,突破社区教育体系瓶颈,鼓励知识精英参与,提升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完善政府行动与社会行动相结合的推进机制,重视区县层面的规划,区县为纲,街镇为目,纲举目张。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结构既不合理也不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必需通过社会阶层结构变迁来实现,而教育在促进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阶层变迁及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这一作用得以实现的基础在于实现全社会的教育公平.为此,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推进和谐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个绝对概念,而是一个相对概念。教育公平不仅包括教育机会、教育权利、教育过程的平等,也要考虑教育效率的问题。宏观社会结构对教育公平的实现起着统筹的作用,而微观社会结构则更倾向于提高教育公平的实际效率,基于两种社会结构的角度看教育公平问题,可以发现促进教育公平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共容利益"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尔森理论中重要的基础性概念,是他用来解释"集体行动的逻辑"、"国家兴衰现象"、"权力与繁荣"的理论基石。在风险社会面前,无论是高校自身,还是政府、社会、家庭都面临风险的重新分配,那么高校在实施公共安全教育时,惟有通过与政府、社会、家庭形成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基于平等信任基础上的合作共治,才能使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共生共荣,推动公共安全教育的地域互补、风险共担和资源整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王龙溪秉承儒家“内圣外王”精神,提出了经邦济世、良知治世、一体之政、发展工商、兴学教化等社会治理思想并积极践行之。龙溪以心化民、以良知觉民的讲学活动对化民成俗、改善社会风气和稳定社会秩序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其社会治理思想与现实存在脱节之处,如其主张复归三代、复兴井田等,其以心治政、以良知治世的社会治理思想由于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而未能发挥根本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与家庭背景在个人教育成就获得影响中的关系如何,对于社会阶层结构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功能主义和冲突论对这种关系有着取代与延续两种截然不同的判断,并因此引发了大量的经验研究.两种理论对此问题的分析差异,不但在各自的发展中不断强化,而且带来了理论逻辑的诸多差异以及经验研究中的优势与不足.在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形成的背景下,就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问题,对两种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与比较,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正在经历社会结构的重组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基于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从各阶层文化资本占有的不同对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专业选择、教育期望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看出,家庭文化资本的占有多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建立相对公平的平台、促进社会阶层的更好流动是需要重视的问题。教育不仅是实现社会分层的“筛选器”,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中下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通过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好地完善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为社会的各个层次和各种职业输送不同规格和类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功能之一。高等教育要实现这一功能,则必须要建立在社会各阶层享有公平的高等教育教育机会上。  相似文献   

19.
1986年,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提出"风险社会"概念后,人们开始反思现代化给社会带来的风险和危机。教育一直是被用来解释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良策,面对风险社会时,教育理应有所体现和变革。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成人教育的发展不能忽略历史和社会环境,风险社会中的成人教育在理念和方向上应该有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王阳安 《中国德育》2006,1(3):31-35,56
蔡元培认为,德育是强兵富国的需要;有助于改变社会不良风气,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的需要。他强调道德教育为中坚,寓德育于体育、智育、美育、世界观教育之中;确定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为“自由(义)、平等(恕)、友爱(仁)”。他还把心理学引入德育理论研究,提出“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的“成德观”。蔡元培的德育思想体系,对当今德育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