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是教与学所关注的焦点,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科学教师既要理解科学课的"好问题"特征,又要认识"好问题"与"好思维"之间的关联,通过问题的优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衡量一节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思维含金量.要使思维的含金量提高,提出"好问题"是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提出"好问题",更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好问题,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首先,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其次,问题应具有适应性;再者,问题应具有挑战性.  相似文献   

3.
徐友新 《辽宁教育》2014,(12):41-43
【导读】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有个"好问题"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将"好问题"转化成"好活动"。这其中,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类别、不同问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活动准备,开展好过程指导,组织好活动评价。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有个"好问题"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将"好问题"转化成"好活动"。打一个工业比方:前者只是教师的构思与创意,后者才是惠及学生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个教学案例,详细解读在课堂上"问题"的"生成"过程。在问题生成中,创设生活情境必不可少,构建思维支架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生成的技巧,模仿设计评价"好问题",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与学习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决中的﹃好问题﹄□甘肃白银公司西铜中学周连第“问题解决”,是当前数学教育改革中的热门话题。一个“好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十分重要。什么样的问题才算“好问题”,一般地,对学生而言,一个好问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接受性。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6.
深度学习是一种符合当代社会要求的学习观,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深度教学?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提出"好问题"是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前提。为此,语文教师要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善于设计并捕捉"好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7.
发散思维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和多种结果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思路广阔,寻求变异,对已知信息通过转换或改造进行扩散派生以形成各种新信息.它对推广原命题、引申旧知识、发现新方法等具有积极的开拓作用,因此创新能力更多地寓于发散思维之中.发散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来实现.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里的经典问题,出自《孙子算经》,也是小学数学的拓展内容。"鸡兔同笼"问题是一类题的总述,其背后隐藏着不同的解题策略与思维。教师应剖析由"鸡兔同笼"问题延伸出来的解题思路与思考方式,探究其背后的数学思想,找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的途径,即通过"鸡兔同笼"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正>"生长数学"是指数学学习不仅包括定理、结论这些固化形态的简单汇集,还包括思维、学习能力、生活思考这些生长形态的创生和发展.因此,习题课中问题的设置不应追求难度和广度,而是讲究形成核心聚焦、层层递进的生长链.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摆脱"练一题会一题,练百题会百题"的机械操作,掌握思想方法和学习技巧,自然地达成"由一题生一类"的学习效果."网格三角函数问题"兼顾了"数"和"形"双重属性,操作性强,趣味性浓,是近年的热点新型题.此类问题富有变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代著名数学家P.R.哈尔莫斯(Halmos)曾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的起点.E.R.汉密尔顿也认为:"教与学的全部过程贯穿着提问的艺术."它促使数学的发现,推动数学的发展.好的数学问题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揭示.因此,"提好"问题、"提"好问题,以"问题"为载体,采用问题解决的思想设计教学,可以优化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设计出凸显多维性的"主问题",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鼓励学生独特的见解,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设计"主问题"时,要从文章的题目、题眼、重点语言入手,从而保证做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而所谓的"主问题",就是在整体阅读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提问或问  相似文献   

12.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须注重学生思维的"产生"与"表达"。思维"表达"(即"写"和"说")体现了思维"产生"的清晰与否和正确与否。本文旨在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从思维的"产生"和"表达"两方面进行探讨。一、思维的"产生"思维的"产生"既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又需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诱思"(启发、诱导学生主动思考)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最好  相似文献   

13.
张大伟 《考试周刊》2014,(29):183-183
<正>新课程改革对教学工作和学习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循序渐进地实现整体素质和学习、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教少问,学生多"接受"少思考,这种模式容易导致学生陷入"填鸭式"思维模式而不愿主动思考。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征,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经常主动自主思考问题,并不断提出疑问,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我由此想到,学生都是  相似文献   

14.
好奇、好问是幼儿求知欲的表现。孩子的提问,往往包含着他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对事物之间各种联系的探求,包含了孩子一定的思考、想象、分析和判断。当孩子在经验的调动过程中,与原有经验发生矛盾时,孩子就提出了“为什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往往会使旧经验进一步拓展延伸从而产生新经验。可见,提问不仅是孩子思维的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对同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极富个性,甚至常常提出超出常理的"怪"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巧妙利用这些看似怪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创造性地思考与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新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但切不可就题论题,特别是高三的总复习阶段,通过大量题目的"讲练渗透"极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思维僵化,数学不应是"枯燥"、"单调"的代名词,数学教学在展示静态的、常态的思维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解题思维的动态过程,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再创造和拥有探究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利用一道数学高考试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剖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开放性问题”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把题改编为开放性题.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想象,思考,探索,使学生在探索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通过全方位思考.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灵感,培养想象力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韩红伟 《黑河教育》2014,(11):46-46
正教会学生自学,放手让学生问问题,教师有问必答。这自然不能说不好,但仔细想来,在这"一问一答"中,我们错过和浪费了许多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契机。如果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我们能追问一下学生"你是怎么想的""猜猜看",让学生来展示一下对问题的认识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对症下药进行点拨,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1.猜猜看,利于发现学生思路不畅的症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大都是经过思考而来的,是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路的。如果我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是给个我们自以为然的答案,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9.
杨亚雄 《考试周刊》2013,(68):51-51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角度、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发现J'--I题,引发思考,这样有助于驱动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思维与数学问题碰撞产生“火花点”。  相似文献   

20.
<正>"帽子问题"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道思维训练题.如果你阅读一些有关博弈论的书籍,那么你就会发现,博弈论中一些比较经典的问题与"帽子问题"是非常相似的,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视为"帽子问题"的衍生问题.经常思考一些这样的问题,对于训练我们的思维是十分有益的.例1帽子问题.这是一个游戏,A、B、C三个人围坐在一起,主持人备有3顶红帽子和2顶白帽子.将其中的3顶帽子分别戴在这三个人的头上.每个人都能看见其他两个人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