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艳 《教育探索》2002,(6):78-80
本从素质教育入手,针对我国学校德育现状,提出了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德育,系统地构建德育目标体系,调整充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内容系统化,增强德育信度,提高德育工作自身素质,优化德育形式,营造德育氛围和建立健全德育网络等几方面改革的构想,以促进德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任彦 《吉林教育》2006,(12):26-26
网络德育的定义: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所开展的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这种德育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教育的重点。明确德育概念,认清德育关注生命成长的功能.建构多层次的教育目标.把握德育内容的时代性,选择生活化的德育方法.才能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探讨了陶行知的德育思想。比较系统地分析并阐述其德育思想的历史渊源,基本内核及现代化价值,重点论述了他在德育思想体系内极富个性化色彩的德育目标论、德育价值论、德育结构论、德育整体论的德育实效论。  相似文献   

5.
论德育创新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教育的本质是德育创新,因为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统帅和灵魂的作用。德育创新体现在德育的本质、德育目标的定位、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和德育方法的创新上,德育创新的过程中要正确地处理好与传统美德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试析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高校工作的核心。当前制约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内外因素主要表现为学分制带来的不适,缴费上学引发的苦恼,高校扩招、信息化社会和独生子女特性的影响,因此,要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就必须改革德育体制、更新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和创新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7.
德育自治是德育主体的自我性德育;德育互助是德育主体的相互性德育。本人在对传统德育模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认为必须充分认识德育自治与德育互助两种德育模式对于高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倡导和培育这样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德育创新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德育创新主要体现为更新德育观念,重组德育内容,改革德育方法,拓宽德育途径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内涵非常丰富。章针对德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和德育内容的不断充实,提出了德育链的形成和高校德育模式的构建,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中职学校要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应在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是指,德育传导者的德育情感在德育过程中,具有促进德育对象接受德育传导者所传导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的作用。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具有内在的机制,表现为人格导向、动机激励和环境感染等作用。德育工作者应通过培育自身德育情感,充分展示德育情感,巩固德育情感的德育功效等途径去发挥德育情感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它传授的不是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道德品质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而高校道德教育中"主知观念"引导下的主知性道德教学虽有其自身合理性,但是大大缩小了道德教育的空间,简化了道德教育过程。这种价值取向下的道德教学以客观普遍化的知识割裂了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高校道德教育要进一步发挥育人效果,必须从道德教学观念上、内容目标上和方法上进行转换,价值取向转向"主德"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德育内容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德育理论研究滞后、德育评价机制虚化等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应从拓展德育实践、丰富德育载体、健全德育机制、完善德育体系四个方面加强德育模式的创新。唐海县职教中心积极实践精细到位管理、课堂教育活化、家庭方式爱护、法律规章约束、日常检查督促以及德育活动感化等路径,有效提升了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学校德育现状,指出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生活德育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道德的生活而进行的德育,是实践性德育。提出了生活德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德育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关注德育主体的现实需要,培养生活中的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15.
隐性德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对被教育对象的方式方法和教育效果上看,它和显性德育具有显著的不同。隐性德育以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和丰富的形态特征,与显性德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得益彰,有效地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一种对于理性的建构。知性德育的极端化导致了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使德育走向抽象化、虚假化和失范化。生活德育在批判知性德育的同时,将德育泛化为生活的全部内容,把"知识"与"生活"割裂,使"生活"概念化、理想化和绝对化,跌入非理性的泥淖。实践理性德育汲取了生活德育论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肯定了知性德育论的合理成分,把道德意志的培养作为德育的关键,将意志的自律视为德育的根本指标,使普遍的道德法则深入人心,成为人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7.
德育理论课为学生提供德育方面的知识、情感和认识基础;实训课德育在于以贴近学生和贴近学习场景的环境,实现德技互促的目标;课外德育是一种学校德育和自我德育相结合的教育形式,通过课外德育,大学生能够将从外界所获得的德育符号转化为自身品德有意义的一部分,进而实现知行合一。理论课德育、实训课德育和课外德育的有机统一,有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智能协调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是现代文明的本质特征,现代文明对我国德育的影响恰恰是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浪潮带来的。积极的方面表现在:现代文明带来德育视野的变化;促进德育内容的更新和丰富;带来德育方法的革新。现代文明对德育带来的挑战主要是:价值多元化的挑战;文化多样性的挑战;意识形态复杂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传统德育需要实现向现代德育的转变。主要有:第一,德育目标:由教会顺从向学会选择的转变;第二,德育过程: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第三,德育视野:由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  相似文献   

19.
陈凤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2):141-144
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道德教育困境的主要原因,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时代精神和现代道德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向。生活德育的实现必须依托以生活为基点的德育理念,坚持德育来自于生活并回到生活,关注道德主体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蒋业华 《高教论坛》2014,(8):124-126
传统意义的德育功利追求指的是德育为社会即时服务的工具性功能和德育过程中的急功近利,这对于德育无疑是有害的。而本文中德育的功利追求则从关注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德育的功利追求,它包括三个方面:注重德育的功用性价值,德育是一种生存性教育,德育的人性化理应关怀人的功利性。德育的功利追求是德育的一种合理性存在,是当代德育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更是当代德育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建设性推动,理应重视和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