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对于探索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现实意义;明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性,是构建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创新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要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应用性;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能力养成;加强"双导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估机制,这是提高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宋伟伟  李阿利 《教育教学论坛》2012,(Z3):145-146,160
为更好地促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积极探索和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的价值取向,提出"三位一体"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以政策工具为横向维度,以培养模式构成要素为纵向维度,构建“政策工具——培养模式构成要素”二维分析框架,对1990-2019年间我国82份中央层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政策波动性较大且缺乏系统性;政策工具使用结构不合理;培养模式各个构成要素的政策供给不均衡;政策工具与培养模式构成要素间的匹配性不足。未来,我国应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政策的稳定性和系统性,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政策工具使用结构,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各个构成要素,改善政策工具与培养模式构成要素间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特点与技能要求,在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梳理与研究基础上,探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有效模式。通过在研究生指导教师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构建基于项目协作的学习模式,实现教学过程,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素养与理论修养,加强团队合作,创设更加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成长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未来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基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系统客观地分析了广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广西经济社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广西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原则和策略,主要包括转变观念,提高对专业学位的认识;扩大规模,培养新的专业学位增长点;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广西地域优势,走国际化培养道路等。  相似文献   

6.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领域.但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人们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认识不够,造成现实中对其有一定的歧视或误解.该文介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和特征,试图通过对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进行比较和分析专业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出最优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以期能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应用型、复合型高校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在总结我校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我校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从培养模式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等几个方面探索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有效方法,建立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于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湖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个案,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划分为地方政府主导模式、高校行业对接模式、高校企业共赢模式、高校内部资源整合模式和高校之间协作模式五种。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力来源和动力机制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政治发展的牵引力和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引领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外源动力;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进取力、教师群体的内驱力和学生群体的推动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源动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力机制包括动力激发机制、动力传导机制、动力聚合机制、动力协调机制和动力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的长期性的基础上,指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属性特点及其模式形成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加速推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