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隐性课程的显性化操作是指通过对隐性课程进行有目的预设和系统性规划,使之以直观可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过程控制、考核评价,强化其正面性效能,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以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为对象,探讨了课堂(教室)之外、专业范围之内,在互动活动层面的动态隐性课程显性化作法.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
隐性课程是学校在教育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影响因素的总和.隐性课程存在于大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从高等教育入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中的隐性课程、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精神层面的隐性课程、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与行为层面的隐性课程.隐性课程通过暗示、感染、模仿和认同等方式来影响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高校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三个主要问题:过多注重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而忽视文化、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上,忽视“亚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在互动层面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上,忽视学生与学生这一互动层面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这些问题阻碍了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4.
陈志伟  康玉唐 《华章》2007,(11):132
实施隐性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整个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隐性课程日益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本文从狭义的隐性课程建设出发,对隐性课程建设的观念层面、行为层面和物质层面等三方面探讨了当前高校隐性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对提高隐性课程建设认识观、加强行为层面师生之间的隐性课程建设以及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隐性课程建设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职业教育制度,师徒传授是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形式,其中便蕴含着丰富的隐性课程。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从时间、空间、物质和精神层面,剖析隐性课程的存在形式及影响情况,并综合利用生态系统理论和SEC I模型,从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分别提出适应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成长的隐性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化学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是化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隐性教育素材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分为三个层面:化学教材层面、化学课堂教学层面以及化学课外活动层面。  相似文献   

7.
隐性课程视野下的高师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在内容和特点上与隐性课程有很多相似之处,是重要的隐性课程资源.从隐性课程的视角审视高师校园文化可以避免其建设中的盲目性,提升其地位,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科学的开发应从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求、学校的特色三方面确定目标,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进行分析和设计,强调师化.  相似文献   

8.
重视隐性课程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课程主要通过无意识对人产生影响。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由于成人学习更习惯于从交往中获得经验和启示,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的隐性课程对成人学生的影响更大。隐性课程不仅影响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技能,还影响价值取向、道德情感、意志品质和个性心理。要积极利用隐性课程潜移默化的特点,精心设计和建设成人教育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9.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促进人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名体育高职院校的专业理论教师,深感常规的课程设置和传统教学方法不可能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系统构建诸如文化活动、学习氛围、激励机制等隐性课程体系,以使教育更加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应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隐性课程本质的探究,立足师德师风,从教师素质、课堂教学和学习评价角度,谈对隐性课程开发,希望教育者从教育社会学的理论高度上来认识隐性课程、建设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会展专业在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面实施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注重知识理论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相对薄弱。文章在广泛调研会展企业对从业者职业素质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会展活动自身的特点,尝试设计了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隐性课程,希望对高校会展专业的课程建设进行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的优劣。英语隐性课程包含物质性隐性课程、精神性隐性课程、行为性隐性课程和制度性隐性课程四个层面。在充分认识隐性课程的内涵、分类特征及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中小学英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策略,以期推动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隐性课程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由于独立学院学生生源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传统的显性课程体系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从物质环境、精神文化、专题活动三个层面开发与构建隐性课程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主要包括教师的师德、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校园文化活动等。这些隐性课程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具有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命教育逐步成为教育新热点,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能有效实现生命教育培养全人的教育目标,开发与之相符的隐性课程是不可或缺的。隐性课程的开发有利于生命教育更全面、持久的展开;有利于生命教育在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可以从学科教学层面、课外活动层面、物质层面与行为层面开发,发挥隐性课程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个专门的教育学术语,但在我国却具有良好的纠正应试教育偏差的纠偏功能, 它要求高校德育课程按照教育本身的特点和功能进行设计与开发。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课程由于受传统学科课程观念的影响,形成了较为狭义的学科德育课程观念,即把德育课程仅仅理解为直接学科德育课程,较为重视直接学科德育课程建设,而忽视其他渠道德育课程建设,存在着德育课程主渠道与其他渠道之间的矛盾、德育课程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德育课程结构和层次不清等问题。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树立一种大的德育课程观念,从直接学科德育课程、间接学科德育课程、活动德育课程、学校教育物质条件层面的隐性课程、组织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精神文化层面的隐性课程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德育课程综合性建设,更好地促进高校德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师隐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师专业素质与专业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教师隐性知识共享障碍的个案分析入手,探讨存在于隐性知识本身特性层面、教师个人层面及学校层面的共享障碍,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从而加快和提高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隐性课程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隐性课程是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应该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范院校教师素养两个层面开发隐性课程,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效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隐性课程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隐性课程是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院校应该从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师范院校教师素养两个层面开发隐性课程,以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教育效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正式课程之外,能使学习者获取非预期、非计划中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活动,即隐性课程。民族高校加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的重要方式和基础,是国家以及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民族团结教育涉及学校的各个层面,民族团结教育必须纳入课程建设范畴。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建设必须突出民族高校民族特征、团结特征、高校特征。根据隐性课程的基本内容,结合民族高校的特点,民族团结隐性课程建设体系应该包括教师、学生、管理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上世纪60年代美国杰克逊正式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后,对隐性课程的研究就不断引起人们的注意。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形课程而言的,是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通过有意无意的非特定心理反应的途径,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动机、价值观、信仰等发生影响的总和。隐性课程主要包括三个层面:教科书中的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