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加强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发挥法制教育主渠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场所,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今天,培养的人才更要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两课”中的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们的法制意识、法律素质的培养中起着主渠道作用。高校应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诸方面对“两课”中的法律基础课进行改革与建设,从而真正发挥其在对大学生法制意识及法律素质的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2.
隐性采访是一种非常规的新闻采访活动,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方面起到了公开性采访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隐性采访在法律和道德方面存在着诸多漏洞。目前,隐性采访在我国方兴未艾,但我们须冷静思考隐性采访“热”的原因,看到其中的隐患,谨慎操作,始终保持清醒的自律意识,同时最大限度地争取隐性采访法律和道德方面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学界长期将法律的目的与法律的价值等同,实际上法律的目的是对法律价值的追求和指向,它既受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同时还受法律、道德等既有规范的影响。法律的目的产生于法律实践并通过法律价值对法律实践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4.
每一社会的统治阶级都利用法来维护和实现有利于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一般通过其强制、指引和教育等规范作用影响社会秩序。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之目的,使中国更易于走向依法治国,就必须充分发挥法在社会中的规范作用,克服中国“人治”的传统等因素的束缚,确立法律至上、司法独立的观念和提高人民及司法、执法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5.
<正>一、法律规范的认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国家法律规范治理国家。必须让未成年人充分认识法律规范的意义和内容。一是认识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这种规范告诉你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具有指引作用;二是认识法律规范是人们行为及其评价的标准,这种标准告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该如何做,具有标准作用;三是认识法律规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违反法律规范就是违背国家意志,要根据违法程度予以相应处罚,具有强制作用。对法律规范的认知,还包括对法律规范的体系认知,要知道国家有  相似文献   

6.
现代法律进程使我们看到由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客观差异 ,在中西方法文化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法律价值观的冲突 ,而民族思维的自我中心意识使我们在完成法律价值观整合的运作中遭遇了困难 ,文章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法律社会是法律学力图构建的应然美好的正义之邦。社会学的法律指的是调控社会秩序的实然规则。习俗社会是由实然的法律规则来主导运行的。习俗社会生长出习俗、惯例进而演化为习惯法。习俗与理想的法律之间有距离,也有相承之处。对于学校管理的变革,我们必然要追问其合理性、合法性与合习俗性与否。总之,学校管理应当在法律的理想框架下,寻找习俗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8.
高职法律教育是高等法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高职法律教育与法律本科教育的对比分析,认为高职法律教育要在高等法律教育体系中立足,首先必须找准其自身的定位.笔者通过对高职法律教育自身定位的分析,提出高职法律教育应围绕着法律职业技能教育展开,着重培养法律辅助职业人员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高职法律教育是高等法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高职法律教育与法律本科教育的对比分析,认为高职法律教育要在高等法律教育体系中立足,首先必须找准其自身的定位。笔者通过对高职法律教育自身定位的分析,提出高职法律教育应围绕着法律职业技能教育展开,着重培养法律辅助职业人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加强职业教育领域的法律教育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法律教学改革,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认识法律教学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深化教学改革,使法律教育确实做到“必需”和“够用”。  相似文献   

11.
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错综复杂,可以从宪法为根本法的属性出发,具体考量宪法对于行政法变迁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反思我国法制变动中的宪、行关系问题。宪法在推动行政法产生、变更与修正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依宪治国是行政法制建设与完善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对教育行政执法的界定模糊,加剧了权力运行的强弱两极化格局:在狭义层面,执法主体单一、行为种类有限、执法范畴狭隘导致教育法律的实施效果相对有限;而在广义层面,管制任务宽泛、程序制约粗疏、裁量空间扩张又使得执法权行使的自主性有所彰显。欲消解这种强弱两极化的表象,既要坚持广义的教育行政执法概念,更要将多元执法主体和行为纳入行政法规体系,与行政法治的基本理念、原则、制度相衔接,还应当兼顾法律实施的一般性与教育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实现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协同执法与相对集中执法权、硬法规范与软法规范的结合,充分发挥不同执法体制机制在教育治理中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规避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规避是国际私法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法律规避行为的效力问题上,学者们有不同的主张.本文着重对法律规避无效论进行探讨,并提出质疑,同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法治保驾护航。当前农村法治建设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究其根源,是缺乏强有力的法治文化的支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治文化体系,必须加强"三农"立法,夯实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加快农村司法改革进程,培育农民法治文化素质,加大法治文化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5.
法律规避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法律规避的性质和效力,各国在理论和实践中历来存在着分歧,本着重阐明了这些分歧存在的原因,并对我国法律规避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16.
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20世纪初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探讨这三大学习定律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运用分析的方法揭示和描述法治的内涵和功能。运用综合的方法,从制度生产力理论的角度,研究法治的制度生产力,并提出完善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8.
法律的和谐实施在社会的和谐与科学发展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为使法律得到和谐实施必须做到法律理念的普遍信仰、"良法之治"、有效控制国家权力、司法裁判的公正、权威和实现公民法律监督的实质化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法治作为人类现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成果,已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同,作为当今世界潮流,也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近代以来,以法治取代人治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百年过去后的今天,可以说建设法治国家已成为全国上下痛定思痛后取得的共识。但考察我们的法治进程可以看到,这种所谓共识只是表面的。我们的现实和历史让我们举步维艰。要真正建设法治国家,从理论到实践,我们都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已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农村秩序,使农村法治陷入困境。针对造成该困境的原因,我们可在法律信仰、法治秩序主体、行政司法体制、民主参与机制等多方面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