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锡伯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众多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可贵的民族精神,是锡伯文学的亮点,主要体现在艺术地再现“西迁”爱国主义英雄壮举,生动刻画锡伯族历史人物的高大形象,集中展示锡伯军民在抗击外敌入侵及平复叛乱中的英雄气概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锡伯族是世代生活在我国境内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十八世纪以后,锡伯族曾先后三次被迫实行民族大迁徙。频繁的战乱离祸浇铸了锡伯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性格,也养育和造就了锡伯族的古代作家和作家文学。锡伯族古代作家与自己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以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积极的现实进取精神,审视历史变迁,传达民族心声,创造了独具民族精神气质和历史地域文化色彩的各种形态的文学作品,真切地反映了古代锡伯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时代风云和坎坷命运,凸现了锡伯人民热爱祖国,屯垦戍边,保卫和开发建设我国西部边疆,执着追求和平与幸福生活的崇高理念和奋发精神。令人痛心的是由于离乱战祸,加以反动统治者的扼制与摧残,锡伯族古代作家和作家文学典藉,或毁于战乱或被历史风尘湮没,今存者寥寥。本文根据现存锡伯族文学古藉资料,对锡伯族古代作家的创作意识和作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民间文学艺术形态进行了切实的透视与评析。  相似文献   

3.
锡伯族是中国世居东北的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至今能够使用满文的少数民族。1764年,4000多名锡伯族军民奉命西迁新疆伊犁时,将一部分满文书籍带到新疆。目前,新疆锡伯族人口4.88万人。在近250多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新疆锡伯族在借助满文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创建了以戍边屯垦为核心内容的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锡伯文化.为后世留下很多文学古籍文献。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文学古籍文献大部分已经消失,目前所剩的也都处于濒危状态。新时期以来,国家开始高度关注新疆锡伯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工作。投入资金整理、出版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保护与传承新疆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应做好以下工作:做好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普查工作;做好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整理、保护和研究队伍的建设:建立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保护单位;加大对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的修复工作;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锡伯族文学古籍文献进行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彭谦 《神州学人》2001,(3):33-33
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全国共有 172847人(据 1990年统计),主要聚居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以及伊犁河流域的霍城、巩留两县、塔城地区,其余的散居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等地。 “锡伯”为本民族自称,满文则有“犀毗”、“师比”、“鲜卑”、“矢比”“席百”、“席比”、“锡伯”等不同译名。清代将海拉尔迤南室韦山一带称为锡伯,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因此得名。关于锡伯族源,有认为居住在嫩江、松花江、绰尔河一带的鲜卑人是今天锡伯族的先民。也有认为是来源于匈奴或室韦,或女真。 清朝…  相似文献   

5.
新疆锡伯族双语教育开始较早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成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成功的典范。在锡伯族汉语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锡伯族语言文字传承面临着挑战。锡伯族在清朝初年就通用了满语满文,锡伯语是在满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锡伯语的发展不仅关乎本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关系到满文研究。本文在梳理锡伯族双语教育虏史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一条既能保持现阶段锡汉双语教育的成就,又能传承锡伯语文的新的锡汉双语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于一九七七年在波兰华沙大学东方研究所教授考伦茨基的主持下,原由穆伦诺夫茨基搜集整理的《伊犁锡伯族语言资料、民间文学集》一书出版发行.该书中除锡伯族语言资料外,还有近八十个锡伯族民间故事、一百多首民歌.上述语言资料、故事和民歌都用拉丁文转写为锡伯语.该书在出世前经历七十春秋的曲折、风风雨雨、战火频繁、社会制度改革、政府更迭等世道沧桑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锡伯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自己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之一。锡伯语和满语同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满语支。锡伯文是略加修改的满文,是满文的继承和发展。锡伯文和满文具有源流关系,这个历史演变过程是:粟特文——回鹘文——蒙古文——老满文——新满文——锡伯文。  相似文献   

8.
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等地征调锡伯族四千余军民西迁至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此后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各地的锡伯族人民都要举行活动纪念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锡伯族人民世代纪念的西迁精神逐渐渗透到锡伯族民间故事中,使得西迁历史以及西迁精神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广为流传。锡伯族民间故事当中,也体现出西迁精神世代相传所产生的文化积淀,即团结向上精神,体现了锡伯族人民的文化自觉,呈现出无可替代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锡伯族是世代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据1988年末统计,我国锡伯族共约9.5万人,其中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约3.2万人,主要聚居区是伊犁河谷的察布查尔平原。根据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锡伯族於1954年3月25日,正式成立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 16世纪中叶以前,锡伯族的社会组织已由血缘氏族关系转向地缘民族关系。锡伯其称始见于史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新疆察布查尔县对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本民族文化断代问题,并由此造成语言和文字的断裂等。从调研中发现其面临的问题,剖析其根源,并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为锡伯族民间故事的传承与保护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民间儿童故事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艺术特色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它给儿童带来文化启蒙、人格奠基、道德启迪、生命体验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因此,挖掘和应用蒙古族民间儿童故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时期锡伯族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赵春生对锡伯族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他在发扬和继承本民族文学传统的同时,大胆借鉴现代主义创作艺术手法,淡化作品情节,人物形象亦幻亦真,使得作品具有抽象化,象征化等特征.尽管这些手法运用的还不是很纯熟,却形象表现出时代的变革给锡伯族人民带来的影响,揭示了新时期锡伯族人民生存的心理事实.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我们的各个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鲜明特点的音乐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拥有流传广泛的歌曲,我们将通过本文来介绍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的民歌,在此基础上总结其表现出来的语言特征、音乐特点及分类等等存在的差异。从音阶、调式、节拍、旋律线条上找出各民族民歌的音乐特点,最后得出结论我们的少数民族音乐的丰富与多彩。  相似文献   

14.
彝族是支系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在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彝族歌谣颇具特色,彝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作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民间歌谣是一种语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从歌谣语言的各个层面可以窥见各种文化特质。本文选取了云南禄劝、武定境内广为流传的彝族纳苏支系的民间歌谣为语言文化的研究对象,试从彝族民间歌谣的形式、语言特质等方面来探析彝族歌谣的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5.
新疆少数民族民间信仰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蕴涵在民间信仰中的性别意识,不仅折射出新疆少数民族的性别观,也影响其民族心理和民族习惯。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民间信仰中性别意识的特征和表现进行分析研究,进而透视这种性别意识对新疆少数民族心智模式和行为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在民间故事中的民族精神被世代所传承。然而,“反智主义”叙事在当代民间故事中屡有呈现。其生成动因首先是表达了民间对体力劳动的礼赞;其次是“大众化”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对启蒙话语体系的颠覆,使“反智主义”在某些历史阶段上升为国家意志,并渗透于民间。因此,重新认识民间故事的社会功能。对其“反智主义”倾向予以明辨,引导民间文学创作和整理工作向健康良性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民间故事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17.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伦理、民俗等留有先民的心理痕迹和经验残余的语言符号,是一个族群的心理生活和现实生活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出现和逐渐演化的产物的记载。民间故事总是根植于一定的民俗文化背景中,具有立体性、多面性的特点,是一种特定的民俗符号,从它们身上可以找到当地民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活。通过对全州县庙头镇的八个村落的别名来源考察和文化生态环境的分析,从而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民俗意蕴。  相似文献   

18.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拥有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长期以来因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速度制约,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保存相对完整,在贵州少数民族音乐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收集整理、传承和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冲击下,贵州少数民族音乐该如何发展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从贵州民族音乐传承和发展现状、贵州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大力发展民族音乐创作,使其成为具有可流通"世界性"的贵州民族音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Because of language barriers, Chinese minority literary classics fail to obtain its corresponding attention and aspe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nslation is not optimistic.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ulti-culture, the study of minority language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all ethnic groups and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e.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meaning of minority language transl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research, countermeasures and relevant policies, the thesis calls on both researchers and translators to study and research the national minority literary classics in future and carry forward national literature and culture.  相似文献   

20.
杨晓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2):128-129
土族的刺绣被誉为祖国民族艺术的一朵奇葩,堪称一绝.土族刺绣做工精细,图案颜色丰富多彩,每一针都可见功底,每一线都可出效果.土族民间刺绣种类比较多,在彩线的运用及颜色的搭配上,都具有着鲜明的民族及地方特色.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在色彩、针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常用的针法有三种:平针、掺针、插针.不同针法又延伸出独特的拉绣、堆绣、挂绣、盘绣.盘绣是先将数根丝线搓成细绳,再用绳线盘绣出图案,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多用于大腰带、钱搭.作为土族独有的一种绣法,复杂巧妙,汇集了古老土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已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