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从文化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乡村文化治理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的乡村文化,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乡村文化治理的困境,并且得出城乡二元经济政策正是造成乡村文化治理困境的根源。最后,结合我国现实,为我国乡村文化治理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这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促进农村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乡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乡村文化正面临着现代性危机,如文化价值危机及传承危机等。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主要的知识群体,应自觉肩负起乡村文化秩序重建的历史使命,即“尽心”传承乡土文化,“尽职”守护乡村课堂,“尽力”传播文明乡风。在乡村文化秩序重建中,乡村教师要敢于作为,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杜尚荣  李森 《教育导刊》2011,(10):22-24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能否搞好乡村教育直接关乎中国教育事业未来能否走向健康。目前,中国乡村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普九”留下的“后遗症”,课程资源缺乏适应性,乡村本土精神和文化的严重缺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v向着乡+t4~-g的正常化发展,必须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重建乡村文化:追寻乡村教育的文化之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乡村少年的生活场域和精神家园,作为乡村教育独特个性形成的重要背景,乡村文化在当今乡村社会变迁中的凋敞必然会导致乡村教育与乡村少年生活经验的脱离,导致乡村教育的“城市化”取向。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乃是人们所持有的功用性、获得性的文化价值观,尽管这一文化价值现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我们可以超越它,重建一种以人的自然和谐自由发展为旨趣、而不仅仅是追逐物质生活享乐的文化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诸多具体途径,重建乡村社会浓郁的文化氛围。文章重申了乡村文化对于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并针对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边缘化的问题及其给乡村教育带来的困境,提出重建乡村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源泉和根本命脉。然而,乡村文化在当代转型中面临着物质文化美学凋敝、组织制度文化公性衰落以及精神文化内涵贫瘠的问题,给乡村振兴带来文化能量受限与精神支撑不足的障碍。作为重塑乡村文化的重要场域,乡村教育对乡村文化当代转型负有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因此,通过审美教育提升乡村文化的文化品质、公德教育重塑乡村文化的文化秩序以及精神教育丰富乡村文化的文化内涵,成为新时代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教育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有为乡村产业延链赋能、为乡村生态留住乡味、为乡村治理校准规范、为全面振兴凝心聚力等重要价值。但目前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基层政府重视不够、村民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遂宁市的深入调查与研究,提出强化责任落实、构建工作共建共享格局、聚合发展要素、加强产品供给、打造文化品牌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8.
9.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迁,作为上层建筑的乡村学校的具体功能也不断变化,这符合唯物辩证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不过,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也出现了过度高扬乡村学校责任与使命的呼声,由此形成了过分渲染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文化传承作用之差异,乡村学校文化传承功能僭越其教育功能以及夸大乡村教师文化传承责任等倾向.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剖析乡村学校的变迁,以此确立城乡学校共同的传统文化传承使命及城市反哺乡村的立场,乡村学校教书育人基础上的文化传承任务责任序列以及乡村教师限于学校场域及教育范畴内的文化传承责任.  相似文献   

10.
分析城乡统筹发展时代背景下文化生态型乡村重构的问题所在,指出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碰撞是文化生态型乡村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链接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认为文化生态型乡村因势利导顺应外在发展的动力,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进行乡村空间的特殊重构:表象物质景观保持原有风貌,与自然和民俗浑然一体;内涵物质空间以提升功能为主,适合现代城市居民旅游的需求;并以乡村旅游项目策划为切入点,凸现乡村性,规划建构乡村意象空间。  相似文献   

11.
分析城乡统筹发展时代背景下文化生态型乡村重构的问题所在,指出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的碰撞是文化生态型乡村发展的外在驱动力,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链接城乡一体化发展。文章认为文化生态型乡村因势利导顺应外在发展的动力,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进行乡村空间的特殊重构:表象物质景观保持原有风貌,与自然和民俗浑然一体;内涵物质空间以提升功能为主,适合现代城市居民旅游的需求;并以乡村旅游项目策划为切入点,凸现乡村性,规划建构乡村意象空间。  相似文献   

12.
乡村教师两级化现象、"离农"问题愈发严重,青年教师缺乏自我认同,年长教师也遭遇职业危机。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乡村教师群体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语言符号、行为模式四个维度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乡村教师文化异质化是"人情社会"与"个人主义"、"文化精英"与"经济收益"、"实用理性"与"浪漫主义"等文化相互博弈、彼此抗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已经过去十多年,这场大规模的"学校撤并"运动,不仅对乡村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也使乡村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承面临极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乡村教育价值的隐退;削弱乡村文化再造能力;乡村文化的瓦解。乡村文化传承的路径选择需要寻求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的沟通,突破城市教育的价值预设,加强乡村学校的乡村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乡村文化仍有其存在的空间与合理性。但近代以来作为现代性产物的中国新式乡村教育,表现出鲜明的"反乡村文化"的特性,与乡村社会以及乡村文化处于一种隔离状态。乡村教育需要重新定位,以担负起乡村文化重建这一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5.
16.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的乡村文化面临着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乡村文化蕴含着乡村特有的文化特质,是乡村教育的生命源泉。如今,乡村学校作为一个机构不仅在组织上与所处的村落相分离,而且在教育的内容上也同乡村生活相隔离。面对现代文化的冲击,乡村文化应该如何发展,乡村教育又应该确立怎样的发展目标,这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乡村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乡村学校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孵化器",乡村文化是乡村学校文化的"根基".乡村学校文化建设应植根于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振兴,乡村学校是着力点.乡村学校文化建设面临乡村学校文化能人困境、家庭期望和文化环境困境、效益困境和财政困境.乡村学校文化建设要抓住时代脉搏与契机,与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密切结合,与乡村文化振兴相呼应,两者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乡村文化仍有其存在的空间与合理性。但近代以来作为现代性产物的中国新式乡村教育,表现出鲜明的“反乡村文化”的特性,与乡村社会以及乡村文化处于一种隔离状态。乡村教育需要重新定位,以担负起乡村文化重建这一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9.
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研究: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社会变迁,乡村文化与乡村教育问题再次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根据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研究成果的集中度,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之关系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新式学校教育在乡村社会建立的起始原因;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乡村社会的矛盾关系与原因;乡村教育的城市化取向对乡村文化、乡村社会的影响;乡村教育改...  相似文献   

20.
当下乡村文化与乡村学校教育因彼此分离而面临发展危机。无论是乡村文化振兴还是乡村学校教育难题的化解,都需要把握乡村学校与乡村文化困境的同源性,重建学校与乡村社会、乡土文化的联系。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苏家院镇中学通过召开“假期读书会”、筹建“乡土文化博物馆”、组织教师撰写教育叙事,探索学校与农户家庭、乡村社区、乡土文化主动融合的“知根”教育并初见成效。以“假期读书会”为主线,通过对活动主要历程的回顾与理性反思,探讨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合作突围的可为空间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