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初中几何中,模型教学的几何直观性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模型教学也是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将对传统"手拉手"模型作进一步探究.一、模型及性质模型如图1,两个等腰三角形ABD和BCE,AB=BD,BE=BC且∠ABD=∠CBE=∠α,AE与CD相交于于点F,连接BF.则有:(1)△ABE≌△DBC;(2)∠AFD=∠α;(3) BF平分∠AFC.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第八届初中数学竞赛第五题是:已知△ABC 和△ACE 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BD=∠ACE=90°.如图(a),连结 DE,设 M 为 DE 中点.(1)求证:MB=MC;(2)设∠BAD=∠CAE,固定 Rt△ABD,让 Rt△ACE 绕顶点 A 在平  相似文献   

3.
一、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例1 已知:如图1,D、E在线段BC上,AD=AE,BD=CE.求证:∠B=∠C.证明:∵AD=AE,∴∠1=∠2,∴∠ADB=∠AEC在△ABD和△ACE中,BD=CE,∠ADB=∠AEC,AD=AE,∴△ABD≌△ACE(SAS).∴∠B=∠C.  相似文献   

4.
一题多解     
题:已知△ABD和△ACE都是直角三角形,且∠ABD=∠ACE=90°,如图(A),连结DE,设M是DE的中点.(1)求证:MB=MC;(2)设∠BAD=∠CAE,固定Rt△ABD,让Rt△ACE绕顶点A在平面内旋转到图(B)的位置.试问:MB=MC是否还能成立?证明你的结论.(第八届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题)  相似文献   

5.
初中数学的教学离不开数学命题的教学,尤其是在以解题教学为主的初三数学复习教学中,一个数学命题从形成到演变及其应用,都需要教师去思考、探索.本文拟以勾股拼图为原型,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做法.原型提炼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教科书第23页习题第1题:如图1是美国总统Garfield于1867年给出的一种验证勾股定理的办法,你能利用它验证勾股定理吗?从拼图中的两三角形全等情形加以提炼概图1括,得原命题如图1,在Rt△ABC和Rt△CDE中,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AC=CE,∠ACE=∠B=∠D=90°,则△ABC≌△CDE.演变应用对于一个几何命题的演变及其应…  相似文献   

6.
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有些同学常出现种种错误.下面举例说明,以引起注意.例1已知:如图1,AC⊥BC,DC⊥EC,AC=BC,DC=EC,求证:∠D=∠E.错证:在△ACE与△CBD中,∵AC⊥BC,DC⊥EC,∴∠ACB=∠ECD=90°,AC=BC,DC=EC.∴△ACE≌△CBD.∴∠D=∠E.评析:上面的证明中,错误地应用了“SAS”,但∠ACB与∠ECD并不是这一对三角形中的内角.也就不是AC与CE、BC与CD的夹角,错误原因是未能深刻理解“SAS”判定方法.!正确证明:∵AC⊥BC,DC⊥EC,∴∠ACB=∠ECD=90°.∴∠ACE=∠BCD.在△ACE与△CBD中,∵AC=BC,∠ACE=∠BCD,…  相似文献   

7.
《时代数学学习》2004,(6):41-42
1 .3 6.  2 .1 5或 1 7.  3 .正确 .  [提示 ]  ( 1 )先说明△ABE ≌△DCF;( 2 )再由△DCE≌△ABF得 AF=DE ,再说明△AEF≌△DFE ,有∠AFE =∠DEF .  4.( 1 )AE =CD .  [提示 ]在Rt△ACE与Rt△CBD中 ,AC =CB . 又因为∠EFC是直角 ,故∠BCD =90° -∠AEC =∠CAE . 可推得Rt△ACE ≌Rt△CBD .  ( 2 )BD =8cm .  5 .相等 . 理由 :连结BD、CE ,则在△ABD与△ACE中 , 因为AB =AC ,AD =AE ,∠DAB =∠EAC ,所以 △ABD ≌△ACE .故BD =CE ,∠DBA =∠ECA . 又在△ADC与△AEB中 ,因为AD…  相似文献   

8.
<正>相似三角形是初中几何中的核心模块,也是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能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和构造基本图形,从而将几何问题"模块"化,以提高解题效率.本文主要探究相似三角形的一个基本模型——"一线三等角".基本图形1如图1,点B、O、C三点共线,∠B=∠C=∠AOD=90°,则△BOA∽△CDO(证明略).  相似文献   

9.
<正>在张颖老师的课堂上,一题多法构造等腰三角形,将图形中的转化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在解题时,若看见二倍角,也可以联想并构造等腰三角形.模型构建基本模型:如图1,在Rt△ABC中,∠ACB=90°,点D在CB上,且∠B=2∠CAD.若以AC为对称轴,将△ACD翻折,得到△ACE,则∠E=∠BAE.  相似文献   

10.
<正>初中几何中有许多基本图形,这些基本图形与其它知识点组合在一起,共同演绎着变化无穷的几何综合性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一般要分离或者构造出基本图形,然后应用基本图形的性质及相关结论解决问题.本文介绍常见的五种基本图形及其应用,供大家参考.基本图形1如图1所示,△ABC是圆内接三角形,直线EF经过点C.结论 1若∠ACE=∠B(∠BCF=∠A),则直线EF与圆O相切.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等活动过程,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本文仅以教材中命题的探究为例,谈点粗浅做法.例1 如图1,△ABD和△ACE均为等边三角形,边结BE、CD.1求证:BE=CD;2求∠BOC度数(人教版《几何》二册p.113第13题).教师导学生观察、分析,不难发现△DAC≌△BAE,故BE=CD;怎样求∠BOC呢?因为△DAC≌△BAE,故∠1=∠2;又因△ABD为等边三角形,故∠2 ∠3=∠4=60…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教材《几何》第二册中,“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节,原证明如下: 已知:△ABC. 求证:∠A ∠B ∠C=180°。 分析:上面的实验告诉我们,要证明这个结论,可以延长一边BC得到一个平角∠BCD,然后以CA为一边,在△ABC的外部画∠ACE=∠A,再证明∠ECD=∠B即可。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 ,将一些题目进行变式练习 ,有利于开阔同学们的思路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归纳、总结、发现规律的能力。图 1问题 :如图 1 ,C是线段AB上的一点 ,分别以AC、BC为边在AB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CD和等边三角形BCE ,边接AE、BD 求证 :AE =BD 证明 :△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 ∠ 1 =∠ 3=6 0° ∠ACE =∠BCDAC =CD ,BC =CE △ACE≌△DCB图 2 AE =BD 变式一 :将点C改在AB的延长线上 ,如图 2。证明 :△ACD与△BCE是等边三角形 AC =CD ,BC =CE∠C =∠C △ACE≌△DCB AE =BD 变式二 :点C…  相似文献   

14.
勾股定理是几何中十分重要的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以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判断直角三角形的定理.它把数与图形统一起来,体现了数学的重要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现就其具体应用解析如下:一、综合应用勾股定理与方程的有关知识例1如图1,将矩形ABCD(AB相似文献   

15.
在任一△ABC的边上,向外作△BPC,△CQA和△ARB,使得∠PBC=∠CAQ=45°,∠BCP=∠QCA=30°,∠ABR=∠BAR=15°.证明:(1)∠QRP=90°;(2)QR=RP.这是一道第十届IMO试题,一些资料给出的都是复数法或向量法,很少有纯几何的解法.下面介绍两种纯几何的解法.图1方法1如图1,过R作RO⊥AR,并使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以一个极其常见而又简单的基本图形为例,结合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谈谈中考数学复习教学中,几何基本图形的应用策略.基本图形:如图1,在RtΔCAB和RtΔECD中,∠B=∠D=∠ACE=90°,则点B、C、D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如何科学地利用教材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关键是教师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充分挖掘课本例、习题的潜在价值,使学生的学习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一、分析例、习题特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基本图:(几何第二册24页的全等变换图形)如图1,这是一个旋转变换的基本图形,巧用这一图形,可使许多几何证明题一目了然,证题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课本题1:(几何第二册29页例4)已知如图2,AB=AC,AD=AE,∠1=∠2,求证:△ABD≌△ACE(证略)课本题2:(73页7题),已知如图3,△ABD和△AEC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EB=DC…  相似文献   

18.
1一个相似模型图1模型:如图1,△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以D为项点作∠EDF,使∠EDF=∠B,并且∠EDF的一边与AB交于E点,另一边与AC(或延长线)交于F点.则有△BDE∽△CFD.证明因为AB=AC,所以∠B=∠C.又因为∠B=∠EDF,所以∠BED ∠BDE=∠BDE ∠FDC,所以∠BED=∠FDC.所以△BDE∽△CF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等腰三角形的三类新题型解析如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一、从已知图形中数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例1如图1,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F,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A.6个"B.7个"C.8个"D.9个(天津市中考题)解:因为AB=AC,∠A=36°,所以易求得∠1=∠2=∠3=∠4=36°,∠5=∠6=∠7=∠8=72°,从而图中共有8个等腰三角形,即:△ABC、△FBC、△BCD、△CBE、△DAB、△EAC、△CDF、△BEF.故应选C.二、从已知图形中找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例2在等边△ABC所在的平面内求一点P,使△PAB、△…  相似文献   

20.
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中,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更重要的是根据所给的图形,如何运用这些定理。这其中有一个学生在认识图形过程中的心理发展问题。例1 如图1,∠1=∠2,∠3=∠4,求证:AC=AD。例2 如图2,AB=AC,AD=AE,∠1=∠2,求证:△ABD≌△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