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规则的自我界定:对农村妇女主体性建构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女性主体性的研究中,国内女性主义研究从本土女性经验出发,强调农村女性主体性的策略性和情感性,这两种判断皆可以在传统父权制社会条件下做出,而无法建构和描述社会变化后农村女性的主体性。以农村妇女在家庭人情中的行为和角色的变化,去认识农村妇女主体性建构的新变化和社会意义,认为农村妇女主体性建构的突出标志是打破传统父权制下以男性与中心建构起来的规则体系和意义确认系统,并自我制定行为的规则和确认行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寻找和建构女性主体性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从精神或心理上、文化女性主义放眼于她们理解的人类“历史文化”、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深入无意识层面、“符号文本”派则把主体与语言符号结合起来纷纷提出找寻与建构女性主体性的理论方案。但多数女性主义以自然性征为基点和主张排他主体和占有主体的缺陷,必然使女性主体性建构走向虚妄。  相似文献   

3.
如何摆脱男性话语的控制 ,建构女性的主体性话语一直是女性主义文学写作与理论批评关注的中心。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通过叙述形式、叙述结构、叙述人及叙述技巧等方面打破父权制语境的陈规 ,书写女性经验 ,建构女性主体性 ,使女性真正成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与言说主体。它是女性文学创作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舞者,还是舞?——论女性主义翻译观与译者主体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女性形象谱系、女性构成性、女性阅读策略等方面来讨论译者的主体性.可以发现,在翻译过程中.作者、译者的主体性,亦如男性与女性关系的构成.没有他者的参与,其主体是不存在的.只有通过自身外在性的他者才能辨认出主体的踪迹。  相似文献   

5.
严歌苓笔下的《芳华》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国七八十年代文工团里少男少女的青春岁月,勾起了一代人对美好年华的追忆。本文通过再现小说中几位女性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分析女性由他者到虚构主体再到真正主体的主体性建构过程,以期启示广大女性要拨开父权话语之迷雾,从自身的真实经验出发,建构真正的女性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女性散文对两性关系的思考是女性主体建构的重要方面。上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洞穿了男性偶像的虚妄和父权文化所建构的爱情神话的虚幻,反思女性在寻找爱情偶像的过程中自身主体性的消泯,从而在正视男性精神缺陷的基础上,回到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女人与男人的日常生存中,建构一种全新的男女互为主客体的主体与主体间关系。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在其新作《上帝救助孩子》中首次将目光投向了美国当代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关注了深受其害的深黑色黑人女性的主体建构。本文以身体叙事为切入点,通过展现有着深黑肤色的女主人公布莱德曲折的主体建构历程,探讨了莫里森在《上帝救助孩子》中为深黑色黑人女性主体建构指明的道路,即面对主流审美观的厌恶、疏离与压抑,深黑色黑人女性唯有回归黑人母性/母爱、利用自己的母性身体才能成功建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严歌苓在《陆犯焉识》中首次采用了男性的叙述视角来描写女性,塑造出具有主体性意识的母亲、妻子和情人形象。然而这种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并不完全,这主要是受到严歌苓矛盾的女性观及其对女性主义的谨慎态度的影响。本文在界定女性主体意识内涵的基础上,以作品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形象为例,具体分析作家是如何建构了女性形象的主体意识,并指出这种建构的水平同作家的个人经历、创作实践与女性主义思想息息相关,因而呈现出两面性,具有中庸的温和姿态。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论中的作者论有主体性作者论、超主体性作者论和非主体性作者论几种主要形态。主体性作者论将作者本人的才能、情感、意志、生活经历和体验等看作其创作的支配性因素,典型代表有天才论、传记批评、情感论、直觉论以及体验论等;超主体性作者论则认为作者受到了外在于他或他无法控制的力量的支配,比如神、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等;非主体性作者论主要认为主体是一种语言的建构,受语言的支配,文本书写是一种语言的编织。  相似文献   

10.
受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女性电影经历了对两性问题从对抗到思考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电影工作者们不断地尝试为女性作重新定位。这个重新定位的过程,其实就是女性主体性的建构过程。《北京爱上西雅图》是一部典型的女性电影,影片为女性主体性的建构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开放系统,为观众对影片中女性主体性建构的理解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李白写有大量的妇女题材诗,其诗中的女性主体往往是诗人为了排解一己的逐臣失意之憾而成为自我欲望、焦虑的转化投射,成为男性情感和欲望的象征符码.李白往往假托蛾眉诉其衷肠、释其心曲,在诗中进行自我主体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写作主体性教育扣住人全面发展的核心--主体性,在写作目的、内容、设计、过程、评价等方面全面超越传统写作教学,实现了写作主体的个体文化主体性建构,并发展了言语创造力.其价值取向分别指向了学生的主体人格、创新精神以及主体生命发展之意义,具有较强的现实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话教学以其尊重、彰显人的主体性而成为主体性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主体性教育活动中,对话是一种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为基础,以寻求真知、创造意义和建构完满的精神世界为目标的教育主体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沟通的过程,它不仅是指教育主体之间狭隘的言语交谈,更是指教育主体之间各自向对方的精神世界的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精神沟通与内在交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学生、文本(包括文本的作者、编者)都是阅读对话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主体.然而,在现实的阅读教学对话中,这三个主体却总是缺失主体性,使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4.
田宇 《现代教育科学》2012,(12):59-60,37
本文是笔者在中学作文教学的语境中对主体性教学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主体性建构写作其实就是在确立写作主体、隐性主体的基础上,以"真实"为经,以"五元素材"为纬,来构建主体内在时空,使主体在从"听"到"说"的文化本能中去除遮蔽,开启性灵,重建丧失的主体性,并在主体间构成对话关系,从而使作者在"母题"意识中找到写作的本质所在——"写一切都是写自己"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能力主体与时间本位:新主体性的两重断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中国哲学诗学应该重视主体性的建设,这不仅是回应当下西方重建主体性的前沿性学术追求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弥补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10多年来主体性精神严重缺失、构建当代中国人诗意性生存的需要。当下中国主体性的具体内容应该是“新”的。新主体性应充分重视欲望;但欲望的对象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直接构建主体性的核心因素。新时代的主体应该是能力主体。能力可以包容、超越欲望,可以在主体性的核心层面定位。新主体性应在坚持传统的时空一体性的基础上,突出时间的主导性与合目的性,把传统生存论的“空时”建构倒转为今日的“时空”建构。  相似文献   

16.
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理念表明学生是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学生主体性与德性同步发展,学生自主建构主体性道览德人格.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近年来主体性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主体性德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是主体性教育向纵深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谓主体性德育,概括而言,指的是学生主体在教育者引导下,自主地建构其德性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包含有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学生德性的发展是主体健康发展的支撑,学生德性的建构是主体的自主建构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对这些理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人的主体性及其教育的认识。 一、学生是德育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主体缺失、主体发现和交互主体性建构是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的三个阶段.而交互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理想的师生关系,这种理想的师生关系昭示了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等一系列教学理念的革新,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和王安忆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为对男性霸权社会进行强烈的批判和解构,同时揭示了当时社会女性的生存状态。在张爱玲笔下,女性是被压制、被奴役的,而王安忆的小说中女性的主体性才真正建立,她在解构男性霸权的同时确立女性崭新的性别身份,寻找建构迥异于逻辑性主体的女性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