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探索β-环糊精(β-CD)与半菁染料CDYH的包合作用,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β-CD与半菁染料CDYH在水溶液中的分子包合作用,荧光光谱分析实验证实了β-CD与半菁染料CDYH在pH=5.30的介质中具有良好的包合作用,并根据Benesi-Hildebrand方程确定β-CD与半菁染料CDYH的包合比为1:1,同时确定其包合常数为265.33L/mol.另外,本文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β-CD与半菁染料CDYH的固体包合物,并采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生理条件下(pH=7.41)研究了β-环糊精(β-CD)、6-去氧-(N-胺乙基)环糊精(CR-β-CDen)分别与刚果红(CR)的包合作用;研究了CR,(CR-β-CD)和(CR-β-CDen)超分子体系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紫外滴定实验结果表明:(1)β-环糊精和6-去氧-(N-胺乙基)环糊精都与客体分子刚果红发生超分子作用;(2)CR,CR-β-CD,CR-β-CDen与小牛胸腺DNA作用的结合常数Kb值分别为4.1×104L/mol,1.36×105L/mol,2.33×105L/mol,表明超分子体系CR-β-CDen与DNA的相互作用最强。荧光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CR,CR-β-CD,CR-β-CDen的荧光强度随着CT-DNA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环糊精衍生物CR-β-CDen荧光增强效果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NaCl作为功能型无机盐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肉桂酸(CA)包合物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溶解度和紫外可见光谱仪的测试结果显示,NaCl可以促进HP-β-CD对CA的包合进而增加CA的溶解度.红外光谱证实了CA分子被包合进入HP-β-CD的腔体之中.扫描电镜显示NaCl使得HP-β-CD-CA的结晶产物更加紧密和光滑.另外,NaCl的存在对HP-β-CD和CA包合物的热化学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热分析结果显示NaCl使得包合物的分解提前了5℃左右,但是使得包合物分解变得不彻底,实际残留物高于理论值.通过分析,NaCl对CA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是通过HP-β-CD作为主体进行传递.  相似文献   

4.
用典型的几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曲拉通X-100、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与β-环状糊精作为介质,在pH=1的酸碱条件下,研究了β-萘酚在上述体系的荧光增敏/猝灭作用。对β-萘酚的增敏效果顺序依次为:曲拉通X-100>β-CD>CTMAB>SDS>水。上述有序介质对β-萘酚分析特性的影响是不仅线性范围变宽,灵敏度亦有所提高,为实际样品测定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在临界胶束浓度(CMC)附近,猝灭常数由大到小排序为:CTMAB>曲拉通X-100>SDS,β-CD对亚硝酸钠的猝灭作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了尤特奇S100/β-环糊精(ES100/β-CD)纳米纤维.通过对纺丝条件的优化,从ES100佃.CD混合溶液中纺丝得到了表面光滑、分布均匀的圆柱状纳米纤维.研究结果发现,当ES100浓度较高时,β-CD在混合溶液中的浓度从2%逐渐增加至20%(w/w,以ES100为基准)均可得到无液珠的纳米纤维.在较低的ES100溶液浓度下,β-CD的加入有利于得到表面光滑的纳米纤维,纤维的平均直径随着卢-CD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红外光谱(FTIR)结果证实了所得纳米纤维中卢一CD的存在,ES100/β-CD的粉末X-射线衍射(XRD)光谱图中没有明显的衍射峰,说明β-CD分子在纳米纤维中分布均匀,没有形成结晶体和包合物.所制备的β-CD功能化的纳米纤维在药物输送系统和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β-环糊精(β-CD)为单体,对硝基甲苯为模型分子,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聚合物微球,经索氏提取器洗脱掉对硝基甲苯后制得分子印迹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MI-β-CDPMs)。利用静态吸附方法对MI-β-CDPMs的吸附性能和Scatchard曲线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球状MI-β-CDPMs对水溶液中的对硝基甲苯分子有高负载量和高效识别性;高亲和位点的解离常数为Kd1=12.4069m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1=3.5794mmol/g,低亲和位点的解离常数为Kd2=55.096m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2=10.8893mmol/g。  相似文献   

7.
β-环糊精(β-CD)经过单磺酰化和氨化后与丙烯酸在催化剂1,3-二环己基碳化二胺(DCC)的作用下,合成了分子中带有乙烯基的单取代丙烯酰乙二胺β-环糊精(β-CD6EA)。将B-CD-6-EA与两种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和丙烯酸(AAc)在紫外光辐照下共聚,分别合成了两种新型线性环糊精高分子。  相似文献   

8.
荧光法分析测定β-环糊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环糊精(β-CD)对新合成的荧光试剂5,10,15-三苯基-20-[4-6-[4-(10,15,20-三苯基)-5-钴卟啉基]己氧基]苯基卟啉(TPP-CoTPP)有荧光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β-CD的新方法,在最优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8.92×10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菊花挥发油提取和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法,研究菊花中挥发油的提取和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其中提取工艺以浸泡时间、蒸馏时间、粉碎度,加水量四个因素为影响因素,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优选提取工艺;包和物制备以β-CD和菊花挥发油投料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影响因素,以包合物提取量和挥发油包合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包合工艺.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粉碎度80目,浸泡10 h,加水量14倍,蒸馏时间12h.最佳包合条件为:β-CD和菊花挥发油投料比为8∶1,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2h.结论:按照本试验方法得到较高的提取率及稳定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10.
首次采用结合区段灌注技术及场放大进样的毛细管电泳技术对山莨菪碱四种异构体进行了拆分。详细探讨了溶液pH值、拆分试剂含量、分离缓冲充入时间、分离电压等对测定的影响,优化了实验条件。在75mmol L-1Tris-H3PO4(pH 3.5)为分离缓冲溶液,1.7%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1.0psi,90 s)为拆分试剂,分离电压17.5 kV条件下,23分钟内完成山莨菪碱四种异构体分离。并通过场放大进样进一步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测定颠茄制剂中山莨菪碱,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冰片与β-环糊精(β-CD)或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结机理,并解释冰片与两者的相溶解度关系,利用Accelrys公司开发的Materials Studio 4.0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在Compass力场下建立晶胞模型并进行恒温恒容(NVT)和恒温恒压(NPT)模拟得出能量图。两个能量图均显示发生包结作用的范德华力远大于氢键与疏水作用力之和,这证明冰片与环糊精发生包结作用的主要驱动力是范德华力。能量图显示:冰片与β-环糊精包结物的结合能低,而冰片与羟丙基-β-环糊精包结物的结合能高;故冰片与β-环糊精形成不溶性包结物,冰片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可溶性包结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近年来β-CD及其衍生物作为色谱固定相在各类色谱分析,尤其在色谱手性分离中的应用及进展的评述,文章从环糊精(cyclodextrin,简称CD)的结构特征出发,通过对不同的CD衍生物对各类化合物的分离特征的探讨,综述了β-CD及其衍生物色谱固定相的分离机理.这将对人们有目的有选择地合成新的环糊精类(CDs)固定相以进一步提高其选择性并拓宽其应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地比较不同的干燥方式对β-胡萝卜素微胶囊粉体性质(形态、颗粒度、水分含量、热特性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创新点:全面且系统地展现了喷雾干燥、喷雾冷冻干燥、包衣和喷雾造粒等四种干燥方式对β-胡萝卜素微胶囊粉体的作用。方法:β-胡萝卜素乳液通过四种不同的干燥方式得到四种β-胡萝卜素微胶囊粉体,通过理化指标、电子扫描显微镜拍照、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加速稳定性实验等手段比较这四种样品的各项性质的差异。结论:通过包衣法制备的β-胡萝卜素微囊与其它方法制得的β-胡萝卜素微囊相比,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均匀的颗粒结构。此外,DSC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可以提高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熔化温度(Tm)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猪肝脏中微量盐酸克仑特罗的残留量。创新点:开发一种新的瘦肉精检测方法。方法:用β-环糊精(ally-β-CD)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制作分子印迹聚合物(MIP),以盐酸克伦特罗作为模板,用乙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作为交联剂。联合使用ally-β-CD和MAA作为二元功能单体,能合成高质量的盐酸克伦特罗模板。结论:与丙烯腈制作的MIP(M-AN)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制作的MIP(M-MMA)相比,MAA制作的MIP聚合物(M-MAA)被证明具有更好的选择性萃取能力,被用来进行分子印记固相萃取猪肝中残留物。研究结果发现,其回收率高(91.03%~96.76%),且相对标准偏差低(RSD≤4.45%)。因此,这种方法可以用于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分析,具有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能够快速检测猪肝中的瘦肉精残留量。  相似文献   

15.
Biotransformation of phytosterol(PS) by a newly isolated mutant Mycobacterium neoaurum ZJUVN-08 to produce androstenedione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The parameters of the biotransformation process were optimized using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Androstenedione was the sole product in the fermentation broth catalyzed by the mutant M.neoaurum ZJUVN-08 strain.Results showed that molar ratio of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 to PS and substrate concentrations were the two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androstenedione production.By analyzing the statistical model of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plot,the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 at 0.1 g/L inducer,pH 7.0,molar ratio of HP-β-CD to PS 1.92:1,8.98 g/L PS,and at 120 h of incubation time.Under these conditions,the maximum androstenedione yield was 5.96 g/L and nearly the same with the non-optimized(5.99 g/L),while the maximum PS conversion rate was 94.69% which increased by 10.66% compared with the non-optimized(84.03%).The predicted optimum conditions from the mathematical model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e verific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It is considered that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a powerful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optimize the parameters of PS biotransform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以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与对苯二甲醛为原料,反应得到DOPO(OH)2,继续与环氧氯丙烷发生开环反应生成新型DOPO侧基型环氧树脂。利用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采用DSC和TGA分析了该树脂的热固化行为、热稳定性和热降解行为,相比于普通双酚A型环氧树脂,该新型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7.
用β-环糊精(简称β-CD)、对甲苯磺酸、磺基水杨酸、对氨基苯磺酸、对苯二甲酸、α-萘乙酸和2,6-吡啶二羧酸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合成了新型的电流变材料———以β-环糊精为主体、磺基水杨酸等有机酸为客体的包合物.研究了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材料电流变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包合对甲苯磺酸和磺基水杨酸可以明显的提高主体β-环糊精的电流变性能,β-环糊精与磺基水杨酸的包合物有最高的电流变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季戊四醇为原料,经多步合成季戊四胺,然后与2-噻吩醛反应,合成了(N1,N2),(N2,N3),(N1,N3)-三(噻吩亚甲基)-N-(噻吩亚甲基)-季戊四胺。结构经核磁和X-单晶衍射实验证实。结果表明:其晶体结构属六方晶系,空间群P6(5),Z=4,晶胞参数:a=1.8385(6)nm,b=1.8385(6)nm,c=1.3866(8)nm,α=90.00,β=90.00,γ=120.00,V=4.05873 nm3,F(000)=1740.0,Mu=0.39 mm-1,R1=0.0719,Rw=0.214.  相似文献   

19.
以NH_4HCO_3、FeCl_3·6H_2O、Zn(NO_3)_2·6H_2O和Ni(NO_3)_2·6H_2O为原料,在室温条件下,采用固相法合成了超细镍锌铁氧体。通过TGA/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在800℃进行煅烧,合成了立方晶系的镍锌铁氧体超细粉体,粒子粒度较为均匀,粒晶在0.2-0.3μm之间,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用无定形的二氧化硅和乙二醇在氢氧化钾的催化下低温反应,得到高反应活性的五配位硅钾化合物,再与3-溴丙烯反应,制备出乙烯基四配位硅单体。该单体与苯乙烯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含硅共聚物。对所合成的单体和共聚物进行了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谱(DSC)、元素能谱分析(EDS)和凝胶渗透色谱法(GPC)等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IR显示单体中1 649 cm-1处的C=C双键伸缩振动吸收峰在共聚物中消失;EDX表明乙烯基四配位硅的产率为99.61%;TG显示共聚物在310℃才开始失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DSC测得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约104℃;GPC测得共聚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约64万,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_w约125万,分散系数为1.95,而且共聚物有良好的耐水和耐醇性。实验表明,该合成结果可为有机硅材料的合成提供一种低耗、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