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减少大学面临的风险,与此同时提高问责效益、降低问责成本,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近期出台了财政备忘录、审计制度与单一会话问责制度。财政备忘录和审计制度通过绩效问责帮助和促使大学建立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单一会话问责制度通过实施与风险评估相联系的简化的问责程序,既降低了问责成本,提高了问责效益,又使大学的风险状态置于HEFCE的监管之中。  相似文献   

2.
行政问责制度作为建构责任政府的重要制度保障之一,其发展模式和制度设计成为近一段时间来我国政府的工作重点。社会发展、危机管理和法制化建设的需要直接促进了行政问责制的发展和变革。对我国现行行政问责制度的解构分析,可以发现现行行政问责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这些缺陷和漏洞直接导致了行政问责的效果存在局限性。行政问责制度应当建构由原则性制度和特殊性制度共同组成的制度体系,满足完整行政问责程序机制的制度化需要。  相似文献   

3.
公民问责是行政问责的一部分,是行政问责的深化,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和党"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公民问责制的发挥作用必然要求政府消息公开、问责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等一系列制度的保证。文章从公民问责的理论渊源、我国公民问责的现状入手,探讨构建我国公民问责制度的具体路径,以期对我国公民问责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问责制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问责内容全面化、问责主体多元化、问责方式立体化、问责程序科学化等合理内核.我国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问责制度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行制度问责、异体问责、阳光问责、程序问责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高等教育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5.
关于行政问责走向制度理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制度化"问责风暴"着手,引出制度理性是行政问责常态化的逻辑抉择,通过制度性的威慑使行政问责实现制度化规范和常态化运作,从而逐步完善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6.
院士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我国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院士制度,必须建立和完善院士遴选问责制度.院士遴选问责制度主要由院士候选人问责、院士推荐人和选举人问责、院士候选人推荐单位问责、院士管理单位问责等构成.在建立院士遴选问责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权力与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问责制度自2003年全面进入公众视野后,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加快推进问责的制度化,2011年,问责制度又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但纵观近几年的问责案例表明,现有的问责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实际操作性不强,文章基于对问责制度缺陷的思考,提出完善这一制度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8.
推进高职院校问责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推进高职院校问责工作面临未能建立起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问责制度、高职院校问责主体与问责客体的权责不清、没有赋予体制外利益相关者问责的合法性和现行的高职院校基本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推进高职院校问责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系统工程.要采取的主要举措应包括:制定高职院校党政领导问责细则,加强高职院校党政领导问责;完善现行高职院校督导评估制度,强化督导评估制度问责功能;完善高职院校问责的基础性法律,制定高职院校问责法律法规;以制定实施高职院校章程为契机,健全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校园危机管理中问责制度的引入和完善,是提高校园危机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措施.通过提高认识,完善法律法规,明确校园危机管理的主体及其职责,规范问责制度,营造问责文化等路径来实现校园危机管理中问责制度的引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行本科教学评估制度实质是一种政府对高校的问责制.该种问责制属于管理视野中的问责范式,为了提高制度运行效率,须向治理视野中的问责范式转型,即建立中国高校社会问责制.应从高校社会问责的六个构成要素:期望与需求、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内容、问责程序、问责后果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通过提高高校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意识、健全问责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等措施促进制度的渐进变革.  相似文献   

11.
政府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的制度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估制度与行政问责制度在内在理念、实现机制、现实功能方面存在着相似与趋同性.积极推进政府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的制度整合,有助于实现政府绩效评估问责功能的完善,有助于实现两者的协调推进和优势互补.然而,两者在制度层面的整合,面临来自权力上的协调、内容上的整合和法规上的衔接这三个方面的挑战.当前,推进这两者的整合,可从树立整合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制度的理念,实现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两者体系上的衔接,健全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制度整合的制度保障,逐步开展绩效评估与行政问责制度整合的改革试点这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反思高校问责必须探讨其逻辑假设: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高校责任实现途径及其与问责的关系,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之间及法治与人治之间的关系。问责动力系统模型表明制度供给、伦理途径、降低交易成本是解决当前我国高校问责动力不足的根本途径。由于高校问责行政化的弊端和困境,非行政主导的多元问责模式将是高校问责制改革的方向。走出高校问责的官僚政治等多方面困境,须从元制度、保障机制和实施机制等多层次制度供给入手。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问责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契约的一个内容,我国高校财务问责也逐渐开始成为受人关注的话题.在我国,政府对高校的深度干预既是影响高校办学活力的原因,也是造成财务问责制度无法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鉴于西方国家在同责制度上的经验和教训,我国高校财务问责制度应按照有效问责的目标进行完善,既要达到问责的目的、又要保障办学活力,还要最大限度的节约社会资源.要做到有效问责,就要准确地把握问责的目的,重新确定高校的责任边界,合理安排多种利益关系,逐步推动问责过程.  相似文献   

14.
问责作为一种有限理性的制度行为,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实践中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制度供给不足、问责路径依赖、管理主义盛行和工具理性偏向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责的作用范围及能力大小。问责只是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不能把问责自身的合程序性作为问责能力的判断标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责能力需要加强问责规制建设,完善多元参与的社会公共问责结构,构建高校为主体的问责机制,以及回归教育性问责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教育问责的逐步推行,在问责客体及其责任、问责制度及其执行、问责内容及其导向、问责法规及其依据等方面出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推进教育问责制度的良性运行,应在研究借鉴国外教育问责制经验的基础上,从教育的绩效责任、教育的问责对象、科学的责任体系、相关的问责法规、全新的问责理念等层面,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问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构建以质量为本的教育问责制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构建以质量为本的教育问责制度体系是解决教育质量问题的根本性制度安排。一个完善的以质量为本的教育问责制度体系除了涵盖教师、学校等教育主体外,还必须包括对于政府的教育质量问责。对于教师的问责、对于学校的问责、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的问责三者只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教育问责体系,才能有效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从发展历程上看,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制度主要经历了探索试点、确立和逐步推广、全面推进以及改革完善等四个阶段。我国本科教学评估主要由政府主导实施,属于典型的行政问责模式。基于社会问责机制的五个维度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我国评估制度主要采取以惩罚性机制为主的激励方式,遵循制度问责逻辑,有社会参与制度化水平较低、社会参与程度较为低浅、参与者范围较小等特点。从社会问责的视角看,构建和改进中国特色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应综合使用惩罚和奖励机制,平衡制度问责和绩效问责,提升社会参与制度化水平和参与深度,并扩大参与者范围。  相似文献   

18.
实行官员问责是我国推进政府体制改革,打造责任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官员问责制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官员问责制度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明确权责划分、扩大问责范围、规范问责标准、加强异体问责、完善问责程序、建立合理复出机制、培养问责文化是完善这一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安徽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基层问责制度,对于督促农村基层干部更好地服务乡村社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问责事由过于琐细和繁杂,程序过于注重自上而下,主体对问责方式的选择裁量权过宽,易使问责制度落空,原因在于"权力本位"的观念影响,"行政主导型"基层治理模式的惯性冲击,村民自治组织的发育还不健全。创新村民自治组织治理结构,重点是要建立健全村民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立有包括问责主体、客体、内容、方式和结果的完整教育问责制度。但是缺乏异体问责;问责内容层次偏低;缺乏政治责任和道义问责;缺乏科学严密的问责程序。教育行政问责的完善需要进行法制化建设,扩大教育民主参与与监督的力度,完善问责体系与机制,使教育问责常态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