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教育正规化政策的纠正,从课时安排、实用性课程设置以及学科课程内容等多个方面构建起与革命根据地乡村社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乡村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延安时期革命根据地乡村学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形成,不仅有效推动了革命根据地教育的普及,也第一次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真正探寻出了乡村学校教育与农村社会实际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成为革命根据地普及教育、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水平和实施民众动员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一开始是在城市知识分子中萌动、破土,后来转移到农村进行发动、发展而成为一场乡村革命,并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了政权.在这一渐次发展过程的初期阶段,乡村教师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先锋、桥梁作用.这与中共党人初期成员的构成特点密切相关.较早获得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乡村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革命宣传和发动,使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进而为其开展乡村革命积聚了强大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3.
当前一些省份开启了新一轮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不少学者对此持批评态度。那么乡村振兴背景下,能否进行乡村学校撤并?对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厘清乡村振兴与乡村学校撤并的关系,为教育实践解脱思想束缚。文章回顾了二十年来乡村学校撤并的历程和学术界的态度,从而提出,乡村振兴不是一刀切,乡村振兴与乡村学校撤并并不矛盾,必要的乡村学校撤并正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应客观认识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既不能夸大乡村教育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也不能夸大乡村教育对乡村文化传承的作用;推动部分乡村学校撤并是顺应城镇化发展的正当之举,应树立城乡融合的理念,摆脱狭隘的乡村教育观,推进县域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乡村建设作为国人有意识地改造乡村的实践活动,自20世纪初至今,已走过了一个世纪之久的历程。从最初的主要以部分知识分子团体为代表,试图通过以教育为主的乡村建设达成国家自救之目的的实验活动,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包括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社会改造等在内的局部的乡村建设,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乡村范围内开展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现代化建设,乡村建设始终伴随着整个民族国家的发展变迁。回顾与梳理百年来乡村建设发展及研究历程,对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明晰乡村建设发展的规律及现实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努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一些乡村学校却一步步走向衰落。本文以华北南部一所农村学校为研究对象,该所学校在现代化的发展之中,作为乡村中传递知识的主要场所,并没有日益繁荣,反而日渐衰落。这种衰落是多种原因交织、慢慢衍变而成的,比如学龄儿童的减少、师资力量的弱化、村民对于教育的失望、撤点并校的国家政策,等等。乡村学校的衰落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乡村地区的教育,发展乡村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乡村学校数量骤减,大量乡村少年进入城镇学校学习和生活,乡村文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乡村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危险境地。乡村学校作为乡村文化的中心,肩负着培养乡村少年儿童双重文化品性的重任,承载着引领乡村文化生活新风尚和激发乡村居民文化自觉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7.
乡村教育的文化使命——梁漱溟和他的乡村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改造旧文化 ,创造新文化”是梁漱溟赋予乡村教育的文化使命 ,乡村学校是实现这一使命的具体机关 ;分析邹平的乡学和村学的办学目的、学校组织、教学概况 ,并总结其政教合一、注重人生行宜教育、知识分子与乡民打并一起的办学特色 ;对当代农村教育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学校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大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成为孩子们明理修德的园地,快乐成长的舞台,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9.
乡村学校、乡村教育与乡村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嵌入关系.乡村学校对乡村而言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嵌入,而实质却逃离于乡村精神之外;乡村教育的内容与乡村生活更是格格不入,其传递是完全脱离乡村经验的外来价值;乡村学校与乡村教育对农民而言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价值,缺少促进人才流动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农村小规模学校是农村学生受教育的最基本场所,但是由于其规模小、设施少、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水平并不理想。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小规模学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对乡村振兴中,农村小规模学校该如何谋求自身发展之路进行了简单的思考,并从创新农村小规模学校内部发展机制与加大外部力量支持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农村小规模学校可以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好时机,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是中国城乡教育现代化的共同本质和目标,农村教育现代化是有特色、先进性和高水平的国家教育现代化本质和目标在农村有特色的普遍化。现代化基础教育学校特色是在全面发展教育和素质教育基础上充分体现的学校精气神的个性,是教育理念特色与教育形式特色的统一。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优质教育必须振兴乡村教育,结合乡村文化、地理等特点,努力推进乡村学校特色发展和乡村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及其结合、融合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追求目标。农村城镇化引起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数量增减和质量变化成为乡村教育振兴及其结合、融合的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晴雨表”。办好乡村学校应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决策和举措为遵循,全面深入认识不同时段的具体目标、客观事实、方式手段之间的因果关系、发展趋势和规律,有效解决办好乡村学校发展的矛盾与困难,努力补齐乡村学校发展短板,促进乡村学校浴火重生、乡村教育振兴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迁,作为上层建筑的乡村学校的具体功能也不断变化,这符合唯物辩证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不过,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也出现了过度高扬乡村学校责任与使命的呼声,由此形成了过分渲染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文化传承作用之差异,乡村学校文化传承功能僭越其教育功能以及夸大乡村教师文化传承责任等倾向.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从逻辑和历史的角度剖析乡村学校的变迁,以此确立城乡学校共同的传统文化传承使命及城市反哺乡村的立场,乡村学校教书育人基础上的文化传承任务责任序列以及乡村教师限于学校场域及教育范畴内的文化传承责任.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乡村学校诊断对于助推乡村学校改进、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乡村学校诊断应坚持关注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乡村学校的内部活力与发展需要、乡村学校与乡村社区的良性互动等基本理念及价值取向;将学生发展质量、教师生存状态、教育教学水平、学校组织变革、教育资源拓展与利用等作为重要着力点;同时,采取多主体全面参与、规范诊断程序和改进诊断方法等基本策略,增强乡村学校诊断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由于涉及众多学校教育问题,乡村学校合并长期以来在美国教育界受到很多争议。出于效率的考虑,学校合并在美国农村公立中小学的改革中曾经形成了一股热潮。时至今日,许多乡村学校和社区面对入学人数的减少和财政的困难继续着他们应对危机的办法——尽可能地进行学校改组和合并。但是,随着美国社会对教育质量关注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学校合并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而不仅是追求教育效率。我国正在进行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可以吸取美国乡村学校合并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期间为农村中小学生普及课外知识的公益性活动场所,该场所以农村中小学校的硬件条件为依托,日常的管理工作由学校教师或志愿者负责,它的建设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打造特色乡村学校少年宫应当注意彰显地域和民族特色、突出时代特点、强化内部管理、实现资源整合、满足学生兴趣这五点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乡村学校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是具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体,占有一定生态位.2000-2015年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最重要的15年,这期间农村学校不仅在量上有所改变,而且更在于其生态位空间、资源、功能日渐弱化态势,直接影响了乡村学校的生态地位,也影响了整个教育生态系统.在乡村振兴发展要求下,乡村学校的生态位...  相似文献   

18.
小规模学校在我国农村地区广泛存在,它包括农村教学点、不完全小学和部分完全小学。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言,乡村小规模学校将长期存在,数量甚至还将扩大。小规模学校在满足边远农村儿童就近入学、增加教育机会、普及义务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乡村学校是我国大教育事业最基层的组织单位。余庆县龙家小学就是贵州高原上的一间乡村学校。近年,学校与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需求研究》课题组联合,进行《建设乡村教师发展学校的精神家园》的课题研究,这是学校实践研究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刘和平 《教师博览》2014,(12):10-10
学校是乡村的文化中心,是一个村庄的未来之所在.留住了乡村学校,就留住了农村教育的根,就留住了农村现代化的希望,就留住了乡村文化的灵魂.可近些年来,一些学校与村民们之间的疏离感在加剧,逐渐沦为乡村社会的一方“孤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