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目前主要是以现购房为抵押贷款。随着政府的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加之商业银行在个人信贷业务的服务理念、制度建设和规范操作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使得风险日益凸显。为此,我国商业银行要尽快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运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培育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全面提升个人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和水平,实现商业银行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追溯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理念的发展历程,认为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实现“普惠公平,兼顾效率“战略转变,建立“社会救助 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途径作相应探索。  相似文献   

3.
品读     
<正>亟须转变教育扶贫思维,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教育精准扶贫实践;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和完善教育精准扶贫法律制度体系,提升关键环节成效,建构精准化的教育精准扶贫治理机制;发挥政府"元治理"的核心主体作用,构筑多元协同参与的教育精准扶贫格局,从而突破教育精准扶贫中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发展的危机检省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教育在超常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发展“虚肿”、急于求成、人才流失、就业至上、竞争力不强、办学趋同、公共安全和危机意识淡漠等种种风险。本文认为面对这种情境,高职教育应实现发展转向,从根本上化解风险的滋生;应加强政府干预,使其成为风险管理的主角;应实现制度保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应发展超前观念,用发展彰显竞争优势;应以特色兴校,追求个性化生存的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和高等教育自身的跨越发展,我国高校内部管理日益趋向民主,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已成为现实的必要选择。我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大致经过缺失、萌芽、扭曲、起步四个阶段。当前,我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因传统观念和现行体制的束缚而面临诸多困境。转变传统观念、制度设计预留空间、建立组织机构、探索运行模式、完善法律保障机制是我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走出困境、走向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困境及其化解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和高等教育自身的跨越发展,我国高校内部管理日益趋向民主,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已成为现实的必要选择。我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大致经过缺失、萌芽、扭曲、起步四个阶段。当前,我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因传统观念和现行体制的束缚而面临诸多困境。转变传统观念、制度设计预留空间、建立组织机构、探索运行模式、完善法律保障机制是我国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走出困境、走向现实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之一。对服务型政府内涵的把握应以我国的现实国情为基础,应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需要着重强调政府的平衡职能。在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下,服务型政府应着重强调政府义务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平衡,尤其是政府义务与弱势群体权利之间的平衡。采取的措施应包括:努力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继续完善社会保障系统,将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障系统中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投入。  相似文献   

8.
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业市场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本文探讨了我国天然气产业引入竞争的必要性及面临的法律困境,指出:构建我国天然气产业上游市场化法律规范设置,应以矿业权市场化为核心;产业中游法律规范设置,应以"网运分开"制度的构建为抓手;产业下游法律规范设置,应以特许经营制度的完善为中心。  相似文献   

9.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面临一些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相关教学主体理念有待转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为了破解这些困境,应该转变育人理念,凝聚“课程思政”建设共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打造高素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完善育人保障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转型社会中技术治理模式渗透至中国大学学科建设的制度构建及其运行机制,使一流学科建设带有显著的政府驱动特性。其核心制度逻辑是以行政动员、项目制及二者相互渗透为核心向路,形成以行政权力为轴心,以频繁性政策指令为驱动,以层级化项目为依托,以问责评估为合法性依据的一元化技术治理体系。一流学科建设的技术化治理实践存在着固有困境,即非对称性评价及“制度化”与“去制度化”的内在张力。必须以变革大学制度为基点,通过转变政府支配地位、建立对等性问责体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以及转变文化—认知基础为行动策略,实现一流学科建设制度的深层次变革。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性规制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正处在政府规制的改革与转型期,社会性规制理论将会对社会管理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从社会性规制的角度来看,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及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定位;建构和实施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确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民生社会管理发展新机制;增强全社会参与社会管理的活力,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唐代西南地区农业发展迅速,水利工程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不但对前人水利设施进行制度化维护,而且结合本地特点修建新的水利工程,使得水利工程形成以都江堰工程为核心的灌溉体系和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建设格局的特点。这些水利工程承担了灌溉和航运的任务,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原因:一是完善的水利管理制度;二是政府重视农业。对我们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有重要启示,第一,注重资源税,调控用水,发展农业;第二,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第三,鼓励民众参与水利建设;第四,健全水利管理机构,构建覆盖水利建设体系的法律法规,着重落实责任,重在执行;最后,水利工程建设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生态经济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3.
规模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随之是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倒逼政府采取措施减少畜牧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但政府有些政策明显滞后。文章选取海东市民和县作为研究区域,对政府规制、政府执行理论对民和县禁养区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及政府治理各项政策进行探讨,进而提出民和县禁养区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治理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职业岗位的不断涌现迫切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输出,专业设置预警调控机制成为高职院校革新人才培养工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基于对高职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实证显著性分析,建立基于五维结构模型的预警指标体系,并构建预测预警模型。高职院校应完善人才供需预测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专业设置预警决策机制,建立新专业设置风险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具有行政色彩的职教集团作为民事主体在法人制度上具有跨“行政法”与“民法”的双界性,这是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症结所在。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现实困境突出表现在法律缺失、政府管制以及院校失位等三个方面。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实现,需“明确职教集团具备独立的法人主体资格,界定职教集团法人治理的边界;变革政府管理职能,解除职教集团对政府评估权威的路径依赖;建立健全职教集团内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依法进行职教集团章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重大灾害与风险的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加强重大灾害与风险管理,是政府面临的时代性课题。政府灾害与风险管理职能的局囿,使得政府管理职能作用域存在“职能盲区,”正确认知、论析这些不足并基于系统论阈值探讨政府灾害与风险管理职能的建构,在新时期具有迫切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
志愿服务活动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主要渠道,通过分析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厘清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面临的困境,建议创新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体制机制,加大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健全老年人志愿服务权益保障体系,实施老年志愿者长效管理,完善老年志愿者教育培训,构建以社区为载体的志愿服务参与机制,探索专业社工介入的运行机制,以期为科学设计与开展老年志愿活动提供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8.
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求迫切需要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与时俱进。当前国内外有诸多政策过程理论或方法指导公共政策以影响政府行为,然而,这些理论应用性本身具有局限,同时在运用理论或方法的过程中经常受到私人利益、公民参与度、公共性因素的束缚,严重障碍了政策过程的顺利实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策过程理论再创新、扫除利益障碍、构建政策共同体、全面推行政策过程民主化以及积极重塑公共政策公共性,从而实现政策的科学性和推动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型。  相似文献   

19.
治理理论:起因、学术渊源与内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失效、市场失效以及全球治理等问题的出现,使治理理论得以迅速兴起;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有限政府理论和新自由主义思潮是治理理论产生的学术背景;民主、分权、参与、协商、合作等是治理理论最核心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地方公共决策中公众参与呈现出主体不断扩大、主动性日渐增强以及参与类型多样化的趋势。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应重视公众的参与,改变传统管理思维,构建新的治理理念;同时,公众参与需要在政府管理体制的指导下,在政治实践中实现理性参与理念的培养。地方政府和公众之间应建立有效对话平台及沟通机制,把体制外的参与内化到体制内,形成彰显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