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建亚 《河南教育》2006,(3S):15-15
作为河南省最大的一个农业县级市、教育大市,2001年以来,邓州市教育局针对本市学校分布广泛、教师队伍庞大、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实际情况,确立了“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学校自训为本,以教师的训研一体化为本,以师训资源共享为本”的培训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学校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发挥学校在教师教育中的指导、辐射、  相似文献   

2.
如何解决“两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当前县市教师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难题。荆州区坚持以教师“分层拓展”教育为平台,立足于贴近教师和学校需求,以服务的观念统揽培训,在整合培训资源、推进校本教育课程化、强化培训评价和结果运用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3.
大冶市金湖中心学校立足本地实际,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头脑,以新的培训思路抓教师业务学习,以新的管理举措搭建教师成长平台,走出了一条“以校为本,以研促训,以赛激训,支教带训”的农村教师培训新道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4.
“菜单式”教师培训模式。依据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针对教师教学教育工作中所遇到的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开展具体研究。本文从“菜单式”教师培训模式的认识和实践研究出发.从多种渠道构建教师培训菜单资源库、多样化的菜单式培训模式、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等角度着手.并对已经实施的“菜单式”教师培训模式进行效果分析.从而希望从实践中盘活教师培训资源.转变教师培训观念.运用适宜的手段和方法中梳理出笔者所在区县师资培训方面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做法.提高教师培训的人性化,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发展提供支持.以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大冶市金湖中心学校立足本地实际,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头脑,以新的培训思路抓教师业务学习,以新的管理举措搭建教师成长平台.走出了一条“以校为本,以研促训,以赛激训,支教带训”的农村教师培训新道路,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6.
一、“内涵式”校本培训的概念、特点及优势 所谓“内涵式”校本培训,是相对于传统的教育行政 部门和办 学团体策 划的自上 而下 的“外控式”的教师培训模 式而言的 ,就是以 学校 为 本,以 学校 为基 础 ,以 学校 为 阵地 ,以 学 校为 主 体开 展的 教 学研 究与 教 育科 研 融合 在一 起 的培 训活 动 。它 源 于学 校发 展 需要 ,是 学 校自 身 发起 和规 划 的, 旨在 满 足学 校 每个教师的工作需要。 “ 内 涵 式 ”校 本 培 训 具 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其一,它是一种 自主 性 活动 。校 本 培训 的 主体是 教师 ,其培 训 的内 容,来 源…  相似文献   

7.
教师校本培训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提出了“以学校为基地”的在职培训模式,并逐渐寻找出一种以“学校”为本的师资培训模式。我国的校本培训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以学校为培训单位,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教师、教学的内部培训活动。它旨在以应用为目的,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实际。校本培训对新任教师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构校本培训,源于美国的“学校本位”师资培训模式。它是在开展教师继续教育中,以教师互教互学为基本形式、以在岗业余自学为主要途径的一种进修模式,其基本精神是以学校为基地开展教师的培训。该培训模式的优点在于便于管理,培训时间有保证,工作与学习矛盾不大,经费开支省俭,见效快,但其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校长的个人素质、教师的群体素质及学校条件的制约。如何构建校本培训多元化形式,本文试作一些有益的探讨和思考。一、以研促训”——校本培训的突破口“以研促训”的基本特点是借助科研项目或科研活动推动教师学习钻研、自我提高,促进…  相似文献   

9.
奉化市自2006年整合教研、科研、师训部门,实行"三教合一"教师教育体制的探索,"研训一体"的模式已逐渐成熟并成为工作常态。确立"三教合一"的教师培训理念2011年,学校提出了以"训"为"本"(立足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以"研"促"训"(用课题研究的方式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以"教"带"训"(以教学研究的实际需求改进教师培训)、以"训"助"教"(用培训的理论助推教学研究,用培训的方式推广教学研究)的工作思路。同时进一步强化"研训一体"的研修模式,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同教师培训工作相结合,要求以科研的方式推进各项工作,明确教研活动即为培训活动,培训工作成为行动研究。"三教合一"教师培训学校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培训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实验学校以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根据薄弱学校和农村骨干教师的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菜单式”、“一对一、面对面”的岗位实践培训,完善了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创新了教师教育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教师培训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路径。近年来,乡村教师培训受到了高度重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其培训质量提升也遇到了瓶颈。为突破乡村教师培训瓶颈,在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教师培训实践中,以“新教育实验”提出的“三专”理论为指导,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基于“三专”理论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建议乡村教师培训团队:要在行动上做表率,自身先践行“三专”理论,要在训前、训中、训后全环节实践“三专”理论,可以通过线上培训扩大“三专”理论的受益面。  相似文献   

12.
校本化培训是指以学校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地,以本校教师为对象的一种师训模式。它是伴随20世纪80-9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教师“专业化”的国际性浪潮而产生的一种师训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其性质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向的在职再培训。目的是促进教师形成自我在岗学习提高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教师培训的新走向发生了重大改变 ,即师资培训的重心开始下移 ,由以大学为基地走向以学校为基地 ,出现了校本师资培训模式。一、何谓校本培训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通常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 ,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 ,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 ,以合作为前提 ,利用可得到的资源 ,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全校教师 (含职工 )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的内涵 :校本培训的内涵是“以学校为本” ,即 :以学校中的教师为对象开展培训 ;由学校组织培训 ,具体包括内容的选择、时间…  相似文献   

14.
跟岗培训采取“师带徒”的形式,在真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参训教师“做中学”,近距离观察深刻体会导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思想.跟岗培训通过阅读引领拓宽专业视野,采取以课带研、课例研究方式,师徒互动交流,提升参训教师能力,从而解决了以往集中培训中针对性不强、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课堂关照不够等问题,丰富了农村教师培训模式,拓展教师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宽度.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从学校的教育实际出发,针对教师的专业需求以及在年龄、个性、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挖掘学校内外的人力资源,建立适合不同教师的分层培训模式,开展丰富有效的分层培训.在教师培训的实践中,我区将中小学教师队伍划分为校级教学标兵、县域学科带头人、市区教学名师、省级教学能手四个层次,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教师进行因材施“训”.  相似文献   

1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挖掘教师潜在能力,保障学校教学质量,适应全球化教育时代特点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可分为“政府培训模式”和“项目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7.
华俊昌 《新课程研究》2009,(7):11-12,22
在近三年的校本教研的研究过程中,笔者提出了“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模式。这一模式基本思路是以参与式教学为切入点,搭建问题型培训平台,通过“实践、反思、培训、矫正”等基本方式,促进社区与学校关系、学校管理、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等的显性变化,促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办特色学校的目的。基本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实践探索,理性思考,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开创教师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实现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培训者,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反思定位,探索新的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在培训教学及管理中体现“培训、实践、反思”理念,“以训带研,以研促训”,不断探索和开拓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路子和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近日,笔者拜读了《中国教育报》2009年1月20日第7版《如此“以赛促训”未必是上策》一文,感受颇多。作者坦言,当下许多学校教师培训方法不对头、效果不理想,很多做法需要改进,但有关部门想用“以赛促训”来改变当下培训状况,并非上策。该文希望,培训组织者能够换位思考,多理解教师,促使教师培训从“任务驱动式培训”走向“内在需求式培训”。  相似文献   

20.
李焕朝 《教师》2016,(5):98-100
手机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方便,移动网络应用于教师培训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文章在分析教师职业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移动通讯(微信)的教师培训模式(以职业学校教师为例),并分别就训前、训中和训后等环节进行了论述,对基于移动通讯(微信)的培训方案设计和评价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较好地利用移动通讯(微信)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提升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