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中教师学习共同体是高中教师自愿参与的教师间合作的有效组织,其目的是实现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高中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应强调校长是构建高中教师学习共同体中的引领者;加强高中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实现多样化的校本教研;通过网络优化高中教师学习共同体;专家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全新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自主、平等和互惠的合作共同体。教师学习共同体与学校是利益共同体,学校通过搭建教学共同体、科研共同体、技术攻关共同体等合作学习的组织平台,为教师合作提供良好的空间。学校可以在合作氛围创设、平台搭建、机制完善和资源保障上发挥作用,为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专业成长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名师工作室是以主持人姓名命名,集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合作学习共同体。它是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作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名师工作室,可在"引领"上做文章,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学习""研究""发展"为关键词,开展相应的研修活动。本文就基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从九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为使校本培训少走弯路,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宁波市庄桥中心小学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实施"学习共同体"校本培训模式。共同体的创建首先要强化教师共建者、开拓者、推动者的意识。"学习共同体"模式需要创设多元的合作学习层次与方式,包括钻研学科业务的合作方式、践行理论研究的合作方式、丰富个人学养的合作方式。在构建"学习共同体"模式过程中,以人为本、宽松和谐的管理机制是保证校本培训走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合作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的"合作革命",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有效应用,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管理类课程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探讨学习共同体应用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教育共同体的研究和实践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尤其是以教师为参与主体的各种类型教师学习共同体,更是令人瞩目。如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共同体"、厦门基础教育界出现的"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南宁市西乡塘区教育局推动的区域教育共同体等。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来看,这些教师学习共同体虽然组织形式不同、解决的具体问题不同,但目的都是通过共同体的团队合作,提升团队内部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三公里教育圈"、新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与"一站式"农民培训基地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共同体的三大雏形,目前还不成熟,其主要存在共同学习观念淡薄、社会信任合作不足及共同体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主、客观两方面因素造成的。基于此,本文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的建议:建立共同愿景,提升共同学习理念;完善运行机制,提高学习共同体效率;强化外部保障,为学习共同体护航。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兴起正是应对这一趋势而产生的。本文意在通过探讨"教师学习共同体"内涵及基于合作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使教师明了当下教育视域中学习共同体的最新理念,凭借共同体所产生的知识交流和智慧共享,促进教师高效学习,走上"互助学习"与"合作创新"相结合的专业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共同体对于教师个体和团体的专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核心特征既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也是一个合作共同体。构建教师专业共同体,一要形成"共同体的愿景",二要营造"共同体的文化",三要体认"共同体的身份"。  相似文献   

10.
培养"双师型"教师一直是职业院校的重要目标。在实践中,各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往往缺乏理论指导。结合情境观的学习理论和校企合作的实践需要,提出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模型。该模型对成员在共同体中的发展和共同体的运作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学习共同体运行的保障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涵  王娟 《教育技术导刊》2020,19(7):271-274
为科学清晰地展现国内外学习共同体研究成果,以中国知网(CNKI)与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文献来源,运用 CiteSpace V 软件的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研究机构共现分析和关键词时区共现分析等方法绘制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国内外学习共同体研究前沿包括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网络学习共同体以及实践共同体 3大主流方向。研究热点聚焦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教学、合作学习、情景学习、教学策略开发等理论。未来学习共同体将与深度学习、泛在学习、自组织等理论结合产生新的生长点,对教师专业发展和网络学习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IT教育共同体概述1.IT教育共同体的内涵社会学家为"共同体"赋予了"为了特定目的而聚合在一起生活的群体、组织或团队"的含义,这一概念被移植到教育领域最早见于博耶尔(Ernest L.Boyer)在1995年发表的题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的报告,报告提出"学校是学习的共同体"。目前,"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等已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备受瞩目的话语,一般研究者将团体行为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合作教育理论融汇到其内涵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教师"赋权增能"、实现角色转换、促进学校持续改进,以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专业学习共同体"以多重聚合为共享愿景、以相互介入为运作方式、以合作学习为根本动力、以专业支持为有效保障。"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关键在于明确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变"个人英雄主义式的领导"为"联合领导"、形塑教师之间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文化以及建立规范化的专业学习共同体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学习型共同体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儿童愿学、乐学,形成充满生命活力、温馨和谐、互惠互助的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三种.学生要掌握学习方式,需要教师恪守信念,创设共同体环境,注重对话的教学.学生也要发挥在学习共同体中的自我能动性和主动性,重视与自己、同伴和教材的相遇和对话,并在学习方式掌握的求同过程中寻找适合自身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合作"、"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间合作的有效组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丰富教师个体知识、构建教师协作文化的作用。健全学校制度,对教师学习进行考核奖励;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对教师的学习共同体进行专家引领等是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合作"、"共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间合作的有效组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意识、丰富教师个体知识、构建教师协作文化的作用.健全学校制度,对教师学习进行考核奖励;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对教师的学习共同体进行专家引领等是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虚拟学习共同体可有效弥补传统课堂中的交互匮乏,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协作、研讨和反思的能力,是养成终身学习能力并促进知识发展的有效途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功能和活力与结构设计正相关,而构成要素则决定了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态。该文从活动理论的视角对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重新进行了审视,阐述了其与虚拟学习共同体架构的映射关系;探讨了基于活动理论建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设计理念、方法和运行机制,重点研究了"学习主体、课程知识、学习者共同体、学习活动分工、工具、规则和共同体支撑平台"这七个主要构成要素,并基于这七个要素,设计了"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课程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架构原型。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多年来一直存在因合作主体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而导致合作关系松散、合作效能低下等问题。校企利益共同体以校企双方共同利益为基础,突破以往"学校本位"或"企业本位"价值取向的局限,着力于建立校企高度融合的和谐生态,双方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品质,满足合作主体的利益诉求。校企利益共同体主要通过构建共同体的组织框架、完善共同体的管理机制和提高共同体的服务水平等实现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王勇 《教育》2015,(2):37
"学习共同体"可视作"学习社区"。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的。它与传统教学班和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将学生从"客体"生活状态转化为"主体"生活状态,对共同体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能形成平等、互助、对话式的和谐学习关系,充分发挥其个体与集体智慧,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实现人人成长,共同成长。本文重点介绍小组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小组学习共同体的编排原则组内异质原则组内成员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多方面都应不一样。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适应小社会,以走  相似文献   

20.
"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经提出,便迅速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认同和推广,它"是所有人因共同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在高中英语语言点教学中,应重视"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和利用,使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将语言点学习的过程变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语用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