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化观,明确了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位置,科学地揭示了经济建设与化建设的关系,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将二有机结合起来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所有这些指明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方向,全面系统完整地概括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观,明确了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位置,科学地揭示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文化建设也受到一定的冲击,或多或少影响了精神文明建设。对此,我们也必须要转变观念,力求企业文化和经济建设的步调相一致。就目前形势而言,“重经济、轻文化”现象在相当一部分企业都程度不同的存在,从而导致了企业文化建设日益淡化的局面。对此,我认为,要振兴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在思想上走出四个误区:一是要走出企业文化可有可无的误区。当今,企业都逐步转变了经济体制,有的已转变为私营企业,因此,大部分企业都把眼光盯在经济效益上,这种行为固然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事业。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成为高素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培养和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新的形势对高等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6.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本从共产党人的一贯宗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纠正不正之风,青少年三观教育等方面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建设纳入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构建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不仅彰显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说明了文化强国建设与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践逻辑的一脉相承。当前,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紧要关头,更应发挥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凝心聚力的作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紧迫性和使命感,人民是文化强国的建设者、参与者和享受者。因此,从多维层次去关注文化强国建设的人民主体性,能充分体现人民强、国家强、文化强的文化发展逻辑,反映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9.
张志雄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1):22-23,32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建设全面小康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尤其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文化水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02004年12月5日在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是社会传承的重要手段,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构建和谐的教育,逐步消除教育的不和谐因素,使教育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和力量。然而目前我国的教育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3.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是当今一大热点,翻译领域也相应地出现了文化转向。以前人们注意语言本身的差异所导致的翻译障碍,但是现今文化发展对翻译的影响亦引起翻译者极大的关注和重视。文章探讨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尤其对词汇的影响,导致词汇翻译由英语变为汉语拼音,并且探讨词汇翻译变化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全球化。  相似文献   

15.
远程开放教育是“教”与“导”的转变,这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更是一次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要认真研讨学习者、导学者、教学内容和网络工具等导学过程,处理好面授教学、教材和媒体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农校对接"供应链接模式发展前景广阔,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农校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基于"农校对接"多赢模式的释读与运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困境分析,提出"农校对接"模式良性循环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于徐讠于的成名作《鬼恋》,历来研究者都对女主人公的"革命者"身份深信不疑,并以之为出发点将小说解读为一个世俗男子和一个女性"革命幻灭者"的爱情悲剧。本文通过细读,却发现了包裹在文本表层"革命"外衣之下的虚妄,其背后隐藏着作者真正要说的主题:"都市漫游者"的心灵危机。这种对"都市"现代性的悖谬姿态恰恰是徐訏在很多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内在心理。  相似文献   

18.
“假借”和“通假”是有关汉字用字现象的常见术语。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以同音字或音近字相替代。然而其替代的性质并不相同。“假借”相对“本字”而言、“通假”相对“正字”而言。它们分别是从文字学和训诂学两个学科的不同视角看问题的结果。从具体实例看,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逻辑关系上部分属不同的层面,不应把它们视为同一现象的具有互补关系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9.
社会建构主义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后,知识社会学实践了科学的“理性重建”向“社会建构”的转向,使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从理论转向科学实践,打开了一个至今被忽视了的一系列新问题的大门。这种转向与库恩的历史主义的范式理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科学被视为一个“传统权威范式”、一种工匠默会知识和手艺活动、一种范式的政治利益代表,它把科学视为与人类的其它文化活动等价。但由于强纲领知识社会学否定了自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只强调社会因素的意义,从而导致了对科学与理性的全面解构。  相似文献   

20.
"象"与"体道"     
中国的“象”思维在整体上遵循的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框架,同世界的本体“道”是相通的。“象”与意象审美范畴之于艺术创造和艺术接受都与庄子所言说的“体道”的思维和境界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