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育即服务”这一理念是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教育自身发展而产生的,是对教育认识的一种深化和丰富。高等教育为在校大学生服务,同时也为整个国家和社会服务。其产品既有“教育服务”,同时也有人力资本得到增值的学生。高等教育服务过程与其他行业服务过程具有明显的区别:顾客(学生)参与产品的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的复杂性和评价的复杂性。在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品质时,要解决经费问题,要按社会需要培养人才,要形成比较全面的评价观,要形成“内部顾客链”的观念,要在服务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高等非学历教育实践在我国已经走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但是,理论研究和政策完善工作明显落后于实践环节,还有许多方面的事情要做。特别是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在“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一章中明确提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规定之后,高等非学历教育的社会意义和一些基本问题就更加明显地突现出来了。一、发展高等非学历教育的社会意义1.扩大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按通常的理解,凡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都属于高等教育。但我国传统观念下的高等教育是指正规大学教育。按这…  相似文献   

3.
一、高等教育的产出是服务 高等学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职能,其中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职能。为讨论问题的方便,笔者在此仅讨论教育教学及有关的质量问题,科研与社会服务问题暂不论及。 1.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产出现及其表现 对于高等教育的产出问题,可归纳为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的产出是人才或高等教育的产品是人;第二种观点则认为高等教育提供的是一种教育服务。这两种观点不仅见诸各种文件和报刊杂志,而且在学校教学及各项管理工作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表现为一种理念或者说一种管理思…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应该进行“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当前开展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中,又成为一个热门课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浅见。问题的实质教育应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应该依靠教育,这是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本质联系。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这种联系更为直接、密切。随着生产社会化和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以及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出现,高等教育社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日益密切联系的反映。但是另方面,高等教育社会化也带来了新问题,这就是社会的要求与高等教育发展之间产生了新的矛盾,这一矛盾越来越突出,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定社会的教育必须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我们研究高等教育问题,也不能仅仅从教育的角度出发,而必须从社会的角度、从政治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这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我们正“站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存在着“中部塌陷”的现象。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山西六省的高等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位于各地区的最低档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中部六省社会经济发展“中部塌陷”的大环境;此外,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拔款模式和相关的教育财政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经费“非均衡”发展的实践。加大中央教育财政对中部六省的转移支付,重视从绩效和地区需求来构建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激励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肯定多样性”是“肯定性行动”与“多元文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是美国族群政治与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它既是美国少数族群与主体族群之间政治和法律博弈的结果,也有着深刻的文化、教育和经济意蕴.其核心观点是:多样性不是问题,而是资源.这对于我们理解和处理民族及其文化多样性问题、发展民族教育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对于内地高等教育民族班(校)教育而言,我们应努力促进各民族大学生在教室内外的正式与非正式互动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产业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十多年前开始,我国教育理论界就对教育是不是产业的问题展开了讨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能否产业化的问题又兴起了新一轮讨论。当前,理论界对教育产业化问题尚没有一致的看法。本文试图探讨教育产业化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并重点对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意义与对策进行讨论。一、教育产业与教育产业化按照产业经济学的观点,在对产业进行划分时需遵循两个原则,即产业“集合的阶段性”和“规定的实用性”。“产业”最初是指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后又指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从这…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不应也不能“产业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产业化”的论点,在近一个时期被炒得很热,不少地方政府领导甚至将其作为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对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如果不加以廓清,可能造成误导,应当引起我们、特别是决策层的高度关注。高等教育能否“产业化”,之所以引起教育决策者、教育实践工作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和社会的广泛注意,主要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面临一个基本矛盾,即人民不断高涨的高等教育需求与国家提供高等教育机会能力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人们很容易联想起过去几年我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实践。我们国家依靠市场这一杠杆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在计…  相似文献   

10.
杨向前 《西部素质教育》2020,(10):I0001-I0002
全人教育理念的内涵来自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等,他们的思想是全人教育理念的智慧之源。从本质上来说,全人教育理念是一种培养“全人”或“完人”的理念,是一种整合“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两种教育观点后,形成的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新理念。而全人教育理念在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和谐、持续的发挥。因此,本文在上期阐述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及全人教育理念内涵的基础上,本期着重说明了全人教育理念的优势及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一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正在开展对教育功能的重新认识、探讨。其中有所谓“本体论”和“工具论”两种观点之争。“本体论”者认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强调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的价值和功能;“工具论”者则认为教育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是教育的出发点,强调教育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工具价值和功能。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从不同侧面阐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学说是我国现代最重要的教育学说。近来在学习和研究这一学说中,笔者渐渐发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学说的基本观点与现代世界所推行的“终身教育”理论有着明显的一致性。法国教育家即格郎的《终身教育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七十年代组织撰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等著作,均提出了“终身教育”观点。它们认为当今教育世界面临着~系列问题,当代学校教育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面临挑战,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终是要社会对人实行“终身教育”,使社会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3.
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教育是一个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包括了人类的终身各个阶段的教育如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包括了学校、社会、家庭、自我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总之一个人在一生中,总是从一个教育阶段进入另一个教育阶段,从一种教育形式进入另一种教育形式。不管是何种阶段,何种形式的教育,按照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观点,可以把教育的实质看作是:按一定的社会目的和要求,调整控制“人”的发展,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才”。在教育这个大系统中,受教育者“人”作为被控制对象,在一定社  相似文献   

14.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如何根据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办学模式与管理机制,发挥整体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与规模的宏观调控,如何面向社会按需办学等都是目前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国目前对成人高等教育进行治理整顿,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的一个标志,也是我国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同志“积极促进电大、函大、自学考试的沟通与联合”的意见提出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控制和如何实施的问题。即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形式的相互衔接、沟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而“纲要”的核心问题,无疑就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换言之,就是教育应该如何改革才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人们通过各种渠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角色也正在发生改变,从直接向社会提供人才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转为高等教育提供“准人才”的教育,这就导致社会大众在讨论人才培养时,常常聚焦于高等教育,忽略了基础教育对于国民素质的奠基作用,而这一倾向无疑是需要改变的。  相似文献   

16.
一、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两个不适应”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教育、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体化,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这个统一目标服务。这就是国际上把教育看成各国争雄的战略产业这一观点形成的主要依据,也是客观上推动各国的教育事业更快地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但实际上,尽管有教育超前于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个别例子存在(如日本二次大战后的一段时间),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教育总是滞后于科技、经济的发展,很难适应迅速变化的现代科技、经济的需求。如欲要求教育超前于科技、经济的发展,社会就必须对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主动适应 科学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最近,国家教委主管高教的部门负责人在“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建设与评价研讨班”上指出,高等教育要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首要的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观。高等教育既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需要、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又要科学定位。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可能满足社会的所有需要,所以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主动适应、科学定位”,这是高校办好教育必须切实解决的首要问题。(一)任何国家的教育都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一方面,教育要受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必须为一定社会的政…  相似文献   

18.
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化”培养模式迅速过渡到“大众化”教育模式,更多有条件的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在近年中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应该说,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一定意义上,这一问题的症结,  相似文献   

19.
陆洋 《江苏高教》2005,(4):133-133
当前,从学校、社会和学生三个角度入手,在“高等教育质量”概念的解释上大致有以下观点。1.知识质量观,或称学术质量观、内适性质量观。这种对“高等教育质量”概念的解释强调大学的学术价值,也是一种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潘懋元先生认为,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是一种知识质量观,以大学生掌握知识多寡、深浅来评价教育质量的高低。这是精英教育阶段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界定。2.能力质量观。这种质量观与知识质量观相对应,前面强调掌握知识多寡、深浅,这里强调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认为,我们要特别强调三种能力:一是创新能力和创…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最为引人注目的问题。“粗放”、“低效”这一曾经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号出的脉相,现在已有人将其按在了高等教育头上。这或许有失偏颇,不过只要其中有部分实情存在,就不应拒绝反思。单说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与市场存在明显错位现象这一条,就很难说服人相信高等教育已是全面讲质量、高质量发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