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在社会发展中,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作用?弄清这个问题,是我们正确认识德育,摆正德育位置,确立德育内容、途径、方法的前提和思想基础。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为,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现代社会,社会影响力已大大超过学校教育的影响力,因而学校德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无能为力,起不到什么作用。另一种则认为,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可控性、综合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学校德育可以解决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一切问题,学校教育可以代替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他的环境教育思想颇具特色,他认为,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大自然环境的教育作用。并要注意创设学校教育环境,从而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提升同情心,培养德性,塑造和谐发展的个人,苏氏的这一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学校德育有着重要借鉴作用,即在教育中要充分重视德育环境的作用与影响,注重德育的序列性和层次性,实现德育社会化,发挥教育主体的自我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3.
舒德清 《教育》2011,(6):46-47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学校面临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多种因素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在中小学教育中,德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学德育工作章程》明确指出:中小学德育工  相似文献   

4.
德育影响着青少年心智,加强德育建设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补充。在新时代教育科学化、民主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德育合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在贯彻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辽宁省辽阳一中探索并开展了社区教育,依靠社区的德育功能,着力优化德育环境,拓宽德育渠道,从而丰富了德育内容,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建立社区范围内的大教育体系,逐步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是现代教育体制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对学生的成长起主导作用。然而,学校教育并非是教育的全部,学生的生活脱离不了社会大环境。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正面的,有负面的,而企图把学生关在学校的围墙内,使学校…  相似文献   

6.
德育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德育的功能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贡献。具体地说 ,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高校德育能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能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的世界观、理想、信念是人们后天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学校教育起到了更为主要的作用 ,而学校教育中德育又起到了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人一旦构建了科学世界观 ,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则会表现出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锲而不舍的精神及顽强的毅力 ,这种精神和毅力又将有效促进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7.
优化德育环境搞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德育环境是指学校教育中影响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和德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是健康人格和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必要条件。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既依赖于主体的自身完善,又依赖于教育环境的陶冶和塑造。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德育环境的优化,是搞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一、德育环境与人的辩证统一关系人的生存与发展不仅要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环境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是促成人的思想行为变化的重要外部条件。从一般意义上讲,凡是与人有关的并对人的思想品德发生影响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都可以称为德…  相似文献   

8.
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而言的,隐性课程的概念是对现代整体教育理念的积极体现,它的引入使人们认识到教育环境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隐性课程本质上是一种价值性影响,它与德育有着天然的联系,也对学生德育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从隐性课程与德育的关系、隐性课程对学生德育发展的影响、隐性课程影响学生德育发展的实现途径等方面,探究隐性课程与学生德育发展的关系,试图进一步发挥隐性课程在学生德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巨大影响。重视校园文化德育过程的隐蔽性、德育功效的持久性、德育影响的普遍性价值,充分发挥它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重要功效,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隐性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隐形力量。它在中小学德育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学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学生,是对学生实现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将隐性课程巧妙地运用到学校德育的具体实施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隐形力量。它在中小学德育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学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学生,是对学生实现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将隐性课程巧妙地运用到学校德育的具体实施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2.
初中德育想生活回归主要是把学校德育与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进行整合,打破学校围墙,引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发展人际交往。同时,德育还要改造社会生活,通过家庭学校的联系,也通过学生社会实践,向社会辐射学校的正面影响,扬清激浊,从而改造周围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环境体系的构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秀英 《湖南教育》2002,(15):20-21
学校、家庭、社会是客观存在的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起作用的现实环境。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具有现实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品德行为产生影响的网络环境。优化高校德育环境必须注重系统构建,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网络四结合的德育环境新体系,使学生各方面同时受到正确、健康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熏陶,形成高校德育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高校德育的整体效益。高校德育环境体系的要素构成现实的、传统的高校德育环境主要指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全球的迅速扩散,网络化作为以信息技…  相似文献   

14.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教育规律表明,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多方面的发展起不可忽视的作用。发展素质教育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坚持把德育放在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德育工作,充分发挥自主性德育、参与式德育的作用,建立新媒体与现实传统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和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立体德育模式,提升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单纯的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初中学生的德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初中生成长的环境,分别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对初中生的成长施加教育影响。学校是初中生德育的主体,但学校教育又不是万能的。要做好初中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协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学校的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采取形式多样、寓教于乐、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方式,创新改革德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同时,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共同配合,营造文明健康的文化环境,对于实现学生德育生活化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文化对社会的教育有着全面深刻的影响。今天,我们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而学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摇篮。为此,我们应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按照现代社会的人才成长的规律,创造性地改革,优化教育教学工作。然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正是实现国家教育目的的奠基工程,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具体体现,是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功能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学校是育人的特殊环境,不仅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对学生的思想、情操形成发展起作用,学校的环境也会讨学生的整个精神生活产生“润物细无声”的陶冶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导向、道德规范、信念追求、行为取向有着不可估量的熏陶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党委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务必把德育工作当做学校的首要工作。农村学校也做了大量的德育工作,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德育效果。但是,面对农村教育环境的独特性、教育理念的滞后性、德育意识的淡薄、物欲的功利性,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的德育,改善德育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解决德育的形式大于德育内容的问题,解决好校内、校外德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为德育的缺失,部分农村学生出现了善恶不分、是非  相似文献   

20.
黄利 《新疆教育》2013,(12):131-131
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学学生正处在人生思想、道德、世界观、价值观等建成的重要阶段,学校的德育教育对他们的人生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怎样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和实现德育的目的应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