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加快推进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对于培养新工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未来工程技术人员的素养.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竞争能力强的高素质新工科人才,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以及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探索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这些策略在衡阳师范学院传统工科专...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学校发展定位,建立"政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多方协同的工科育人模式,推进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产业化学院建设,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打造专业(群),健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工科教师队伍,实施工程教育认证,强化工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地方高校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探讨通过整合实践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实现协同育人,吸引多方面力量参与"新工科"建设,尝试创新高校、企业、地方政府多方协同育人的新方案;结合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适应新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探索构建多主体参与、产学研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课程是工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为满足新工科和工程教育认证对土建类毕业生的具体要求,在“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中,引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针对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重塑课程体系,拓展教学资源,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形成了以“产业需求和人才产出”为导向、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体系。课程建设的实践结果表明,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了创新性思维,推动了教育创新,实现了校企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是工程教育在新经济背景下改革的新方向,建设新工科的意义重大,学科交叉与融合是新工科的重要内涵。面向现代邮政业的新专业——邮政工程——对人才的需求与新工科理念高度契合。本文拟主要探讨新工科背景下邮政工程专业对人才的新需求,并提出面向行业新需求的校企协同培养学生以及学校评价学生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医学院校工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科教融合与校企融合不充分、产学研结合不足,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育人模式单一、能力培养有待提高等问题,研究探讨了通过"校企医孵"四方共同打造生物医学工程"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试行"三协同""三尽早"和"四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摸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近5年的实践表明,该育人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实践能力、初步创业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战略背景下,校企合作培养工程人才是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议题。基于情境学习理论,以373名工科研究生为调查对象,考察校企合作培养对工科研究生胜任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校企合作培养正向显著影响工科研究生胜任力;实践参与、职业认同在校企合作培养与工科研究生胜任力之间兼具有独立和链式中介作用。为此,校企合作培养应通过创设工程情境,激发工科研究生参与实践、建构职业认同两个机制从而促进胜任力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20,(3):125-128
"新工科"是我国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内涵是以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复合型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具有战略型、创新性、系统化、开放式的特征,突出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与实践平台构建的对策,并以大连大学建筑学专业为案例,总结了在 "新工科"背景下围绕解决"四个度"的问题,构建做、学、研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具体实施做法,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工科教育模式已暴露出诸多不足,新工科建设迫切需要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而产教融合优势互补、协同育人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文章以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以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新工科视域下产教融合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以现代产业需求为指引、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全过程校企合作教学为主线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及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工科建设提出了多方协同育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产业能力的新要求。工程实践中心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新工科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根据新工科建设的需求,在课程实践、开放课题、校企协同等方面做了探索,并对工程实践中心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趋势的逐步发展,我国传统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在新工科产教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的课程改革之路,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海岸工程为例,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水利工程类课程建设定位与改革目标,提出了课程改革的设计思路,并从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考核机制等方面探讨了深化产教融合视域下的课程改革措施,以期提升水利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并为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和课程思政是高校培养未来工程人才的新思维和新方式。新工科愿景下,推进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各种现实难题。本文以台州广播大学为例,围绕新工科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和内容,从机制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协同改革的对策,为构建新工科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提供样本。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19,(5):113-117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产业和教育在资源、信息方面充分融合,而新工科是随着产业发展变革而成长出的新兴的工科领域。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如何建设和地方产业需求高度吻合的计算机类专业群是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内涵发展的关键。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立足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协同技术创新平台,政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探索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路径,推进跨学科专业深度融合和探索开放共享的新工科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在我国协同创新的新时代大环境下,为了更好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提供动力源泉和有效支撑,以立足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为出发点,阐明了市场竞争力、政府推动力、利益驱动力以及学生成长力是影响校企协同育人动力机制的外部和内部因素,而政府、高校、企业三方的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是造成协同育人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案例,系统阐述了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动力机制的主要途径和收效明显的实践成果。实践表明,动力机制是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动力来源和根本力量;校企协同育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政府、高校和企业相互协调,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5.
“卓越计划”理念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计划"所倡导的校企协同培育工程人才的理念,对高校的工程教育而言,既是改革的契机,更是发展的机遇。规避校企协同的可能风险、寻找有效合作途径以及激发企业参与动力,关键是找到校企双方利益的协同点。因此,校企协同中高校必须按照市场规律,研判行业企业需求,找准协同点,从理念育人、实践育人、项目育人和压力育人入手,积极拓展校企协同育人有效途径。通过成立校企协同组织机构、改革课程体系、人员双向互动、学生全年企业实践等方式,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高等教育新工科建设的全面深入推进,工科类高校研究生培养、校企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正成为工科类高校研究生育人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路径。文章通过分析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高校现有工科类研究生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面向工科类研究生培养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构建了“人才能力链—学科专业链—教学资源链—质量监控链”“四链”联动的工科类研究生培养体系,旨在探索新工科视域下工科类研究生培养的新思路与新体系,进一步改良工科类研究生培养机制,为地方高校培养具有科学创新与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推进,我国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产业和社会的新需求,新工科理念应运而生.尽管近些年新工科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知识管理视角审视,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仍面临企业参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程度有限,缺少情境化的案例教学,新工科人才的跨学科培养模式不健全,工程教育内容缺乏先进性和实践性等问题,从而阻碍了人才培养过程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获取、转移和整合,不利于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据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SE-CI模型,文章从知识转化的四个阶段提出了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途径,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工程领域的隐性知识,促进新工科人才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高效转化,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新工科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新工科背景下“二元制”校企合作的局限性,提出“三元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方式并进行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升级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防灾科技学院将新工科建设作为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突破口,以电子科学技术类专业为改革试点,着力破解创新创业教育难点,着力探索协同育人的现实路径,重点在专业教师与辅导员队伍相协同、专业课与课外科技活动相协同、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协同、校企所共建共享相协同、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协同等方面推动融合育人全面发展。在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科技类社团建设、校企所协同育人、创新创业软实力培养等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创新创业协同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路,通过产学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经济条件下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具体措施,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现"由学科导向到产业需求导向,由专业分割到跨界交叉融合,由适应服务到支撑引领"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