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农村视野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突出表现为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差距。农村公共产品的短缺,已严重制约了农村发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要统筹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力度;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完善财政管理体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建立农村公共产品的公共选择机制,健全农村公共资金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确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2.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实现农村公共产品的充分、有效供给已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历史拐点,也是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的关键点、切入点所在.为此,必须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及财政支农体制,确定政府供给的主体地位,并合理划分事权,以事权定财权,明确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责任和范围.  相似文献   

3.
我国“十一五”规划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中之重,而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然而,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一直严重供给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行财政制度造成的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由于我国的公共事业责任基本在地方政府,因此必须进行新一轮的财政体制改革:首先界定市场与政府责任的界限,然后明晰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最后调整财权,建立起"以属地分税制为基础、财权事权相统一、财政收支相对等"的彻底的分税制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义务教育的纯公共产品性质、农村义务教育产生的历史渊源、农村义务教育的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事权和财权的对称以及取消农业税政策等要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应主要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摊。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要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我国应尽快实施全免费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5.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匮乏由来已久,严重制约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农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平衡及可持续发展.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匮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基层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统一,所以,精减乡镇机构、建立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和中央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等改革措施,以实现基层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统一,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匮乏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一规划的重点工程,而乡村过度债务却是新农村建设的不和谐音符。通过对某县6个乡镇过度负债情况的调查,认识到严重的乡村债务使乡镇政府正常运转举步维艰,干群关系日趋恶化,干部精神日渐萎靡,影响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化解乡村过度债务必须追根寻源,有的放矢找到解决对策。乡镇政府财权与事权高度不对称,必须合理界定基层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切实推进"乡县管乡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不合理,必须改革和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求机制;基层干部考核与职务晋升制度存在缺陷,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干部考核和职务晋升制度。  相似文献   

7.
关于重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小健 《教育探索》2008,(11):71-72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面临着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财政经费严重短缺、教育财政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于地方政府农村义务教育财权和事权不统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和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约束力软化等原因造成的。重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应采取以下策略:建立“分地区、分级负责”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管理制度,建立以“地市级财政收支缺口”为标准的农村义务教育一般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系统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监督和审计制度。  相似文献   

8.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分析及改进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目前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总量投入不足、经费负担结构不合理和经费投入地区、城乡差别大等。问题的原因在于未能明确义务教育的投资责枉以及现有财政体制的不合理导致的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对称。义务教育应由政府提供且应由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资金投入的主要责任。应通过以下几种办法来消除现行财政体制对义务教育的不利影响:1.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资金投入负主要责任;2.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科学合理地设计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使其真正起到缩小地区间义务教育财政能力差异的作用;3.积极探索和完善各种形式的义务教育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供给: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大职教观"的视角,主要利用公共产品理论,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主线,分析了职业教育产品属性的类型差异.指出政府提供的职业教育纯公共产品总量严重不足,供给也不平衡;政府垄断职业教育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者和生产者合二为一;政府对职业教育共用资源供给投入不足,未能建立起市场机制;职业教育俱乐部产品供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状不容乐观;职业教育私人产品供给管理混乱,政策法规缺位,品牌意识差.这主要是因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不当所致.提出建立健全逐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职业教育的制度;大胆探索职业教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运行机制;唤起企业的重视,扩大职业教育俱乐部产品供给;加强管理,重构职业教育私人产品供给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区公共产品可以采用不同的产权结构形式进行供给.从效率的角度来考量,需要通过界定产权来降低交易成本.在界定和保护产权方面,政府具有天然的优势,政府通过发挥在界定产权、制定规则和技术标准的优势,可以把外部效应内在化,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供给效率,但还要注重防止对公有产权的侵害,规制社区和私人产权,提高供给效率.同时要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完善农村社区治理结构,强化以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社区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供给政策存在严重的"信息"和"激励"问题。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缺失,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供给责任被层层下放,并出现经费被挤占和挪用的现象;由于激励不相容和激励不足,基层教育管理部门出现了低报生均杂费和公用经费标准、不落实或不能足额落实本级财政的配套资金等现象。改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成效,在机制设计理论视域下,围绕"信息"和"激励"两个因素,应"以县分类"重新划分农村义务教育区,针对不同类型的县区,明确各级政府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供给责任,并设计相应的经费分担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太原大学学报》2017,(3):10-13
"营改增"是我国财政体制的重要变革,对于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意义重大。"营改增"的实施也加剧了央地之间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地方政府对中央财政的依赖更强。"营改增"实施后有必要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调整央地之间的税收分享比例,确保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建立新的地方主体税种,适当调整央地之间的增值税分配比重,加强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义务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正面临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转型升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符合教育公平和效率的价值追求。由于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投入紧张、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教师流动财政支持乏力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缺乏有效监督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面临着发展水平低,地区、城乡、校际发展不均衡的困境。保障经费投入持续稳定是义务教育走向优质均衡的关键,要着重推进教育费改税进程、合理配置地方政府财权事权、改善师资流动财政补偿机制、健全义务教育财政资金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地方教育财政管理依然存在着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够匹配、地方财政负担较重、转移支付尚需完善、财政管理层级过多、教育支出效用有待提高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提高地方政府教育财权和事权的匹配度,做到权责统一;科学衡量地方教育财政需求与供给能力,提高转移支付的效用;继续进行省直管县的实践探索,完善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加强对教育支出效果的评价,提高支出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二元经济结构下非均衡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作用下,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主体长期缺位;农村税费改革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能力;现行的财政政策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也存在缺陷,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作用,构建农村公共产品政府投入的新模式,加大农业生产和农民所需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整体教育投入水平低,投入总量在使用上严重失衡,政府间财力格局与义务教育事权和责任不对称,所有这些因素造成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长期以来投入不足。为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对上述教育投入上的症结应进行深刻反思,要重新划分各级政府在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上的事权和责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投入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整体教育投入水平低、投入总量分配使用失衡、政府间财力格局与义务教育事权责任不对称,这些因素造成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长期以来投入不足。为改善这种不利状况,我们要重新划分各级政府在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上的事权和责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投入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获得从事非农产业的职业技能以实现转移,仅靠自身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属于准公共产品和区域性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外溢性,这种特性使得它不可能通过纯市场的机制来有效地提供,必须主要通过市场以外的资源配制机制,合理配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带动市场以及第三部门共同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供给。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离不开乡镇政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但受财力不足和体制不顺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乡镇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不足,既影响了其自身存在的义理性,也制约了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明确乡镇政府事权,落实乡镇政府财权,健全需求表达机制,拓展公开产品融资渠道,以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以促进乡镇政府改革。  相似文献   

20.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休闲产品消费也必须遵循适度、公平、节约等可持续消费原则。但是,财政分权体制和以GDP增长为依据的政绩考核及官员任免制度使政府在公共休闲产品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公共休闲产品供给无法满足公众可持续消费的需要;产权制度缺失和政府垄断的存在,使公共休闲资源消费中存在着过度消费、过度开发等非持续消费现象;公共休闲资源配置中的公共参与机制的缺失,使不同消费群体之间在公共休闲产品消费方面存在着大量非公平现象。解决问题的对策在于加强制度建设,包括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权、事权关系,将公共休闲产品的供给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加强公共休闲资源产权监督,形成完善的公共休闲资源产权出让制度;完善公共休闲资源配置中的公共选择机制,建立公众参与和表达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