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五四”时期中国兴起一场教育改革,在这场改革中,设计教学法与今天的课程改革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如对知识概念的认识、打破学科局限、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等。但这场改革却由于诸多因素而最终失败:传统的惯性、教师主体地位的丧失、知识的系统性、升学的压力等。反思这场改革对今天语文课程改革的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教育改革。这场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而改革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新型教师应树立“以奉献为荣”的职业观、“人人可以成功”的人才观、“平等互助”的师生观、“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观。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3.
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是使教师通过对个人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交流、分享和创新,成为一名专业成长的“反思型实践者”和“自我引导学习者”。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仅彰显了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中“实践知识”和“专业自律”等观念的关切,更契合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基于经验反思的“反思性实践者”的理想教师的形象诉求。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专业成长自我省察的表征.而反思性实践则是促使教师专业觉醒的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一、认识自己的价值 在每一次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面前.教师总是被动地承受。而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改革往往很难取得成功。历经多次这样周而复始的改革,教师不仅失去了改革的激情与信心.更为可怕的是教师内心尊严与幸福感的丧失.因此认识自己的价值是教师自主成长与发展的最重要前提。教师内心尊严与幸福的价值基点是什么呢?这是多年从事基层教育研究的笔深深关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数学教师,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理念,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将会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意识进行探讨,以期对一线教师全面完善和改进自己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这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案例,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幼教工作者在贯彻新《纲要》,开展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困惑。不少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推测和想法,我个人也觉得科学和艺术确实可能“撞车”。深入而专业地解读儿童,并在解读的基础上支持儿童,是教师应对“撞车”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生一时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究其原因,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走过了几个年头,但在各种评价取向中尚缺少一种指向个人的道德价值审议的视角,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未能真正重视课程改革的重要利益主体(教师和学生)的个体需要与感受。因此,需要对课程改革进行道德价值审议,以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进行了以"公平和高质量"为核心的基础教育改革,这场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教师的质量,适应"优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美国对教师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生一时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而最终又回复到原来的模式。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根深蒂固,学生长期形成一种依赖教师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长期习惯于包办式的教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往往只是追随一时的热点,顾此失彼,没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造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1.
提高区域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广大科学教师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的浪潮之中,他们希望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把他们引领到科学的入口处。然而,对一所学校而言,科学教师往往面临学科不受重视、专职教师少、教学研究“单兵作战”“闭门造车”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它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往往由于教师的轻易“退位”,学生一时缺少“自主”能力,而引起教学秩序的“动荡”。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教学模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开始把教育改革的聚焦点落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上,认为只有教师的整体水平和个人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教育改革才能成功,倡导“在研究的状态中教学”。因此,各级领导都在鼓励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迈进,各地区也在轰轰烈烈地制定规划,培养本地的研究型教师或者更高水平的“专家型教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蜕变在过程中完成,超越在碰撞中诞生。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中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如何来应对新课程改革,如何认识新课程改革,以更好地实践新的历史教育课程呢?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校教育改革——危机与改革的构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全球化引发了产业社会向后产业社会的转型,以产业社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日本现代学校教育体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官僚主义统治和新自由主义政策把持下的日本教育改革,以一种新的竞争态势使教育的公共性与民主性陷入危机。日本的教育改革不是仅仅依靠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的政策来推进,更多地是依靠社会民主主义的政策,将学校改革作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而不断发展。因此,日本的教育改革要批判地吸收新保守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主张,提倡以“民主主义”与“公共性”原理为基础,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理念,并通过建立学校之间的联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而有效地组织并支持改革。  相似文献   

16.
面对教育改革面临的诸多社会挑战,包括新冠疫情对美国教师队伍的冲击以及美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离职率高、缺乏多样性等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将教师教育改革纳入其“重建更好”一揽子改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价值转向、从“缺陷”到“优势”的政策话语转变和弗雷泽三维社会公正理论构成了美国联邦政府教师改革政策的重要理论基础。美国联邦政府采取的教师教育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修改大学和高等教育的教师教育援助计划;实施“培植你自己”教师教育项目;完善一年制教师驻校培养模式;加大对少数族裔学校的资助力度;提高教师工资与专业发展水平。美国联邦政府的教师教育改革凸显了社会公平与多元种族和谐相处的政策价值导向,其政策机制体现了联邦政府协调角色的不断增强和市场化教师教育改革方式的适度消退。  相似文献   

17.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深入推进,这场改革是在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初步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重点由外部环境改善转向追求内在质量效益。要全面顺利地实施教学改革,抓好教育思想转变,消除教师片面、模糊的认识,是一项必要而迫切的工作。引导教  相似文献   

18.
课程与教学改革一直被教育界认为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欧美教育的先进性体现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因材施教的优质教育平台上,而其他发展中国家还始终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苦苦挣扎。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决定自2010年在全国600多所中学试行教科专用教室制改革。韩国的中学在试行过程中所积累的改革立论、经验和教训,对我国有参考、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都积极投入了这场改革。本文谈谈我在使用“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的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20.
从个性特点看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1983年4月,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重要报告,掀起了以“重建学习体系”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浪潮。在这场改革运动中,普遍偏低的教师专业水平、传统的缺乏教学实践的教师培养模式和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机制等受到了强烈的批评。1986年,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发表题为《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的报告,提出教师是教改成功的核心和关键,为此必须使教师职业成为与医生、建筑师、律师等一样名副其实的“专门职业”。由此,教师专业发展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