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小说叙事学认为小说存在"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余华小说以叙事时间策略为切入点,借助心理时间将故事时序弄乱,制造时间倒错和时间跨度的无时性;利用"空间化"时间强调人物在瞬间的感觉体验;强化心理时间,有意地淡化作品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重复的手段实现对时间形式的探索,显示时间在人的生命中的意义,实现对个体精神真实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2.
"等明天"和"赶明儿"是汉语中两个表达将来时间的短语,二者可以指示相同的时间.本文根据Clark的时间认知模式,在对"等明天"和"赶明儿"进行认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等明天"属于"时间移动"的认知模式,"赶明儿"属于"自我移动"的认知模式.这两种认知模式是理解"等明天"和"赶明儿"关于时间意义表达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下的一个小类,对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研究已有百家之言。但对于方言中时间副词的探讨不多。本文依据张谊生老师的时间副词理论体系,对秦州方言中"一径"、"阔立马擦"、"过家"、"阿搭子"、"可"等带有浓重地方特点的时间副词做了探源和分析。通过考察发现,天水秦州方言的时间副词各有其特点,并且保留了一部分受外来语影响的词汇和古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4.
赵峥 《物理教学》2014,(4):2-10
本文首先回顾了从古至今中外思想家和科学家对"时间"的认识与再认识。简介了时间测量的理论基础,如何通过"约定光速"来校准不同地点的时钟,使它们达到"同时"与"同步",如何确定"相继时间段"的相等,以及相对论给出的在全时空建立统一时间的条件。继而将彭若斯和霍金对时间有无开始与终结的研究介绍给读者。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经多年的研究与探索,作者认为时间的测量与定义依赖于热力学第零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决定时间的无始无终性,也就是说,时间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21,(3):51-58
社会现代性建立在既向往过去又面向未来的时间观中。在社会可测量的钟表时间与个体生命时间的对立与冲突下,现代性时间分裂为线性时间和审美时间。审美的时间性包括个体内心体验的此刻性与社会历史的螺旋上升。近代以来,审美现代性仿佛与时间绾合成一种"革命性结盟"。如果说启蒙现代性是一种追求线性时间与科学的理性力量,那么审美现代性就是对其的反叛,时刻提醒着时间的"感性"。在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中,席勒对时间性问题作出了独特的阐述。席勒既承认线性时间的存在,其又具有强烈的"向后看"时间、循环时间、游戏时间和断裂的绵延时间意识,并在时间意识中展开审美现代性批判。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中的"时间"有客观时间、历史上的时间观念和历史学家拟构的历史时间三种。第一、二种"时间"构成"时间历史",是对客观时间的记录和描述,一般不带有价值判断和历史评价,但蕴含了先人们的世界观,是历史研究的具体内容。"历史时间"是历史研究内容划分的单位,也是历史研究的特定手段和方法,是历史评价的依据和史学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电影和电视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而时间构成了电影和电视的第一要素.在影视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手法对"故事的时间"--也就是剧情中假定式存在的"现实时间"进行处理,使之满足影视审美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耶稣形象的成功塑造得力于多种叙述技巧,包括对时间顺序的精心处理.运用当代叙事学理论研究福音书作者处理时间顺序的艺术,分析"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的内涵、耶稣传记的"顺时"性质、耶稣传记中的"错时"现象、"错时"的叙述功能等,有助于把握福音书文学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9.
"三言"叙事时间最突出的特征是将"顺常"的故事时间与"畸变、扭转、倒错"的叙述时间和谐统一于叙事发展的进程中,表现出对"时间"所蕴涵的迥然相反的两方面特性--变动性和秩序性的亲切关照,实现了叙事时间一维性和多维性的平衡发展,为其后拟话本的创作提供了范型.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中的时间并非仅有"钟表时间"这一种形态.个体感受的"心理时间"、存在于社会结构和社会交往中的"社会时间"、伴随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而出现的"虚拟时间",都是学校教育实践中时间的应然存在形态.然而钟表时间在学校教育中的垄断地位,不仅使其自身逐渐被资源化,沦为追求教学投入产出效率的资源要素,而且抑制学生的心理时间、侵占师生的社会时间、同化虚拟时间.揭开钟表时间的幕布,反思其对学校多重时间形态的异化机制,还学校时光以自然和真实,可为探究教育问题的时间根源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李雪丰 《成才之路》2012,(31):47-47
通过对位移时间图像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并对其进行理论剖析,给出了判断物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变化趋势的方法,分别命名为"象限法"和"零极限点法"。通过对一个复合型的位移时间图像进行探讨,加深对位移时间图像一般规律的理解,旨在为位移时间图像教学提供参考,也期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12.
关于时间范畴的界定问题相当复杂,本文仅对时间名词的范畴加以简单的论述。其中时间副词如"马上、刚刚、时时、忽然"等,时间代词如"这个时候、那个时候"等,一般名词如"时间、工夫"等不包括在内。本文尝试用三个平面理论框架作为指导描写时间名词的分类,目的是为了有助于更好地从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时间名词。  相似文献   

13.
线性时间观和圆形时间观是西方思想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时间观。为了抗拒时间的线性流逝和个体对生命一次性的恐惧,作家通过对时间宗教、哲学的思考来探寻个体存在和时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在《纯真博物馆》当中,帕慕克通过收藏物品建立博物馆这种方式,使得过去得以进入现在的空间,让过去的时间得以重生。这种通过"自觉地记忆"和"不自觉地记忆"两种方式重现的过去,不仅纪念了一段逝去的爱情,也是对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记忆,表现了作者超越线性时间观之上的圆形时间观。  相似文献   

14.
儿童有着内在精确的成长时间表,其生命的成长过程是儿童按照自己特有的节奏和张力所展开的绵延创造过程。教育的时间只有与儿童生命成长的内在时间相一致,教育才能发挥对儿童生命成长的作用。然而,在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教育陷入了对"科学的时间"迷恋中,这导致了现代儿童教育因一味追求速度、效率和功利性结果最大化,而遮蔽了儿童生命的价值,阻碍了儿童生命意义的实现。为此,基于对生命"真正的时间"的理解,确立尊重儿童生命"真正的时间"的教育时间观成为了现代儿童教育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5.
语用平面是语法研究的重要环节,语用研究的重点在于对语言环境的研究。语境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便会存在差异。"及时"和"准时"都属于时间词,两者都涉及时间这个范畴,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二者所能出现的时间语境对二者进行分析。本文将运用语用学中的语境和时间指示等理论,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分析,探讨时间词"及时"与"准时"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16.
虽然"时间"对我们是很重要、很平常、使用很多的一个概念.但"正因为太熟悉.所以才不了解".即使是成人.对"时间"概念的了解也不多.但是教学"认识时间"时所发生的故事.促使我们对"时间"概念的本质以及学生如何形成"时间观"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该文试图对师陀小说集<果园城记>的意蕴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师陀在<果园城记>中凸现时间意识,"果园城"中的人物有一种对时间的"变"与"不变"的清醒和恐惧,从而"向时间而生",展现出不同的生存姿态.师陀自己的时间意识体现在通过文学创作,展开与时代和历史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用来表达空间方位的"前"和"后"通过隐喻的手段被用于时间系统中。当方位词"前""后"用来表达时间概念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数量结构或事件基准构成表达时间概念的短语来使用。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认知隐喻有助于留学生对"前"和"后"表达时间概念的认知理解;时间"基准"的确定则有助于分析"前""后"所构成的时间词语出现的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流俗时间源头的时间内状态的领悟,着重论及1.人只能在世界中存在、在此存在,这就是人生存在世的本质,海德格尔因此把人称作"此在";2.通达此在的本真存在,离不开对本真的时间的把握;3.以人们对"死亡"的闭目塞听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经历时间"与"生活在时间的长河中"的区别;4.从整体上把握本真时间的"三位一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研究证实,空间概念的形成先于时间概念,对大多数时间概念的定义和理解都是借助空间概念,通过隐喻的形式来实现的.从词汇、"时间在动"及"自我在动"隐喻系统方面研究时间的空间隐喻及其在中英文中存在的普遍性,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