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了尽可能缩短教学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距离,基于生活德育的理念,品德课程(包括《品德与生活》以及《品德与社会》)从创设之初就提倡“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它内在地蕴含着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两方面内涵:既要求重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道德资源,通过生活实践来进行道德教育,又指出德育的终极价值应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升其道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孙玮 《湖北教育》2007,(7):16-17
"生活化德育"是指品德培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开发利用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现代生活资源,通过主体道德生活实践,促进主体道德自律体系的自主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而进行的道德教育。"生活化德育"在目标上强调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人格完善为目的,注重最基  相似文献   

3.
真实的道德生活与德育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所回归的应是学生真实而非虚妄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没有真正实现“回归生活”,就在于它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确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突,所达致的是真情的道德体验。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应以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为根基,选择并运用真确的道德事件,以诱发学生切己的道德价值冲突,唤起其真情实意的道德需要与情感。  相似文献   

4.
让德育走进真实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生活化已成为解决道德教育危机的重要手段.然而德育要想真正走进真实的生活,就不能仅局限于课堂德育的生活化,不能仅为学生营造一个教学生态,不能不让他们接触真实的道德冲突.真实生活中的道德修养是有层次的,是需要我们在生活经验中培养和提升的.  相似文献   

5.
文本式的德育课程只能影响学习者道德发展的一个层面,基于其上的道德发展只能是畸形的发展。只有建构生活化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德育课程“回归生活世界”,道德发展才可能是全面的、健康的发展。文章从社会道德文化、学校道德生活和学校道德教育活动三个系统方面建构生活化的德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德育生活化理论认为,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会有脱离于生活的孤立的道德。小学德育课程要使学生在品德学习中找到一条通向生活的道路。因此,建构“生活德育”课堂,非常重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去建构“生活德育”课堂。  相似文献   

7.
人的道德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道德品行的养成与体现发生在每个具有偶然性的真实生活情境中,道德教育自然不可能建立在远离实际生活的空中楼阁。然而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存在着“美德袋”式的德育模式,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道德灌输的对象,否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德育过程偏重道德认知,轻视情意发展,强调行为规范形成而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假、大、空”现象十分严重,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课程标准对此作了重新认识和定位:以儿童生活(社会生活)为基础,培养品德良好、乐…  相似文献   

8.
面向生活的品德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道德教育回归生活,这是品德课程与教学改革所秉持的基本理念。面向生活的教学策略与这门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一脉相承的。面向生活的教学策略要求,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悟道德;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道德;要在生活化的合作与探究中,让学生理解道德。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中提出: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课程形态,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从而为学生的道德形成之路奠定基础.所以要想上好《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我们就应该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在生活中找品德,引导学生以生活为课堂,让课堂真正回归生活,为孩子们的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中学德育建设关乎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当前中学德育存在着学生拒绝、排斥接受道德教育的倾向,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且很难较好地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冲突问题。德育生活化为中学德育建设提供了新视角。实现德育生活化的原则是:(1)重视中学生作为德育主体的要求;(2)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3)实现德育主体充分参与。为此,应突出德育的“生活”特性,丰富德育内容;注重德育的“实践”特性; 改革德育方式;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沂蒙山腹地山东省沂水县,立足当地传统美德优势资源,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注重在道德教育根本上做打算,在思想源头上做文章,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品德形成规律和道德教育规律,不断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无论在德育实效还是在育人质量上都得到整体提高,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一、关注德育根本1.拓展“生活之根”,丰富道德源泉。在丰富多彩的青少年学生生活中,面对多元化价值观念冲突的背景,如何让道德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是德育增效的关键。沂水四中从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入手,提出以“过有道德的学习生活”为…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可见,将道德教育寓于学生生活之中,让他们品德的形成源自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务必秉承“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教育理念,使品德教学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回归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德育课程是变化较大的领域之一。小学低年段设置《品德与生活》课,在中高年段设置《品德与社会》课。新课程力图为学生的品德学习开辟一条通向学生生活的渠道。品德课程回归生活已成为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主题,德育生活化理论也成为新课程实验重要的理论支撑。德育生活化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德育课程是变化较大的领域之一。小学低年段设置《品德与生活》课,在中高年段设置《品德与社会》课。新课程力图为学生的品德学习开辟一条通向学生生活的渠道。品德课程回归生活已成为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主题,德育生活化理论也成为新课程实验重要的理论支撑。德育生活化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道德教育“工具化”与“理想化”的影响,使得我们的道德课堂以不同的方式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用生活的眼睛审视德育课堂就是要增强教师的变革意识,使其在真实意愿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道德潜能;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道德冲突,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让学生在生活中成为生活着的人!  相似文献   

16.
陈水夏 《中国教师》2014,(12):37-38
<正>《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可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植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并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即让思想品德教学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一、课程资源生活化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必须生  相似文献   

17.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对学生良好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重要意义的课程,同时也是学生小学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品德与生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学到重要的道理。根据品德与生活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接下来就以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的重要作用为中心,对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一直存在着的知行脱节问题,归根到底是以道德知识代替道德信念导致的问题,要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德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道德教育必须以学校为主阵地,走德育生活化的道路,从学校课堂生活、学校管理生活、学生交往生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德育的浸润和陶冶下和谐成长,已成为不少品德教师的积极追求。然而,就在这种大背景下,一些游离于真实生活之外的虚假因素也悄然走进课堂,以致学生难于分辨,影响了德育的实效。如何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坚持“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正确方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基础德育的阵地,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其目的是培养有知识、有理想,会思考、会学习,有积极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社会情感和行为品质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组织探究互动的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让学生通过道德实践落实道德认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