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知识回顾和引入课题(1)什么叫做功?怎样判断力是否做功了?(2)怎样正确测算功?功的单位是什么?问:在建筑工地上,需要把几百块砖全部送到楼顶,你能想出哪些办法?(生:思考讨论。)归纳:可以用人工直接搬,一次搬几块,需要  相似文献   

2.
苏科版九上物理教材第五节“机械效率”对教学内容的引入是说“小明利用动滑轮把木料拉上四楼。手拉绳子的功与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是否相等?”而我在教学时却这样引入:小明在拉木料时发现了一个奥秘?把他提升木料时的技术参数给出,通过计算发现这个奥秘。  相似文献   

3.
功概念的引入是激发学生的需要感,按需要引入,它主要通过情景的创设,营造一个力与距离的乘积具有一定涵义的氛围,然后再给出功的概念,如沪科版和苏科版都采用这种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当我们在讲授功的概念时常会进入"说文解字"的古典的教学轨道.于是,问题便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力的功是指力对运动物体的哪个方面有"功劳"?有"贡献"呢?学生们通常会错误地回答:对物体的移动(位移)有"功劳"和"贡献".其实,在物理的逻辑中物体发生位移是可以不需要力的,因为物体运动是可以不需要力的.我们在初中教材中关于功的切入角度很容易导致学生犯这样的错误.学习任何东西都应从它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形入手,功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形就是:恒力(与位移方向相同的恒力)做功.因此,按此恒力做功的公式"W=FS"来切入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初中的物理教材就是这样处理功的概念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初学者较轻松地把握住功的概念,并能很快地进行简单运用,在活动中去感受它,在运用中去熟悉它,至于它的清晰度和准确度就只能留到后面去发现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图式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听力理解的心理认知过程.在引入图式理论及其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具体运用的基础上,通过个人访谈方法,收集了相关实验数据,以揭示听者所掌握的图武与听的结果之间的关联性(促进与抑制,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即阐释图式的"功"与"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图式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听力理解的心理认知过程.在引入图式理论及其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具体运用的基础上,通过个人访谈方法,收集了相关实验数据,以揭示听者所掌握的图武与听的结果之间的关联性(促进与抑制,正面与负面的影响),即阐释图式的"功"与"过".  相似文献   

7.
2001年秋季使用的人教社新版初中物理教科书在功的原理一节中,做了杜杆和动滑轮提物体两个实验后,得出结论为:“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定性的结论在这里至少有两个疑点。 ①、新教材中的这两个实验中的动力F,都是在不计额外功的理想条件计算出来的,那么这两个实验结果应是用机械做的功等于直接用手做的功,而结论却提出一个“都不会少于”? ②、对本章的最后习题中的第2小题应如何指导学生计算呢?显然用功的原理那种定性  相似文献   

8.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可以不作功,也可以作负功,但不能作正功. B.静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相似文献   

9.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这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期望达到的教学境界."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需要教"是叶圣陶先生为我们指出的一种教学境界.这两种境界是相通的,教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成为"善学者",当学生确实在学的实践中学会了学习,教师即可以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这就达到了"不需要教"的境界,彼时不仅"师逸",而且可收"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0.
功的概念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利用动能定理以及功和能量转化的关系,对功的表达式dA=F·dr中dr的准确涵义进行分析,这对正确理解功的内涵以及计算功的大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1从"碳化"与"炭化"的混沌说起高中化学历来有蔗糖与浓H2SO4反应的教学演示试验。教学中很难讲清楚两个问题:①反应是生成黑色的炭,还是生成黑色的碳?②反应过程是称"炭化",还是"碳化"?读者不要以为这是一个不值一议的钻牛角尖的问题。事实上这是广大化学教师彼此都心照不宣而  相似文献   

15.
16.
17.
"错"与"读"     
有些汉字意味极长:"错"与"读"即是. 先说"错",错明明是一种糟糕,但"错"字里头却偏偏带个了"金"字! 邪了!难道"错"真的有金子般的价格? 细细地想想,还真的是这么回事.  相似文献   

18.
依愚见,没有丰厚的学养而花大力气研究“教法”,好比习武之人内功不行便练花拳绣腿。古代青楼女子愈是搔首弄姿、忸怩作态愈显浅薄恶心;而才女既出,娴淑端庄,气质逼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庄子.天地第十二》批评奇技淫巧:“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沉迷于“教法”者,当作何感想?  相似文献   

19.
20.
张国清 《初中生》2003,(21):56-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