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正>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教师由新手到专家、人生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教师专业角色的形塑——为师之本:专业知能的获得——为师之资:实践智慧的养成——为师之实际。"此外,还有学者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取向概括为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理智取向强调通过有效的教学知识的获取提升教师的专  相似文献   

2.
略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文化的创建——组织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发展已经过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及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借鉴组织文化形成、维系及创新,学校组织有意识地积极创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文化以更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种取向:理智取向、实践一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影响因素和促进途径等。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需要拓展研究的范畴,加强对教师教学文化、构建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专业发展需以教师为本位。然而在现实中,工具取向、制度取向和技术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严重偏离了教师本位。存在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的哲学思潮,肯定个人的价值,从实现路径、保障、目标和归宿为教师本位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职业承诺、扎实的知识结构、积极的自我发展意识与成熟的英语教学信念构成了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维度。相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理智取向和实践反思取向,高职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决定了专业发展生态取向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6.
教师专业发展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能够为国内教师专业发展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教学与教师教育》是国际上研究教师发展的权威杂志。为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条件,需要各学校在教育观念、培训项目和教育改革上实施变革,并在学校的文化价值、文化取向及领导文化上做好文章。同时,立足现实,有目的地实施差异化发展取向,采用切合实际的校本领导模式,开发有实效性的课题和项目,以及领导和同志携手同心,打造有地方特色的学校文化这都是促进当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育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由于所秉承的理论基础与论说立场各有不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过程与结果存在相当差异。但总结起来.可归结为三类取向: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的注意力不是学习某些学科知识或教育知识。也不是个别教师的所谓“反思”.而是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一种真正体现“教师为本”理念的教师文化。其最理想的方式.是一种合作的发展方式.即由小组的教师相互合作.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的形成与改进。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文化”。正是教师文化。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基于教师之间的开放、互信和支持的合作互动的教师文化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当与本地课程发展结合起来时。是最为理想的一种文化。只有建立合作互动、充满活力的教师文化.才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之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以专业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变革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超越了只从教师个体层面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单一视角,注重从文化、组织或制度的层面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建构教师专业共同体。本文以教师专业共同体理论为基础,分析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专业共同体的诉求,立足于建立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四大基石,阐述如何促进和支持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生态取向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文化”、“合作”、“社群”和“背景”等,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理论出发,试图构建一个教育生态系统——虚拟实践共同体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阐述了虚拟实践共同体的概念、生态特征,并以印第安那大学的探究学习论坛为例,简单分析了虚拟实践共同体的构建过程,并总结出虚拟实践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可以大致归为三类:"知识—技能"取向、"实践—反思"取向、"文化—生态"取向,多种取向和途径在操作模式层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路径的实践诉求展开讨论,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经历,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和不同学校的观察比较,突出教师专业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下,必须要"基于学校""取径文化"。鉴于此,结合理论支持、发展实践和学校推进,提出了中小学基层学校可供借鉴、选择的现实而有效的五点行动建议:秉承文化自觉,注重多维推进,把握动态平衡,倡导知行合一,推行效能评价。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其目的是通过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分为三种境界:知识取向、实践取向、生态取向。认识这三重境界对教师专业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态取向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文化”、“合作”、“社群”和“背景”等,本文从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理论出发,试图构建一个教育生态系统——虚拟实践共同体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阐述了虚拟实践共同体的概念、生态特征,并以印第安那大学的探究学习论坛为例,简单分析了虚拟实践共同体的构建过程,并总结出虚拟实践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最有价值的知识与三种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对于不同的知识的关注,对于最有价值知识的不同观点,就会产生对于教师发展的不同理念。(一)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取向依据关注焦点的差异,王建军在《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一书中总结了三种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教师发展的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中小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实效与长效低下的瓶颈性问题。教师专业发展受技术、自我、环境等要素的综合影响,唯"技术"的取向偏离了教师专业的生态整体发展取向,成为当前制约中小学外语教师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小学外语教师发展必须解决这一价值取向问题,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整体,尤其是注重加强文化生态的影响,构建积极的文化生态环境,这样才能实现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从而在根本上推动中小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生态取向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农村学校改进的一条基本途径,也是教育改革走向深入的关键因素。文化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从更广阔的视野看待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文化环境、组织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关注教师的专业背景、专业图景中各要素的关系。从文化生态取向关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者有责任构筑合作的学校文化生态,建立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创设多元的评价激励文化,重塑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重树农村教师专业自信,从而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具有标准取向、城市取向和非区域视野的特点,这一范式忽视了城乡教师的地区差异,忽视了农村教师发展所需的地方性资源,使得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空间变得狭窄,失去专业发展的话语权。地方性知识视角能明确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与其生存场域的关系,开放专业发展路径并肯定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因此,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基于乡土文化,重构其专业发展的文化场;深挖乡土文化内涵,加强农村教师的文化发展;开展适合于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  相似文献   

17.
生态取向的教师学习观具有自觉性、合作性与实践性特征。针对当前高职青年教师生态发展现状,从生态取向的教师学习观的本质要求出发,构建高职青年教师自主发展、合作发展与实践发展相结合的专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城乡教师流动有利于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城乡教师流动的实效性。但是,现阶段城乡教师流动亟需从"量"均衡向"质"内涵转变,提升城乡教师流动内涵关键在于需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价值取向。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下的城乡教师流动,有三大具体策略供参考:关注教师流动过程中的专业共同体的建立、合作文化的形成和问题的境域性是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下城乡教师流动的诉求。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课程设计性质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计在目标、内容与组织、评价、资源和教学过程方面具有与学科课程不同的性质。在知识技能取向、自我理解取向和生态改变取向以及三种取向的结合下,教师专业应有不同的发展,以应对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形成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花盆效应”指理智、反思及生态取向下教师专业发展中外部成长空间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等问题,这会导致教师个体生态、群体生态以及生态系统的失衡。由此提出: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起始阶段,应坚持理智取向下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协同;在专业发展的成长阶段,应坚持实践取向下教学反思与教师协作共同引领;在专业成长的成熟阶段,应由生态平衡与专业创新共同守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