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人们在教育价值的选择上,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两种教育价值观各执一说,相互矛盾和冲突。本文从两种教育价值观的冲突人手,进而分析两种教育价值观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蒋梦麟个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是从其个人本位的社会政治观引申而来的。但是,这种个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是以个人为教育的目的,同时将社会作为个人发展的手段,力求使个人与社会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在后现代主义发展的过程,出现了生态主义的思潮。有机性和内在关联性、整体性和具体性、共生互动与自我生长是生态哲学的基本价值观。依据后现代生态哲学的价值观,我们对传统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二元对立进行分析批判。笔者认为,二元归一于“生态本位”,由此进行教育目的生态价值观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转型期中产生的个人本位教育价值观作为教育价值取向,并不否认社会本位教育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德才兼备的培养目标可促使二者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既提倡个人为社会作贡献,又尊重和满足个人的现实价值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是教育价值观基本问题中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表现在教育活动中就会有偏重个人或偏重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绝对的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是不存在的,两者各有其长,也有其短。在新的历史时期,应着力于寻求两者的融合,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极大实现个人价值。  相似文献   

6.
确立“素质本位”高职教育价值观,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特别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构建高职教育“素质本位”价值体系,探索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理应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确立“素质本位”高职教育价值观,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共识。特别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构建高职教育“素质本位”价值体系,探索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理应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从价值观的视角来看,人们对大学的认识和评价主要还是关注大学对个人、知识和社会的价值.相应的,我们可以归纳出三种不同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理念,即个人本位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理念、知识本位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理念、社会本位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理念.从价值观的角度分析西方大学理念有助于我们对西方大学理念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对个人本位目的论和社会本位目的论两种教育价值观,不同流派的教育思想家长期以来意见不一,争论不休,影响深远。教育目的的价值应尽最大可能使人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趋向一致,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教育目的的价值选择必须适应社会发展,使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在现实条件下达到完美的融合。教育目的的价值选择应遵循统一性原则和偏移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以“仁”为本是孔子教育价值观的核心,他主张把学生的“仁”德教育和培养放在首要地位。孔子的教育价值目标是“内圣外王”,“内圣”在孔子教育中集中表现为培养学生“君子”理想人格,“外王”即“弘道”,就是要实现个体向社会的超越,结束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混乱局面,实现“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的理想社会。社会本位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孔子思想及其教育活动表现出对人的生命的关注,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发现,而个人道德养成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必须以国家、民族和社会为归趋。  相似文献   

11.
教育价值观是教育思想中的核心问题,是个人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蒋梦麟坚持个人本位、素质中心、文化中心以及经济中心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有力地批判了传统教育的社会本位、政治中心和知识中心的价值取向,对于当前我国新教育价值观的构建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基本内涵是个人尊严、个人自由、个人平等以及个人奋斗。个人主义文化影响之下,美国形成个人本位的教育价值观,该教育价值观之下,美国培养出最具创造性的个人并由此而推进其经济与科技文化的飞跃。借鉴美国经验,我国教育价值观理应适当地向个人本位倾斜,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个人的才能和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和释放。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德育视角探讨了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问题,提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三结合原则,即认知导向与信仰建构相结合、主渠道灌输与全方位渗透相结合、社会本位与个体发展相结合,以期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生态价值观教育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高等教育主体价值观的必由之路,是构建“两型社会”的必要条件,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个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的教育价值观,使教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统一于人的实践,以人为本恢复教育的人文性,以社会为依托促进教育的生产性,实现教育价值观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6.
自然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和规律性。不同的自然观对教育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机体主义自然观、机械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伦理自然观分别产生了古代朴素的自然教育观、近代机械本位自然教育观和现代生态本位自然教育观。自然本位教育观以"大自然观"为认识基础,以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规律的和谐共生为使命,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价值关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倡导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美丽中国”具有丰富的时代蕴意,既是对传统社会发展方式的一种扬弃,也是对现代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超越。“美丽中国”的提出,对当前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拓展了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同时也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在“美丽中国”视阈下,需要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理念,完善与创新教育方式与方法,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对生态问题的回应,整个社会出现了对科学生态价值观的呼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承担起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责任,生态价值观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所在、时代课题和必然趋势。文章在对生态价值观概念进行理论解读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现状进行分析,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环境等层面对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态价值观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美国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嬗变历史经历了沿袭英国的人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效仿德国的知识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根植美国的社会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三个阶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再到"勇于重树",美国高等教育价值观历史嬗变呈现出由外发向内生、由冲突向融合的特点。树立本土化高等教育价值观,构建"多元化巨型"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之于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严权 《职教论坛》2007,(9S):53-56
“人格本位教育”的实施是新农村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人格本位”既强调受教育者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又注重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新农村职业教育要树立“人格本位”的价值观,建构“人格本位”的课程体系,利用校园文化唤醒学生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学生良好人格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