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一、教学价值 价值是创造维系某种文化的人们,亦即社会的成员们共同持有的“期望性观念”(Concept On Desirability)。教学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教学活动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关系范畴,即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属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是一种价值追求。有学者认为,教学具有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和方法价值四个基本价值。这些教学价值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学领域中.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教学价值即教学客体属性满足教学主体需要的关系。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我们研究教学价值的客体。这种实践活动的属性满足主体的需要就构成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继续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教师接受培训和提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反映 ,是对继续教育价值功用和行为取向的系统认识和基本看法。它是一种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在主体观念上的反映。它因客体 (培训的价值功用 )属性以及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形成相对的价值观念。1 .教师继续教育价值观的形成。由于教师的培养 (培训 )同时与个人主体 (教师 )、群体主体 (学校 )、社会主体 (政府 )发生关系 ,具有个体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即价值的多样性 ,不同主体对多样价值反映侧重不同 ,形成了价值观的多样性 ,…  相似文献   

4.
一、享受价值是最高层次的教育价值 从哲学的角度看,价值体现的是一种关系范畴,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所谓的教育价值,便是指作为客体的教育现象的属性与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主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任何教学都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表示物对人的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的属性[1]即价值是客体的某些属性对人、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客体的某些属性能够满足主体的某些需要,是主体所追求的目的。教学价值是教学对人、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即教学能够满足  相似文献   

6.
同物质生产劳动一样,精神劳动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已往商品交换关系所能达到的一切领域,人们"对脑力劳动的产物"的估价"总是比它的价值低得多"。把复杂劳动等同于简单劳动,用物质标准去衡量精神劳动产品的价值,就必然会导致知识贬值、脑体倒挂。精神劳动产品的价值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与存在的统一、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因而是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的统一;它所反映的是客体事物的属性同人们的精神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之间的关系。另外,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精神劳动相比,在劳动目的、劳动权利及其产品的社会属性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劳动均显示出不同的本质特征。因此,在衡量其价值时,不能简单地套用政治经济学的定量标准,而必须把精神劳动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和政治经济学双重视角内加以考察,确立哲学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7.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作为法的动因性渊源对法律的生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通过对时代的物质生产方式与劳动法律关系联系的研究,我们会看到劳动法律关系客体在不同的物质生产方式下会出现不同的类型。在计划经济时期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即市场经济时期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劳动力。同时,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主义的视角研究劳动法律关系客体,不仅可以合理认识当代我国劳动法律关系客体,解决对客体认识的争议,而且有利于劳动法律制度建设和劳动法学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价值是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有用性,它是为人而存在的。人的价值存在于人与社会的价值关系中,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是社会主义价值,即社会主义的有用性,存在于社会主义与中国社会的价值关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用性,存在于社会主义价值中,它的基本内容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表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论域内,中国人民的价值与社会主义价值是同一概念。其中,中国人民是价值客体,中国社会是价值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质、核心、内涵和意义的基本观点,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不是同一概念。  相似文献   

9.
一、应用型本科的教育质量价值取向:学术性与职业性并重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是指作为客体的高等教育满足主体(包括人本身和社会)需要的性质与程度,体现了高等教育属性与主体需要的关系。高等教育哲学家约翰·S·布鲁贝克认为:在20世纪,大学确立它的地位的主要途径有两种,即存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主体、客体及其关系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有三种形式,即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它们各有不同的特卢、和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体观,一方面要反对把社会主体当作唯一的主体,否定个体主体;另一方面又要反对只承认个体主体,否定社会主体。构成主体的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客体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客体的特征有三卢、,第一,对象性。对象性是构成客体的最根本的特征。第二,客观性。客观性是客体的基本属性。第三,系统性。客体系统又有四种形式,即自我客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这四种形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有三种,第一,是实践关系。第二,是价值关系。第三,是认识关系。在这三种关系中,实践关系是首要的基本的关系,其他两种关系都是在实践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驳论与立论相结合的方法,雄辩地阐明了如下问题:人生是人的有机生命存在的历程及其社会实践的总和;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自身属性满足主体的人的需要的为人属性,是作为客体的人为作为主体的人而存在的标示;人生价值(主要表现为人格价值)的实现是通过社会实践来完成的,即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来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所谓自我价值乃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这二者的统一,这其实也就是人生价值的全部内涵。这些论述,既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又有现实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朝元 《大学教育》2013,(15):34-35
审美活动包括审美主体、审美客体、社会生活实践、情感价值关系和形象性显现等构成要素。美与客观审美对象的某些属性有关,但不等于这些属性。审美主客体必须形成情感价值关系。美具有形象性,需感性显现出来。艺术创作表达主体的思想情感,要借助于审美形象来间接表现。审美活动与人的社会生活活动密切相关。审美情感价值关系及其形象性显现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情感价值关系的形象性显现活动。  相似文献   

13.
价值与价值评价:主客体关系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属于主客体之间深层关系的范畴,它所揭示的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价值评价是价值主体对客体属性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价值与价值评价,从更深层意义上反映着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建立科学的价值与价值评价观,是建立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体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教师接受培训和提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反映,是对继续教育价值功用和行为取向的系统认识和基本看法。它是一种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在主体观念上的反映。它因客体(培训的价值功用)属性以及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形成相对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5.
发展性评价的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基本理念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现实关系的反映,表现为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表示客体的属性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主体的需要。主体需要是构成价值的客观基础,客体属性是  相似文献   

16.
有关价值的哲学本质,国内哲学界有颇多见解,代表性的意见大致有这么几种:①“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②价值是“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客体的属性之]司的一种关系”;③价值是“客体所包含的主体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参见《哲学动态)92年第七期)如果以主体、客体这一认识论的基本范畴来概括这些观点的话.可否是:①价值是客体的主体化。②价值是主体与客体的利益关系、③价值是主体的客体化。三种意见都有其合理的成份。第…  相似文献   

17.
价值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是一个含义广泛、内容复杂的概念,通过对哲学价值范畴含义的分析和揭示,可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定义作一界定,即:价值,作为一种关系范畴,是指客体的属性或功能在实践和认识基础上与主体需要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8.
价值发现是标志人们观念地把握前人未曾把握的价值客体以及已知价值客体的新的价值属性的价值哲学范畴。它是对一定客体及其属性与人类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始初性的正确的认识。始初性与正确性的统一是价值发现的基本特征或规定性。价值发现对价值主体的生存、发展、完善具有重大意义,价值主体应努力提高价值发现能力、水平和程度,同时要增强价值发现的利用能力特别是以价值发现为基础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中,价值既与客体的属性和状态有关,也与主体对客体属性和状态的把握,改造与利用有关。客体属性与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以空间的形式存在并表现出来。因此,要实现主客体的最大价值,就要全面把握和善于实现各种空间价值。什么叫空间价值?它如何形成又如何发展?它与时间价值的关系如何?其意义何在?……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深化价值论研究,对于提高有限空间的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等,无疑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对于这方面的专门探讨,尚属少见,拙文拟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刍议一二,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然设计审美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它的中心问题是人与物的和谐。那么在以实践为基础对设计审美价值进行判断时,要明确设计审美价值是在客观事物功利价值的基础上产生,并取决于客体本身的客观属性和主体实践活动与需要。也就是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这其中,人的主观情感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