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视域中的土地资源与资本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资源 ,土地和资本都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建构起来的。尽管土地具有社会特征 ,但它主要作为自然资源起作用 ,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及其他存在方式的影响主要是自然维度的。相反 ,资本虽然最初来自对自然资源的改变 ,但它主要是一种社会资源 ,对人类发展的塑造主要是社会性的。资本代替土地成为主导资源 ,是人类历史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考点分析】通常说的水资源是指淡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由于水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淡水资源日益短缺,这更加要求人类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行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本文试图从静态的角度,探讨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经济学意义 一、自然资源又称天然资源,一般是指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的用来生产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物质要素。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已经开发利用和虽未开发利用但已经过勘探和评价的物质和能源的储量,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广义的自然资源则指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够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一切自然要素和条件,除上述的土地、森林外,阳光、空气等也属于广义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4.
文化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资源指的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以一切文化产品和精神现象为指向的精神要素。和自然资源一样,文化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重要资源。文化资源具有无形、传承性、稳定性、共享性、持久性等特征。文化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因此,应充分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加强文化的创新,使之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成人教育的关系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三者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制约,决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功能。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其具有质、量、时、空的属性,自然资源的开发带有明显的有限性。掠夺性的生产,破坏性的开发,不仅造成资源的高度消耗,也使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的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而以人口为基础的人力资源,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是包含在体内的对经济起着生产性作用的一种生产能力。它不同于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6.
姬惠光 《新高考》2006,(5):96-101
[重点难点解析] 1.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人与环境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环境既是人类生存的依托,人类社会要从环境中获取生存所必须的物质与能量,来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类将自己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排放于环境之中,环境对其有清除、净化的能力。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或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则就会产生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化资源及其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化资源指的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以一切化产品和精神现象为指向的精神要素。和自然资源一样,化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重要资源。化资源具有无形、传承性、稳定性、共享性、持久性、效能最大性、递增性等特征。化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方向性、支撑力、凝聚力、推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广泛,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文明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剧增,如石油资源就是一例。特别是对资源的掠夺式经营、滥用、浪费,带来能源短缺、生态失调和环境污染种种弊端,对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制约,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物种消长,危害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前人口增长快速,粮食生产不足,能源短缺,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等对人类和社会  相似文献   

9.
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规模空前扩大,从自然获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排向大自然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增。人类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关经济专家指出,当代世界面临的五大问题——粮食、人口、能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其中大多属于环境问题。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生物学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技能。  相似文献   

11.
生态空间占用是由生态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它根据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量和同化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生产性空间进行估算。并与给定区域实际生物承载力进行比较,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将越来越重要,开展生态空间占用的研究也变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12.
环境作为一种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环境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盲目开发和利用,使得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急剧减少,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天然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土地退化、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可利用的  相似文献   

13.
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探讨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资源的数量、质量及配置与发展自然资源是生产发展的一般条件。所谓生产,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 地球科学曾经为工业的高度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矿产和能源等自然资源,创造了今天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地球科学在21世纪将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和环境两大方面的支持和保证,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更大的贡献。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球科学进入了社会地学时期,各分  相似文献   

15.
一、“绿色GDP”的由来及环境伦理道德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GDP的增长只是反映了人类为社会创造的财富,通常被人们视为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然而,在GDP增长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类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自然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使环境污染,或滥用资源使生态破坏。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忽视了经济活动的“负面效应”,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GDP”便应运而生。1997年,世界银行…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源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自然资源,具有非物质性、可储存性、可再生性、可调控性的特点;它既是扩大人类生存空间的“动力源”,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而且还是协调社会发展的“润滑剂”,是人类研究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珍贵的自然资源。拥有健康的生态功能的土地是国家维系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同时这也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国防和人民的生存安全密不可分。本文从我国土地资源保护现状的分析开始,从法律角度、社会角度、政策角度对我国土地资源保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关于自然资源是否有价值的问题,学术界存在很大分歧。一些人坚持认为,自然资源是天然的使用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另一些人则认为,自然资源有价值,这是由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效用决定的。人们普遍忽视了作为商品的自然资源中所体现的搜寻和发现劳动。其实,作为商品的自然资源与其他劳动产品一样,也是有价值的。这些自然资源的价值也是人类抽象劳动的凝结,只不过自然资源的价值量是由搜寻和发现自然资源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因为,当自然资源成为商品时,搜寻和发现自然资源的私人劳动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单位商品资源中所包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成为平均的社会必要劳动。  相似文献   

19.
知识资源是人类社会各类知识的总称。它是我们用以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其它资源的智力资源,也是支撑成人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成人教育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资源作保障,要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当掌握知识资源开发的理论和方法,依据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和知识需求意向,开发适宜于成人教育发展的知识资源。这样,不仅可以为成年人的学习提供知识保障,同时也有利于学习化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资源开发日益局限、智力资源开发倍受关注的今天,精神资源开发异军突起,以其对自然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源开发明显的促进作用,成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新亮点.重视精神资源开发不但可以使自然资源的开发更加高效,也可使智力资源开发更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