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深刻阐明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道路和建立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的性质,为我们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指明了方向.本文根据《纪要》的精神,就集体经济为什么要建立生产责任制,实行生产责任制与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坚持农业的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关系,谈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并不是走投无路,更不是毫无价值,关键在于要有有效的实现形式.集体经济的内在价值在于个体通过集体得以更充分发展以及与集体共同发展.要实现这一内在价值需要相应的形式,更是一个探索过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经历和正在经历“统”、“分”、“合”三个阶段.从这三个阶段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需要产权相叠、利益相关、要素相加、收益相享、治理相适、主体相信、政府相持、头人相带等条件.不同条件下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有所不同.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理论价值在于将思想从僵化思维中解放出来,创新集体,赋予集体经济以新的内容;实践价值在于改变集体经济的固化模式,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农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与明晰产权之间的关系,指出明晰产权是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当务之急,是农村集体经济走向市场的前提和基础,提出在引导和规范的基础上,股份合作制是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明晰的有效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农村观察》1999年第2期发表了我校农村问题研究中心项继权副教授的论文,题目为《乡村集体化与民主化——若干乡村的实证分析》。文章通过对河南南街村、山东章丘向高村和甘肃榆中方家泉村三个集体经济相对发达的村的实证研究,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乡村再集体化及其原因、集体化的时代特征、两种集体化模式和乡村集体化与民主化。作者认为乡村再集体化的模式,除了已为研究者注意到的“新集体主义”之外,还有一种“新传统主义”的模式,文章以河南南街村为例对这种模式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逐步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必须走集体经济道路,实行体制集体化和产业集约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迈向共产主义社会的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指出:要动员和集中全党全国的力量,从各方面积极地、尽可能地支援农业,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分批分期地、因地制宜地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革。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举办多种形式的业余教育,有效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是当前农村中—项迫切的政治任务。我们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在贯彻执行这一根本路线的过程中,毫无疑问,最主要的还是发挥人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广大农民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提高文化技术水平,培养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在农村中举办多种形式的业余教育,就能直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正要求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要求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要求学会记工算帐;不少生产队干部文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以生产队为基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与明晰产权之间的关系,指出了明晰产权是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当务之急,是农村集体经济走出市场的前提和基础,提出在引导和规范的基础上,股份合作制是农村经济产权明晰的有效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集体产权主要经历了集体化时期、去集体化时期以及方兴未艾的再集体化时期三个阶段。集体化时期,星村村民主要从事粮食生产活动;去集体化时期,星村村民不但掌握了集体土地的使用权,而且也相应地掌握了土地的一部分收益权;再集体化时期,星村村民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再次被组织起来,普遍成为土地权利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意义重大。然而,我国农业有两大弱点:一是农业生产的先天性弱点,农业是弱势产业;二是历史原因导致的弱点,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人多地少,生产力水平低。因此,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任务最为艰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生产领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所有制是最低级的集体经济形式,具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它适合20世纪80年代农业生产力状况。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其局限性不断凸显。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农业的基本状况是:农业有较大发展,但发展速度缓慢;农业经济效益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很低;农业生产力诸要素的现代化水平都比较低;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增长幅度呈下降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拖了四个现代化的后腿。作者认为,遵循客观规律,大力发展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从七个方面着手:第一,确立遵循客观规律,大力发展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思想。第二,遵循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遵守三条原则,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大力发展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在此基础上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第三,坚持发展以集体经济为主的乡镇企业,反对私有化。第四,对农业生产进行扶持: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和政策扶持、财政支持,广泛、持久地开展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活动。第五,利用三个途径,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乡镇企业或其他联营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和劳务工作;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第六,遵循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遵循执政党发展规律,以加强农村政权建设为核心,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第七,典型引路,推广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0.
广大农村学校的德育担负着改进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的艰巨使命,因而农村学校的德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校的德育活动形式日益多样化,本文主要对农村学校学生德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进行了合理分析,以期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载体,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也事关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实现这一大问题。所以,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着关乎全局的重要意义。1.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实现农民的经济利益。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培育农民的民主意识。3.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4.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5.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保护农村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整个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如何做好农村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摆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迫在眉睫、值得探讨而且需要尽快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如何实现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反贫困策略日益强调区域发展益贫带贫作用背景下,要实现稳得住和能致富目标,唯有抓住国家对重点帮扶县给予集中支持的有利时机,最大限度发挥组织推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创新驱动、协作帮扶的综合效应,将兼具规模生产能力、抵御风险能力、收益分配能力、共建共享能力的农村集体经济打造为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成熟稳定载体。同时,把握好农业上云、用数、赋智新机遇,将农村集体经济与农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作为重点帮扶县突破农业发展瓶颈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战略,加快探索农村集体经济与农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的组织形式和实现路径,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包容性、规范性、持续性,充分释放资源、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双向流动的合作潜能和发展潜力,并通过集体经济与农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重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使农村集体经济成为带领农户走上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最有效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14.
集体土地产权结构的变化过程就是农民个体权利体系不断丰富的过程.农民个体权利的丰富,不断创新着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人民公社时期,土地产权结构单一,农民主体身份缺失,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缺乏农民个体权利的支持而失去持续的基础;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实现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的分离,农民获得了土地承包权,激发了集体经济分散经营的活力;以土地确权和流转为核心的新一轮土地产权改革,实现了农民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通过数量上的量化和形式上的固化实现了权利的流转,激发了农民自主选择并不断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的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构建农村和谐是实现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传媒在构建农村和谐的进程中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强化新闻传媒的基础建设,做好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树立全面报道思想,促进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传播风格的平民化和走专业化建设之路是应对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农村中存在问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变革的洪流中,“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模式被迅速扬弃,新型合作经济在农村中迅速崛起,从而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模式的转换。这种变革和转换的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产生矛盾。变革和转换,就是要在解决这一矛盾的基础上,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进而发展农村生产力。那么,为什么新型合作经济能促进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呢?这还得从合作生产所包含的“合作力”谈起。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社区及共同体的转型与重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一定的认同和归属感是共同体的特征,也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社区及共同体有着不尽相同的认同基础和特征.如果说传统家族主导的村落是建立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国以后人民公社时期的基层社区则是一种"政经不分"、"政社不分"的经济共同体和生产共同体.随着农村改革及乡村社会分化,建立在集体经济及政治控制基础上的社区日益解体.在新的历史时期,依靠加强农村基层政治与行政管理以及经济的集体化或合作化都不足以重建社区和社会生活共同体,应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用服务将人们联系起来,在服务的基础上重建农民的社区及社会信任和认同,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农业走向社会主义,实现集体化,具有不同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农业集体化思想发展有两次飞跃。其一,列宁"新经济政策",特别是农业合作社思想,不仅第一次从实践上开始了小农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且打开了社会主义农业商业化的局面。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农业集体化思想发展的新形式,它把市场体制化引入集体化,开辟了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新未来。  相似文献   

20.
在农村各项制度中,农地制度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和基本的制度。这一制度不仅是农民个人权益的基础,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农村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基础,并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乡村的发展。现存的农民与集体、农民与政府及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民自治组织等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