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吴江 《甘肃教育》2007,(11X):62-63
从文字诞生直到今天,和许多艺术门类的发展有着相似之处的中国书法艺术,也经历了发展、成熟、繁荣、多元化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形式,从“书法”名称的更替到文字字体的演变,从文字字体结构的发展到碑帖之争,从书写工具材料的不断完善到个人书写风格的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2.
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的解构,不应该被理解为是对汉字中心主义的召唤。无论是中国文字还是西方文字,其本性都是社会性的,它们与意义的联系都是约定俗成的。《天书》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明,汉字形式可以不表意;《方块字书法》则表明,汉字形式也可以通过英语这种拼音文字来表意。鉴于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侧重于强调文字对语音中心主义的解构,而徐冰的书法艺术则侧重于对汉字本质主义的解构,所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是无法完全解释徐冰的跨文化书法艺术的。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回到马克思”,采用马克思关于语言文字是社会性的理论论断,来认识汉字的本性问题,以便有效阐释跨文化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3.
从原始宗教和巫术演化而来的道教,对中国独有的、以美化文字为特征的书法艺术的渗透,造就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辉煌。道教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天师道作为道教的重要道派之一,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颇大,天师道的文字信仰,特别是它的教义和修炼方法,改变了书家的思维方式,对书家书法技巧的创新和艺术境界的提升,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字     
掌握书法原理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楚"书法书写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在书法中的功能是什么"。就汉字古今形态的演进过程来看,用于书法的多种书体其实是历史上曾经出现并通行的实用书写文字体系,这种"字体"经历了篆体(包括大篆、小篆)、隶体(包括秦隶或古隶、汉隶)与真体(包括繁体与现今通行的简体)三大历史阶段。而每一种字体都包含了两种以上的实用书体,即规范统一的与不规范统一的。而书法上所谓"篆隶楷行草"五体是站在真体文字历史形态上做出的选择。但是,从书法艺术原理的立场来审视"篆隶楷行草"五体的书体意识则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此,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5.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艺术运用笔墨纸砚,以文字作为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书写,在组织安排点、画、线、形的间架结构、节奏旋律、气势变化等方面,抒情写意,营造意境,使其具有一种含蓄蕴籍之美.中国书法所包含的美学思想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6.
城市户外文字是城市公共环境中出现在各种户外载体上的文字符号,具有视觉文化、语言文化和书法艺术等文化意义。城市户外文字作为一种视觉文化,以其图像性、空间性和碎片化特征,影响着城市户外空间的视觉审美、信息传播与多元创新;作为一种语言文化在语言规范、思想内蕴、语言修辞等方面发挥影响;在书法意义上表现为对书法艺术的历史传承、现代弘扬及对城市居民的艺术熏陶。  相似文献   

7.
对蒙古文书法艺术的发展及演变,可分为三大阶段来阐述。第一阶段是回纥蒙古文时期;第二阶段是蒙古文书法规范化发展时期;第三阶段是蒙古文书法艺术空前繁荣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
影响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很多,如书写主体、书写工具和社会文化心理等,这些方面前人都多有论述。然而,对于文字载体这一影响书法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却鲜有人进行专题分析。文章以先秦时期书法风格的演变为研究范围,以文字载体对书法风格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甲骨文、金文、盟书、简牍、帛书等书法艺术风格,探讨在中国书法艺术风格演变过程中文字载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在一般将文字分为表意字和表音字两大体系;并说表意字是文字的低级阶段,表音字是高级阶段,由表意到表音是文字发展的唯一规律,并以此决定汉字改革方向。对这种看法,我不能苟同。一、文字演变所依据的语言规律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其发展方向是与语言的每一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只有从语言发展规律出发,才能明确文字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书法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古代的书法艺术作品,就现在可见到的,除甲骨、钟鼎、刻石、砖瓦和竹简等外,尚且有中国钱币上的文字。我国钱币以造型、书法独步寰宇,为西方钱币所未有,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钱币上的文字从表现自然的天干、地名、数字、发展到标量、年号、最后达到文字书法艺术的高级阶段。这些文字书法,不少出自于当时的能工巧匠或书法名家之手,不仅充分反映了文字的时代特色,而且具有较高的艺  相似文献   

11.
现在所见的古代诗文墨迹,人们基本将其当作书法艺术看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古代文人无论是记言记事,还是作诗作文,其书写的墨迹原本是应用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所要传达的信息借助文字予以彰显。从作者书写的动机和书写之后形成墨迹的功能来看,这些墨迹首先是文学作品的文本;其次古人将字写得好看些;再次由于印刷技术和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出现,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发生了变化,而它最初的文本——书写墨迹,则被当作另一种审美形式——视觉艺术了。因此,当代所谓书法艺术,自作诗文甚少,人们欣赏书法作品,亦基本不读文字而只看墨迹是否"好看"。如此以来,书法的文化性、文学性日渐式微,其形式美感日益流行,这是一种令人忧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论规范汉字与书法艺术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离不开文字,中国古代书法都是结合文字改革而创新的。因此。规范文字与书法艺术的统一也是完全可能的,并且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佛教传入我国以来,高僧和其他书法家以佛教经典文化作为书法书写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书写佛经作功德、作供养。修心养身,净化心灵。从而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碑帖。同时。书法艺术也弘扬了佛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4.
黔南书法家李慧君先生,书艺高卓,人格高尚,可谓“书兼三气,德高一方”。其书作有金石气,质朴古拙;有书卷气,温文尔雅;有闺阁气,娟秀柔婉,堪称贵州乃至中国书坛之一室。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突出特征是富于生命精神,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和支撑力量,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打动读者心扉的奥秘所在。古代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各体艺术都以表现主体生命为基本使命,艺术作品实际是主体生命的结晶。表现生命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基本属性,这种基本属性使古人对诗、乐、舞“三者本于心”、“诗画同源”、“书画同体”等理论命题确信不疑,这些理论命题也恰恰揭示了古代各体艺术都源于人之生命,都以人之生命为其本质。由此我们可以说,人之生命是中国艺术之根。所以,只有从生命学角度透视古代文学艺术,才能对其本质特征作准确地把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题画诗,可以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极其特殊的美学现象.题画诗是绘画章法的一部分,它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使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使人在读诗看画、看画赏诗之中享受艺术美.而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揭傒斯则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位题画诗作家,他的题画诗意义深远,所表现的“幽人高卧”的山水意境、咏物咏怀的人生理想和诗画融合的审美追求堪称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7.
略论古代书法批评的三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其中书法批评理论即具有三大特征:人格化的批评方式、点悟式的批评方法、形象化的评论语言。分析阐释其三大特征有利于深入了解古代书论的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书法创作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常用的汉字少算也有七八千字之多。在书法创作中,如何做到个个不同,字字有别,单靠下死功夫记古人的字型,是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只有总结出简便易行的书法结构总原则,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千变万化的创作中自由驰骋。书法的结构总原则应归结为:一个心,两种方法。一个心,即字心,字心要凝聚。两种方法,即一收一放。  相似文献   

19.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门类,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间书法大家辈出,书法作品美妙美伦,它们是中国艺术的骄傲,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大组成部分。中国书学博大精深,富有民族特色,深入研究书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有重大意义。本从创作心理的角度,总结了唐代书学“意在笔前”和“忘机兴发”两种创作心理,分析了唐代书学情感表现与笔法的关系,从而探讨了书法作为艺术,情感表现与笔法的深层结构,对在艺术理论的语境中进一步研究书法做了尝试。  相似文献   

20.
莫友芝对水族古文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水族古文字研究已成热点。而早在清咸丰庚申年(1860)四月,莫友芝就已于《郘亭诗钞.红崖古刻歌》中提出水族古文字“初本皆从竹简过录”,“云自三代”,“核其字画,疑斯篆前最简古文”的观点。这是目前所知研究水族古文字最早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