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周明 《江苏教育》2023,(7):27-28
<正>“根”是基本,“魂”是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的目标是树人,立德树人,是包括历史学科在内的各学科教育的共同目标。一、坚持方向性,明晰立德树人的意蕴内涵1.从时代价值看立德树人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这份文件明确了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时间表与路线图。时间已经指向了2023年,在新的形势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要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目标的凝练与升华,是发展新时代基础教育的根本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立德树人"已成为我国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立足于文化自觉的视角,从历史溯源看,"立德树人"体现了对中华文化历史地位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思想的寻根、继承和弘扬;从实践反思看,"立德树人"是对知识本位教育的自觉扬弃,"立德树人"重塑立德为先,修身为本的人才培养基本逻辑,是对人才培养的规律把握及其在信息时代人文价值更加彰显;从价值引领看,"立德树人"是党的教育基本方针,体现了对教育创新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是引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从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的认识定位与辩证逻辑、时代内涵与目标要求、实践要旨与重点任务等方面,阐述了新时代进行中国特色教育中立德树人的意义与目标。同时,概述了其现实意义,进而研究了如何实现和落实立德树人,随后从立德的根本要求和实现民族复兴等方面探究了立德教育的重要性。最后,从立德教育的具体措施等方面总结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的价值、内涵与落实措施,以期为新时代的教育事业指明方向,培养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民族复兴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4.
从教育"培养何种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立身之本,是对高等教育回归本质的深切召唤。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发展的高度凝练,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的创新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是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列宁青年德育思想以及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科学发展。因此,从历史、文化和理论三个维度探寻高校立德树人的生成逻辑,对深化高校立德树人的精神实质,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宋鸿沄 《家长》2022,(3):9-10
立法看立德 教育是国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国家教育的首要问题. "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前后相继、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先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对国家教育根本任...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从教育的基本问题、本质、方法、价值的逻辑理路去把握好: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中心环节、"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这三个重要论断。必须准确理解"立德树人"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人的全面发展四个方面的关系,并确实落实好"立德树人"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以来,作为中国教育根本任务、中心环节和基本方针的"立德树人"科学地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因而研究如何落实该任务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需要从理论源起和实现路径两个维度厘清立德树人思想从天德共生、人德共生到立德树人的源流嬗变;本着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原则,落实教学课程、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三种实现路径,确保立德树人在高校卓有成效地实现。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理念有历史、理论、价值和实践逻辑四重逻辑。高校立德树人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生成于马克思人学思想,成熟于中国共产党育人思想;高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是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立德树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教育保证,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宗旨的体现;高校要通过加固防线、坚守阵地、消除盲区、挖掘资源,让立德树人真正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立德树人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具体回答,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方向。习近平立德树人观的生成具有逻辑自洽的显著特征,历史逻辑是其生成的客观基础,实践逻辑是其生成的现实土壤,学理逻辑是其生成的内在准则。习近平立德树人观的形成,反映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人才资源诉求,揭示了人的社会关系本质呈现的时代境遇,体现了青年学生个体成长的价值追求。新时代践行习近平立德树人观,要把握"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实践育人"这三个基本向度,将立德树人观融入学校教育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引领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自身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场范式的奠基石.新时代全部思政课话语逻辑都不能脱离其内在的根本价值原理,必须把价值原理贯穿到立德树人话语场范式的根本价值上.围绕立德树人总目标,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从《宣言》中生成思政课话语场范式的三重价值.从中生成思政课原理话语场原生价值,并在原生逻辑基础上生成思政课话语场之立德树人次生价值,在次生逻辑基础上生成思政课实践话语场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生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共产党重视青年教育的优良传统,多次围绕"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在青年教育培养的领导主体、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新时代青年的教育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我们应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任务,深刻理解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意义,努力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人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汇聚更多的青年力量。  相似文献   

12.
面对我国高校的劳动教育在顶层设计、实践机制和主体参与方面的困境,国家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培养具有"四个最"劳动价值观的时代新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高校劳动教育新的价值意蕴。劳动教育必须在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五育并举"、构建"三方联动"的协调机制等方面抓实,才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习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职院校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从把握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内涵入手,分析“立德树人”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立德树人”优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希望为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是新时代的一个新课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高校青年教师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关系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因此,要不断深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的认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模式,培育新时代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从严治团是新时代对共青团提出的新要求。“青年大学习”行动要紧扣时代主题,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文章通过分析“青年大学习”视角下高校基层团建工作的启示,由微观到宏观揭示了高校基层团建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党育人,政治责任是夯实基础,工作主线是服务大局,从而为高校基层共青团工作提供更多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韩卫红 《职教通讯》2022,(2):107-111
"闪亮德育"为职业院校立德树人带来了全人教育、系统思维和整体实施的新视角。"闪亮德育"能服务为党育人、助力立德树人、丰富五育并举,遵循立足学生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系统思维、注重规划引领,注重衔接机制、强调协同发力的理念,从健全以爱国为核心的价值引领机制、以课程为抓手的能力渗透机制、以供给为统领的三全合力机制、以激励为常态的正向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构建起立德树人的完整落实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践行立德树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这为新时代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对于落实党和国家教育理念,培养又红又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学校德育发展呈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表现出三次主要的转型,即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服务"转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再转向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育价值取向历经三次转型,将人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我国系统的德育理念和遵循体系,这离不开传统文化基因的滋育、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领袖人物的时代指引。新时代我国学校德育的转型,就是要积极回应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德"与树"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具有充分的知识储备与娴熟的专业技能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素质素养,是更为长远的目标。为了培养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在“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授课中,合理结合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文中以该课程中的一些知识点为例,从教学思路、具体实施、预期目标等方面展示了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全方位育人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研究分析了全方位育人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关系,介绍了食品保藏与加工工艺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工科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