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阅读写人的文章时,我们必须依照写人文章的方法、特点来读,也就是要抓住以下几点:一是弄清写的人物是谁;二是读懂文章主人公有怎样的特点或精神品质;三是结合文中关于人物动作、外貌、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感受人物的个性特点、精神品质,体会作者这样写的意图。四是分析作者选择了哪些材料(或事件)来表现人物?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以及作者在语言表达上所采取的一些手段,在表现人物上所起的作用,抓住以上几点,我们就可以读懂写人的文章了。新课标·五年级同步阅读训练 (五)怎样读懂写人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郭娇 《文教资料》2013,(16):3-4
林黛玉和薛宝钗虽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但都是曹雪芹歌颂的人物,两个人的品质都为作者欣赏,在作者创作的过程中,二人渐渐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3.
凌叔华<花之寺>、<女人>小说集女性人物描写中所建立的客观写实的艺术品格,体现了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情趣,它与其他形式的小说创作相比有着显著不同:一是强化作者对人物心灵和命运的认知和感受,使作者成为人物遭遇的代言人.二是剖析作为资产阶级女性们的病态心理.三采取客观的第三人称限制叙事.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 ,曹雪芹的《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人物之间的关系完美而复杂。其中贾宝玉、贾兰、薛蟠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参照的阅读体系 ,即贾宝玉是“中间人物” ,而贾兰、薛蟠是两个极端。作者曹雪芹于此三人上着墨不均 ,但因为有了互相参照进行阅读的可能 ,从而使三个人物 (尤其是着墨较少的贾兰、薛蟠二人 )都得到了很好的性格表现  相似文献   

5.
写人的文章,如何才算成功呢?一言以蔽之,写出人物的个性,表现人物的风采。作者怎样运思写作呢?一是用二三事多视角地刻画人物,立起行文的“主脑”;二是用细节“说话”,给文章平添血肉,彰显丰满。  相似文献   

6.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将许多理想都寄托在她的身上,她貌似天仙又聪慧过人、多愁善感又体弱多病、才华横溢又纯真痴情。除了生理上的虚劳病以外,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疾病。暖心丸是贾宝玉专门给林黛玉开的药方,其主要是用心暖心专治心理上的疾病,借着治疗虚劳的药材,实则包含众多的隐喻,其与二人关系的发展和最终的结局十分吻合,该药方不仅是爱情的象征,并且与前因后果相呼应共同形成潜伏的脉络贯穿整部小说的始终。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当中的一朵耀眼仙葩,《红楼梦》中包含着作者曹雪芹丰富的文学理论观点。这些观点在《红楼梦》中以多种方式展现出来:作者代人物所做的诗作,借人物之口直接表达,作者匠心独具的构思运笔。小说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不同体裁和风格的诗作与林薛二人的性格气质有着内在一致性,贯彻了曹雪芹文如其人的观点;人物对"师古"和创新的看法直接体现了曹雪芹的文论观;此外,小说中还体现出曹雪芹对文学创作中"灵性"、天赋与学养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刘侠 《中文自修》2011,(10):21-23
人物传记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重要一类,以写人记事为主。人物传记是对真实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客观介绍,但同时也渗透了些作者的主观价值判断。阅读人物传记,不仅要读懂历史人物的具体言行,还要能从人物言行中品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另外还要从作者对人物的评价中看出作者本人的思考立场。这一类散文通常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望造人物形象,阅读时  相似文献   

9.
《二拍》是明代拟话本中的重要作品,它属于文人独创型小说,反映了晚明的社会状况及作者的创作观点,具有重要的价值。僧尼人物在《二拍》的78篇小说中占了23篇,共计33人。其中具负面形象的僧尼人物占了17篇,共计21人,可分成放纵情欲、荒淫无度和贪欲无艺、唯利是图两种类型,就数量而言,负面形象多于正面。关于僧尼人物负面形象的成因,可以从沿袭宋元小说的传统、僧尼数量的过度膨胀、肯定人的生理欲求、迎合接受者的喜好趣味四方面来做分析与探究。总之,从僧尼人物的角度切入,可以了解凌濛初的创作观念,帮助我们认识晚明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0.
《安娜·卡列尼娜》中总的叙述角度是第三人称全知式。在具体的叙述中,作者又经常有意识地运用次要人物视角、主角人物视角来互相观察、评判,这两种视角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在叙述者角度的运用上,一是借助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评判前两种人物,二是借助小说的结构布局、人物安排和叙述者语言来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三种视角互相补充,既充分揭示了不同人物树格,又含蓄地表露了作者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11.
钗黛合璧众美归一——《红楼梦》理想女性的审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虽以真实为创作原则,但其中又不乏作者关于理想女性的审美构想。这个构想就是钗黛合璧,兼取众美之长。《红楼梦》的作者首先将这个构想落实到秦可卿身上,其次,又着落在薛宝琴身上。然而,构想终归还是构想,现实中的她们无一例外地都进入了薄命司。  相似文献   

12.
宝黛爱情悲剧是"红学"爱好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却并非仅是黛玉的情商不高所致.其爱情悲剧带有封建时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徐枕亚在《玉梨魂》的写作中多次点出对宝黛爱情的赞赏及叹息,何梦霞与白梨影的爱情与宝黛爱情也颇有相似之处。将两部小说中的主人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徐枕亚对宝黛爱情的理解并不是全面的,一方面徐枕亚吸取了宝黛二人的人物形象特点以及二人之间的相处模式,但是在更重要的命题也就是小说整体情感的抒发上,徐枕亚对《红楼梦》的理解停留在表面的"悲凉"上,并未思考这种悲凉的深层原因,也未能将它成功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来。观照《玉梨魂》对《红楼梦》的借鉴关系,我们可以对《玉梨魂》的价值有更加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两位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名字分别寓意为"抱欲"和"带欲"而来,作者对"欲"的肯定把明代中期以后"以情反理"进步思潮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是《红楼梦》及其作者对传统思想叛逆的主要表现。另一主要人物宝钗名字的寓意则应为"抱财"而来。从原型理论看,作者对"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褒贬态度是很鲜明的。  相似文献   

15.
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本文从文本的角度分析了在爱情婚姻悲剧背后“拥林派”和“拥薛派”双方实力背景,同时指出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宝玉的贴身丫鬟花袭人,有可能成为这出爱情悲剧天平的最后一块砝码。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活的人物,堪称范例的,当数在该书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对本书的主要人物之一王熙凤的形象的刘画,作者从人物出场、服饰容貌、语言神态、他人反应等几个方面对王熙凤进行了精雕细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  相似文献   

17.
在红学界林黛玉是一个被无限拔高了的典型。在曹雪芹的笔下,林黛玉没有反对走科举仕进之路的思想基础,黛玉和宝玉比共性少而差异多,黛玉和宝钗比差异少而共性多,林黛玉批判封建家长在《红楼梦》中找不到根据。曹雪芹给黛玉的判词是“堪怜咏絮才”,这是曹雪芹给林黛玉性格定的性,明确表明要从诗这个角度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林黛玉是一位靠诗“立言”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大旨谈情”,宝黛爱情则是此“情”的精髓。“红楼”之情不同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世俗之恋,而是一种精神的苦恋。宝黛爱情中有反封建的色彩和某些“革命性”成分,但是不能把它简单而过份地意识形态化。宝黛之情主要是呼唤真情和爱情,是对传统文化中“情”的回归和超越。  相似文献   

19.
宝玉的思想行为应该是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简单地加上“反封建”的内涵,并不准确;他同贾政的关系“统一”方面大于矛盾方面,其矛盾也很复杂,不能简单贴上“反封建”的标签;他同黛玉的婚恋也不能简单地说是同封建势力作斗争;作者曹雪芹对贾宝玉的逆反行为是采取批判的态度的。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三位被冠以“贤”称号的女性;贾元春、薛宝钗和花袭人.在封建女教的熏陶下.自觉接受“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和“男尊女卑”等奴役女性的思想,成为封建礼教的守道者.但她们的这些“贤”的美德并没有给她们带来好的命运.反而成为即将灭亡的封建宗法社会里的殉道者和牺牲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