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一、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分数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师(出示学生在公园过生日的场景图):他们在干什么?看到这样的场景图,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生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到几个苹果呢?生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瓶?师:一块蛋糕也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怎么分?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合作尝试分蛋糕。【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过生日的场景引入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中有关“数”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2.动手操作,引入分数。师:同…  相似文献   

2.
“倍”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采用下面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 师:(把两条黄金鱼贴在黑板上)这是几条黄金鱼? 生:这是2条黄金鱼(师板书“2条”)。 师:(对正2条黄金鱼,2条2条地贴出6条红金鱼)这里有几条红金鱼? 生:有6条红金鱼(师板书“6条”)。 师:黄金鱼有几个2条?红金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8—70页。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到动物学校去参观。(出示课件,画面大门上写着加法算式:2+3+65+5+53+7+84+4+4+49+1+62+2+2+2+2)师:你喜欢做哪道就选择哪道题。(学生自由选择算式并计算。)师: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生:(到黑板上把算式卡片分成两类)我发现“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二、认识“几个几”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图中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样数的?生1:我数兔是2个2…  相似文献   

4.
最近,听了两节数学课,两位老师上的都是“毫米的认识”,现将几个教学片断摘录如下,供大家对比、辨析。一、毫米的引入教例A师:你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生:米、分米、厘米(教师随答板书)。师: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生:1米=10分米摇1分米=10厘米(教师随答板书)。师: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你发现什么?生1:不到1厘米。师:今天,我们学习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板书:毫米)教例B师:你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能把它们比划出来吗?(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一边比划,一边自言自语。)师:请量出一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想量什么就量什么。(学生有的量币,有的量…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7—28页。二、案例回放1、在计算中初步体验“循环小数”。师:下面我们来一个计算比赛,看谁第一个算出结果!出示:2÷3=?学生在本上列竖式计算。算着算着,陆续地有学生喊起来“算不完”。师:怎么啦?遇到什么问题?生:算不完,商一直都是“6”。师:怎么会算不完呢?生:余数“2”一直出现,所以商也一直重复“6”。师:继续除下去,商里面会有多少个“6”?怎样在横式后面写出商呢?生:一直除下去,会有无数个“6”,我认为用省略号表示“0.6…”。(这一个学生刚说完,就有一个学生举起手。)生:我认为小数部分就…  相似文献   

6.
教材内容:“8加几”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第二小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有“9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作支撑。教学过程:一、童话引入,激趣铺垫(电脑先出示卡通人物蓝猫的画面,再出示宫殿似的建筑。)师:同学们,你看见了什么?今天,蓝猫要带我们到数学王国去玩一玩,想去吗?好!一起去吧!师:首先我们要拾级而上,走进聪明屋,大家必须扫清每一层的障碍才能到达。我们一起口算吧。(出示两个数的口算题,题略。齐算,点名算。)师:真能…  相似文献   

7.
<正>一、问题提出:一次观课引发的思考[例]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三)——分数乘分数”的教学出示问题情境:每块油菜花田是1公顷,2块是多少公顷?生:2×1=2(公顷),就是求2个1公顷是多少。师:1/2块呢?生:1×1/2=1/2(公顷),就是求1公顷的1/2是多少。师(纠正):也就是求1/2个1公顷是多少。师:每块油菜花田是1/2公顷,1/2块是多少公顷?生:1/2×1/2+1/4(公顷),就是求1/2公顷的1/2是多少。师(再纠正):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P85~P87“分数的意义”。一、创设情境,温故引新1.“数数”创设认知冲突。师:大家会数数吗?生:会。师:好!请同学们看到屏幕上出现几个圆,就数几。(出现1个圆、3个圆、2个圆)生(齐):1、3、2。师出示35个圆摇。生:……(无法数出)反思:数数过程中突然出现的障碍,制造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了一个学生急切希望探究的教学情境。师(课件出现完整的圆的35图形和平均分的线条,切下来的部分占整个圆的3份):现在谁知道切下来的这部分占整个圆的几分之几?生1:我认为是五分之三。2.寻找学生的知识起点。师(板书:35):…  相似文献   

9.
《小数加减法》教学引入部分:师:下面是徐老师的购物记录表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用加减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每人至少提出5个,请写在自己草稿本上。(学生埋头书写,几分钟后,教师喊停)师:请大家来汇报一下。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对排列、组合数学思想方法初步渗透的教学。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操作、实验、猜测,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创设情境师:同学们,圣诞节快到了,老师想上街买些圣诞礼物,想请同学们做个参谋,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那我们就出发吧!二、实践体验感受新知情境一:猜寄存柜子的号码录相:沃尔马超市寄存处。师:请同学们猜一猜我把物品存在几号柜子呢?提示:这个号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生1:12号。生2:21号。(师同时板书)生…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应注意将“联系”的观点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效促进学生把数学知识结构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下面撷取“三角形内角和”的几个教学片断来具体阐述“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一、拓宽知识背景,渗透数学联系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教师呈现多个已学的平面图形(如下图)。师:这些平面图形中都有角,我们把图形中相邻两边的夹角称为内角。那么,长方形有几个内角?它的内角有什么特点?生:长方形有四个内角,它们都是直角。师:这四个内角的和是多…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39~41页。教师甲:师(拿出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我、们、爱、数学、‖、”然后问学生):你找到了几个面?每个面上分别写了什么?生:我找到了六个面,这六个面上分别是:我、们、爱、数学、‖、。师:“我”与“们”在同一个面上吗?生:不是。师:“数学”在同一个面上吗?生:是的。师:在同一个面上,我们就可以说“在同一平面内”。(板书:在同一平面内)师:观察“‖”与“”有什么不同?生:“‖”两条直线没有相交,而“”的两条直线却相交了。师:你说的非常棒!像这样“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讨活动中,我市孙卫胜老师执教了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听后给人一种耳目一新、返璞归真的感觉。现撷取课堂中的几个亮点,与大家共赏。亮点一:巧妙的引入课件出示:1cm(四条边涂红色,里面部分涂绿色)(课件闪烁红色部分)师:红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什么?生:红色部分是它的周长。师:它的周长是多少?生:4厘米。师:表示周长要用什么单位?生: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课件闪烁绿色部分)师:绿色部分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呢?数学2006·9小学教学参考生:面积。师:对!说得很正确,这部分(绿色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今天我…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0~102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地读写。2.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诱发冲突课件呈现画面:蓝猫和淘气一起去郊游,他们带了许多食物(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你能把这些食物平均分给他们两人吗?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4个!平均分成2份2个2瓶"#$%&’(1瓶1个)*+,-./0123456789:;<=>?半个师:“半个”能不能…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1.课前谈话。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你们是几班的学生呀?生:五(1)班。师:知道今天是谁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吗?生:王老师。师:咱们是第一次见面,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从屏幕上看到的(边说边指着屏幕)。师:通过交流,我发现五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教师通过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索圆柱体积与容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生:(争相回答)茶叶盒!杯子!…… 师:请看屏幕.(出示太阳能)这是什么? 生:(众)太阳能.  相似文献   

17.
经历与体验     
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发展。以下结合几个案例谈一些思考。一、引学生“经历”〔案例一〕:“商的近似值”教学片断1郾教师通过与学生谈话呈现材料。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0÷44,并且计算。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除不尽,产生疑问:这一题是除不完的。2郾谈话交流,商讨解决方法。师:在150÷44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情况?生1:除不完。生2:后边的商重复了,经常是这几个数。师:这种情况在除法里叫做除不尽。那么出现这种情况你们有办法解决吗?大家商量一下吧。(学生…  相似文献   

18.
使用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四单元(第69~70页)。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长方形有几条边?其中有几个长、几个宽? 2.一个长方形的长与长、宽与宽各有什么关系? 3.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毫米。  相似文献   

19.
片断一:用好教材师:(课件出示课本主题情境图)叮叮和当当在一次郊游中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能帮他们俩把东西分一分吗?谁先来分4个苹果?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到2个苹果。师:2瓶水呢?生:……师: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2个同学吗?(生:能。)每人又分得多少呢?生:每人分得蛋糕的一半。师:(课件演示)是这样分吗?用手指指一指蛋糕的一半在哪里?师:看来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蛋糕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学生交流各自的想…  相似文献   

20.
【案例】“加和减”教学片断:师:(板书44+25= )这样的题你们会算吗?生1:44+25=69。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算的吗?生1:因为个位上4加5等于9,十位上4加2等于6,所以“44+25=69”。师:不简单,你是在头脑里列竖式计算的。你们还有其它算法吗?生2:我想……先用“44-4=40”,再……(一部分学生议论:计算加法,他怎么做起减法了?哈哈!几个同学笑出了声。)生2:我……(越急越说不出)师:计算加法,能先算减法吗?你再想想。其他同学也都想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以倾听、鼓励为主。巡视中教师了解到生2用“44-4=40”的意图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