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成就--历史与国际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我国女子高等教育进行了历史与国际比较研究。从历史比较来看,我国女子高等教育历经了一条数量上从无到有、层次上由低走高、科类分布上从狭窄到广泛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女子高等教育在入学机会和层次分布上,与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在科类分布上则较为均衡。但受女性身心特点、就业和传统观念等因素制约,女子实际接受高等教育的科类分布仍呈现出较明显的性别特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正在进行的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涉及众多高校的前途和命运(如归属和存亡问题),而且还涉及到整个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的调整,颇受各方面的关注。作为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直接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进行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必须考虑与之密切相关的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研究我国经济、人口的区域分布出发,分析和构思我国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思路。一、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布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区布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着其发展高等教育的经济实力,决定着其高等教…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资源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特征。本文通过制作专题地图、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首位规模和首位比,利用高校数量、人口数量、地方生产总值,分别对高等教育资源在省级层面的绝对分布和相对分布、地级层面的绝对分布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从高等教育资源的绝对数量上来说,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但从相对规模上来看,高等教育资源并不存在东、西部分布的严重不均衡,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基本符合人口和经济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较强、高等学校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本文实证分析了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经费增长的趋同性,并进一步研究了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近几年中央、地方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从高校留学生分布、参与国际合作研究人员、国际学术会议的参加及举办、国际学术报告的数量等方面对山东及其他相关省市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比较,并就有关问题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期望对促进山东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我国2003—2019年间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面板数据,就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总体成就、时空特征及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突出问题等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整体成就显著,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格局与经济发展格局在地区分布上类似,中部地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持续滞后现象长期存在,东部地区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巨大差距尚未消除。为此,本文建议:树立并强化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理念,用好用足国家在教育领域与地方共同分担的利好政策,积极运用评估手段引导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向高水平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选择2000—2006年13种国际知名教育类期刊中涉及高等教育的研究论文,对其作者、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引用数等情况进行的抽样量化分析显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具有如下特点:偏重微观应用研究,问题导向性显著;实证研究居于主导地位,研究方法比较规范,地区间差异显著,美英居于绝对主导地位,西方中心主义倾向突出。借鉴国际经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应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导向,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以方法论突破为重点,加强学科规范化建设;努力实现理论创新,着力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服务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地区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作为基本指标对我国2002年的高等教育、人口、经济和城市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发现:(1)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在行政区内的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且相对于人口分布的不均衡要高于相对于收入分布的不均衡。(2)是否考虑高等教育质量因素对于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均衡性的判断影响不大。(3)高等教育分布的地区差距主要是由行政区内的不均衡造成的,行政区之间的不均衡影响较小。(4)城市化率与泰尔指教的四个指标都是呈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各行政区泰尔指数越小,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相对越均衡,该行政区城市化程度就越高。最后,本研究为我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调整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性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区域分布不均,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区域分布不均问题更为突出。通过对985和211大学在东部、中部、西部分布的差异,以及二者在京津沪、高考大省及其他省分布的差异进行研究,并通过对东部、中部、西部985大学专任教师与新生人数的平均比重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985和211大学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京津沪地区。由于985和211大学对本地生源的照顾,从而加剧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区域上的不公平。相应的建议是:增加中西部985和211大学的数量并加大支持力度,985和211大学在各省的招生数要符合其人口比重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近30年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量化分析显示,“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是立项课题最为集中的研究领域.高等教育研究从宏观、理论向微观、应用方向发展,问题意识日益凸显,高等教育研究群体多元化,呈现多学科背景.但是高等教育研究地区差距明显,研究主题重复和不平衡,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相对薄弱,存在低水平趋同性研究.为此,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创新研究范式,提升理论研究品性,拓宽国际视野,促进高等教育研究学科与区域平衡.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研究国际化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水平的重要举措,对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客观地讲,高等教育研究依然缺乏国际视野、移植倾向明显、规范性不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程度和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必须确立高等教育研究国际化战略,通过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等教育研究队伍、强化学术研究的规范性、积极创办国际性学术期刊等措施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选择国家社科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和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三个考察视角,对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力量的分布态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一流高校的研究实力遥遥领先,北京、上海、湖北和江苏等省市是我国人文社科研究力量最强的地区,老牌高校是我国人文社科研究的主要力量,各层次类型高校之间的差距悬殊。课题和获奖方面的分布结果并不完全一致,相对于课题分布来说,获奖集中于一流强校和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研究力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或许还预示着对课题立项政策进行适当调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评选活动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在全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的一项表彰活动。对先后五届200个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进行数据统计后发现: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地区分布差异显著;其设置类型、获奖频次与有无学位点、所属高校类型和层次紧密相关。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中的典型代表,高度重视自身建设,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进行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呈现出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规划、雄厚的学术力量支持、注重决策咨询服务三方面特征。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二十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从产生到发展成就突出。然而未来的二十年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则更为关键。一方面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世界性的财政危机,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机构又处于知识社会的中心,加强高等教育研究势在必行。然而,我国高等教育界对于现有国际知识体系的重视尚嫌不足,缺乏交流,与当今社会国际化趋势不尽相符。为尽快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同国际学术界进行对话、交流,从而谋取更好更快的发展,本文试图对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过去、现状及未来做一总览①,通过利用国际视野以展示高等教育研究的复杂图景。一、资料、数…  相似文献   

15.
彭万 《高教论坛》2022,(6):45-48
推动高等教育南向开放,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西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成我国西南地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意义重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南向开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但也存在不少困难问题。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应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成渝地区高等教育南向开放的责任和使命,把高等教育南向开放的外在需求和成渝一体化发展的内在需求相结合,充分挖掘国内国际市场和社会需求,做好高等教育国际一体化发展顶层设计,建立完善高等教育南向开放的体制机制,激发高等教育南向开放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和学科的省际分布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水平大学的省际分布明显不均衡。造成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包括国家政策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地区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区位历史因素等。提升高等教育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应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省施策,走差别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和人才引进力度,助力高校发展水平跃升;三是采取分类评价策略,引入市场机制,激发高校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7.
国际组织日益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动因,推动其参与高等教育全球治理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举措。近年来,学界对国际组织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从不同视角解读国际组织如何通过高等教育全球治理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作为政府间国际组织中最重要的高等教育全球治理枢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引发极大关注。从国际组织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高等教育全球治理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相关研究虽取得一定成果,但对高等教育全球治理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论探索,关于国际组织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的研究更多基于宏观层面,关于我国如何参与国际组织高等教育国际化活动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8.
该文运用图表等形式对近些年来华留学人员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发现其数量、地区分布等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分析得出,这一状况与我国学术氛围的增强、高等教育的发展进步,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关。同时,通过数据的比较发现,在国际范围内,存在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认识不均衡的现象,这对高校等相关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从高校物力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入手,利用聚类分析法研究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布规律表明:西部高校教育资源与全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西部地区中,四川、陕西教育资源分布较多,西藏、青海、宁夏三省教育资源分布较少,短时期内西部各省市教育资源分布将保持现状。以四川省为例,其高校分布资源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川西北地区高教资源匮乏。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高校资源分布评估模型,可将四川省各市州按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分为四类地区,其中成都为一类地区,绵阳、南充、雅安为二类地区等。为此建议:中央要加大西部高等教育资源开发的扶持力度,中东部要主动参与西部的教育资源开发,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创新西部高校的分配与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从2001年至2010年,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相关省市联合召开了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每届论坛都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围绕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改革发展新使命、新要求而展开理论探讨、学术争鸣。每届论坛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实践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汇集了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的顶级专家学者,吸引了一大批高校领导和研究人员,实现了三支研究力量汇合,不仅扩展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整体水平。特别是2003年增设的博士生分论坛,既培养扶持了高等教育研究的新生力量,同时也为论坛增添了新鲜的活力。十年来,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峰会。十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为论坛的诞生、成长付出了心血和努力,给予了论坛极大的支持。在国际论坛已召开整整十届之际,他们围绕十届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研讨的主题,总结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成功经验,结合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畅谈了他们的感受、认识、思考与建议,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提升高等教育研究整体水平,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