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正>法国阿姨也是女的在一次学校接待外宾的活动结束后,斯霞老师让学生叙写活动过程。小作文交上来后,斯霞老师看到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昨天,学校来了一批法国客人,我发现法国阿姨也是女的。"她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笑声引来邻座一位年轻教师的兴趣。年轻老师看到后有点不解:明明是病句,应该毫不留情地划个红叉。有什么好笑的?斯霞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年轻教师:"孩子了不起呀,会观察了,也许孩子很快  相似文献   

2.
羊年岁末,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可敬的前辈———斯霞老师,来不及和我们一起守岁,匆匆离去。斯霞老师是浙江人———浙江诸暨斯宅,那里出了不少人才。也许因为同是浙江人,我读斯霞老师的著作便觉格外亲切。斯霞老师的一些教学案例我至今难忘。有一回,斯霞老师让小朋友写日记。有个小朋友这样写: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里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斯霞老师改到这篇日记,不禁笑了。提起红笔正想把“法国阿姨是女的”这句划掉,转念一想:孩子惟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正是孩子的特点,出于儿童天真、幼稚,…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读到老一辈教育家斯霞批改一年级学生写话的一个故事。有个孩子写了这样两句话:“今天有一些法国的阿姨到我们学校参观。阿姨都是女的。”读后,大多数老师可能和我一样会认为“阿姨都是女的”这句话显得幼稚可笑、画蛇添足,批改时当然大笔挥,立马删掉。但是,斯霞老师没有这样做,而是十分珍爱这个孩子“阿姨都是女的”的观点。斯霞老师认为对于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而言,“阿姨都是  相似文献   

4.
一天,斯霞老师让她教的一年级学生根据外宾来班上参观这件事,做写话练习.其中有个学生写道:"今天,有些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阿姨是女的,不是男的……"在我们看来,阿姨当然是女的,后面这句话应是一句废话了.老师处理这个问题,可以删掉这句话,或者告诉学生:后面这句话是废话,可以不写.但是,斯霞老师没有这么做.她长期从事低年级教学,对学生非常了解,她仔细揣摩这个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羊年岁末,小学语文教学界可敬的前辈———斯霞老师,来不及和我们一起守岁,匆匆离去。斯霞老师是浙江人———浙江诸暨斯宅,那里出了不少人才。也许同是浙江人,我读斯霞老师的著作便觉格外亲切。斯霞老师的一些教学案例我至今难忘。有一回,斯霞老师让一年级小朋友写日记。有个小朋友这样写:今天,法国阿姨来我们学校参观。阿姨都是女的,没有男的。斯霞老师改到这本本子,不禁笑了。提起红笔正想把后一句划掉,转念一想:这个小朋友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阿姨都是女的,没有男的”,不容易。再说孩子才上一年级,到了二、三年级他就知道后一句不必写…  相似文献   

6.
记忆     
<正>看到这幅照片,就会想起斯霞老师的谆谆教诲。这是1997年暑假,我和斯老师一起听课的留影。一位年轻老师执教《美丽的丹顶鹤》。她朗读得很美,在她的引领下,小朋友读得也很美。斯老师高兴了,指着刚刚读完课  相似文献   

7.
义工,顾名思义,就是无偿帮助他人的人。在我们学校经常能看到义工们身穿绿色背心的身影。他们之中,不仅有同学们的家长,还有学校的老师。学校里许多活动都有义工叔叔阿姨们来帮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图书交易会的时候,一位义工阿姨在一个书摊前介绍着:这本书有什么优点、是什么名著、讲的什么内容……吸引了许多同学津津有味地听,最后我也忍不住买了一本。我佩服极了,心想,这位阿姨本来是不是做推销员的啊?  相似文献   

8.
《小读者》2008,(8)
一位能和学生用心沟通的老师,一位愿做学生知心朋友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满意和认可。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一中的董琪老师正是这样做的——年轻的学校,年轻的老师东营区一中位于东营区新区腹地,2005年9月正式成立,是一所年轻的学校。  相似文献   

9.
珠算在法国     
<正>法国巴黎的20区,有一座著名的维特鲁维实验小学。这里没有豪华的校舍、宽大的操场,学生也没有统一的校服。课桌也不像我们那样横竖成行地整齐摆放着,而是围成圆圈儿,桌上杂乱无章地放着书本、铅笔和纸张。学生们有说有笑地做着各自的事情,老师在中间来回走动着,像是幼儿园的阿姨在和孩子们做游戏。法国记者协会的魏先生向校方通报了我们的到来,便有一位年轻女教师出来,把我们带进一个接待室。接待室极其  相似文献   

10.
在前不久听一位数学教育"大师"的讲座,期间他讲了他所任教学校的一位年轻老师的故事: 年轻的小周老师上二年级上册的《认识乘法》,她出示课件(如图1),问:同学们,你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吴晓红 《早期教育》2009,(12):24-24
在非洲加纳的苦马西寄宿学校,有一位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小黑点的白纸。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是张白纸吗?”事例告诉我们:学生与老师之所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是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家庭教育:家长们总是向老师抱怨孩子的不对,  相似文献   

12.
近日,笔者有幸观摩了《鞋匠的儿子》(苏教版第十一册第21课)一课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参与作课的教师一共有三位:第一位是一位年轻女教师(下称L老师),第二、第三位是两位特级教师(以下分称S老师和W老师)。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2011,(1):38-39
成果名称:基于斯霞爱的教育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实施 申报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团队成员:阎勤、盛晓蓓、余颖、吴玲、谢丽 "叔叔,买一份晨报,献一份爱心给玉树灾区吧!""阿姨,有位叫胡丽丽的学生得了骨癌,没钱治病,请买一份晨报,献一份爱心吧!"稚嫩的童音在南京鼓楼广场上回荡,阳光下的笑脸分外灿烂,这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二(1)中队的"义卖小队"在2010年"六一"儿童节开展的一次校外课程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千里寻师     
我是一名六年级学生,我喜欢看作文,也喜欢写作文。但是老写不好。为此,妈妈四处奔走,为我寻找老师,这一找就是4年。今年妈妈在北京认识了一位好心的阿姨——白小木子的妈妈。在一次谈话中说到白小木子写的作文非常好,妈妈一听就问:“怎么培养的孩子呀?”阿姨说:“因为找了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妈妈说:“能不能给我女儿也介绍一下。”阿姨说:“这个老师学生很多,年纪又大,身体又不好,可能比较困难。”妈妈说:“那就试试吧!”阿姨就陪着妈妈来到了范老师家,把我的情况介绍给老师,老师也为我们千里迢迢,跑至北京寻师的诚意感动了,说:  相似文献   

15.
"望子成龙、盼女成风"不仅是家长的心愿,也是老师和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目前,学校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一般通过家长会、电话、家访这几种方式。但是一位老师管理数十名学生,毕竟有些力不从心,难以照顾到全部。孩子是家长"手心里的宝",自然对孩子的学习非常关心。山东威海市塔山小学在家校合作方面就有很多举措:成立家长委员会,设定家长开放月、开放周、开放日,常规性活动、特色活动邀请家长参加  相似文献   

16.
很偶然地看到《燕赵晚报》的一篇文章——《学生“疯狂”是因为教育“有病”?》。其内容如下:10月4日,山西朔州第二中学学生李明在课堂上连捅老师四刀,致其不治身亡。此前李明曾写下“死亡日记”,记录了不满约束、仇视老师的心路历程。据悉,被害老师郝旭东家境贫寒、为人和蔼、才华横溢,曾考中两所学校的研究生,发表20余部小说和剧本,是一位公认的好老师。面对这位23岁年轻老师的凄然逝去,相信无数教师内心都会泛动着悲情波涛。而反思“学生杀老师”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7.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一次在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一句话时,要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饱满”这个词造句。有的学生说“麦粒长得饱满”,有的学生说“豆粒长得饱满”。斯霞老师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一挺,头微微扬起,两眼炯炯有神。接着,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精神饱满。”斯霞老师接着又问:“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一个个挺胸抬头,坐得端端正正。斯霞老师根据词语教学的需要,辅以自然朴素,而又准确的情态,使学生不仅明白了“…  相似文献   

18.
林志超 《班主任》2013,(11):33-34
问题:简单呈现,匆匆而过学校开展班会展示活动,一位老师展示了一节以环保为主题的班会课。整节课围绕一个故事展开,讲述一个人由于看到人们肆意破坏森林,造成环境恶化,于是坚守深山几十年,为造林护林奉献一生,后来得到政府的表彰。这个故事呈现后,老师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评点并阐述心得。一名学生表示要向他学习,这样还可以得到表彰。  相似文献   

19.
<正>去年学校又分来三位年轻老师,他们本该在校园里掀起的青春浪花,却如投入湖中的几粒石子,并未见湖面漾动的波纹。学校老师总体比较年轻,十几个老师中,工作时间大多在十年以内。无论年长的师兄师姐,还是年轻的师弟师妹,进入学校没有几年,大家说话都变成了一样的“腔调”——上课教学严肃认真,长成了相同的“面孔”——孩子面前不苟言笑。“走的路”也大致相同:刚开始的几年,熟悉教材,研究教法,模仿教学。三四年后,学生熟悉了,教材熟悉了,常规的教学也熟悉了,  相似文献   

20.
雷洁 《甘肃教育》2003,(1):37-38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一次在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一句话时,要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饱满”这个词造句。有的学生说“麦粒长得饱满”,有的学生说“豆粒长得饱满”。斯霞老师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一挺,头微微扬起,两眼炯炯有神。接着,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精神饱满。”斯霞老师接着又问:“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一个个挺胸抬头,坐得端端正正。斯霞老师根据词语教学的需要,辅以自然朴素,而又准确的情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