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整合性STEM教育框架基于STEM理念,阐明对整合性STEM的共识性理解,首次提供了涵盖K-12阶段的整合性STEM课程资源,绘制了STEM课程路线图,提供在课堂层次实施STEM的课程路线,为整合STEM方法的系统转型提供支持,以数据驱动STEM教学与评价,制定有效的STEM课程项目和STEM教师专业发展框架,推动整合性STEM课程实施与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运用STEM知识去解决真实问题,提高创新、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21世纪技能。美国整合性STEM教育框架的课程理念、课程路径与课程支持系统,对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STEM教育改革,开发全学段的STEM教育整体框架和课程路线图可以提供有益借鉴,包括基于标准的整合性STEM课程框架,赋能STEM教师的整合性教学实践和推动整合性STEM教育的系统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提出STEM教育的三大核心理念:跨学科整合、问题驱动、情景与合作.并且以校本课程的形式,通过制作“天气瓶”为课程案例,呈现了STEM课程的实施过程和设计原则.此外,研究也表明基于STEM理念的校本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STEM教育强调培养学生采用跨学科思维解决真实问题,注重反思迁移的能力,其与“6E”学习模式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指导设计实施STEM校本课程。学生亲历“6E”学习模式各环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针对STEM课程实施存在重要环节缺失、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及实施过程表层化等问题,构建基于“6E”学习模式的STEM校本课程实施策略,以工程教育项目活动为载体,通过问题串加知识链,触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和STEM核心素养的达成。  相似文献   

4.
提升STEM教育质量,离不开STEM课程的创新设计。研究性学习与STEM课程的有机整合,逐步成为STEM课程建设的重要趋势。为挖掘研究性学习与STEM课程整合的内在逻辑,文章以美国“STEM Student Research Handbook”一书为分析对象,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三方面分析了该教材在指导学生STEM科学研究方面的特色,研究结果表明:该教材关注科学研究知识的系统性、强调以设计研究引导教学活动、借助信息技术提升研究效率、注重对学生多元学习证据的评价。基于此,文章从多元知识体系奠基、系统研究流程驱动、伴随性评价引导三个方面,论述了该教材对我国STEM课程建设的启示,以期为我国STEM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并助推我国STEM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STEM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且具有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需要学生合理运用多个学科知识,在实际的生活情景中开展项目,它是一种能够解决真实问题的综合性教育模式.在小学阶段开展与航空航天相关的STEM课程教学,不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而且能够培养小学生具有实践能力与思维创造能力.文章主要分析了开展小学航空航天STEM课程教学的意义,最后探索了小学航空航天STEM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这个大众创新的时代,工程思维不再局限在所谓的理工科领域,而是被视为创新必备的思维能力。面对STEM教育的思维力及课程改革的挑战力,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应对这种挑战的一种较为可取的方式。本文以“设计环保清洁剂”STEM校本课程的建构为例,研究如何在课程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决策思维、工程设计思维、工程实施思维及工程消费思维,即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会提出问题,在产品设计中懂得分析问题,在探究实践中能够解决问题,在成果推广中实现价值认可。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9,(2):121-126
文章基于STEM教育思想,确立了跨学科融合、创设情境问题、增强实践体验和强调同伴协作四个课程设计理念,通过对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采用6E设计型学习模式进行了基于工程设计的STEM课程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探索。该课程以解决工程问题为课程主线,融入技术设计、数学和科学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STEM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工程的兴趣的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为我国高中开展基于工程设计的STEM课程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践路线。  相似文献   

8.
在STEM教育起步阶段,课程选择是教学实践的首要问题。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国家或地方非营利性组织机构”提供的支持或指导型STEM课程、“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直接交付型STEM课程以及学校自主开发或与其它组织合作开发的校本开发型STEM课程构成了STEM课程可选择的三种类型。其中,兼具“学生发展立场-学校改革创新-教师专业实践”多重内涵的“校本开发型STEM课程”是办学主体实践智慧的凝结。国际上主要从教育决策、学校发展定位、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开发方法和策略等四个方面展开STEM课程校本开发的研究和实践。STEM课程校本开发的国际经验为我国STEM教育起步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质量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是增强国家竞争力、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手段。STEM教育的历史证明,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的整合性STEM教育具有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课程改革的研究中,工程取向的STEM课程被证明是落实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的最适切形式,包含情境学习、工程设计和科学探究三大核心要素。基于该课程框架,依据6E设计型学习模式,以液压机械手臂为例进行了STEM课程的设计,以期为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科学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升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围绕学校开展的STEM教育课程,重新整合素材,完善“STEM+创意写作”的校本教材模块,探索“STEM+创意写作”的特色教学策略。实践证明,在此基础上开展丰富的科学写作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开展STEM教育,不仅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而且对于小学生实践能力、创造力思维以及工程思维等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核心价值.文中阐述分析STEM教育理念的核心特征和意义,以“创意灯”为例,探索基于跨学科学习活动5EX设计模型的STEM课程教学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STEM教育的兴起,以机器人、创客为代表的STEM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3D打印技术成为机器人、创客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其提供有效的材料支撑。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三维设计课程已经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笔者从大概念视角出发以Scratch 3D应用平台为支撑,通过大单元整合设计的方式构建了小学3D建模校本课程,以课程融合的方式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化、系统化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际整合视角下STEM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地理学科上,融入其他学科知识,促进地理教学向纵深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STEM教育与科际整合的内涵;其次,对科际整合视角下STEM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课程开发模式;最后,基于“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传输”地理核心概念,以“2022年四川电荒”为主题进行了教学设计,融入跨学科知识,使学生形成多学科融合视角和综合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工程教育已经成为各国培养工程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开发了基于工程设计思维的"制作智能电子灯"STEM校本课程.课程以工程设计任务为核心,围绕着项目开展基于设计的学习,通过探究学习、推理决策形成设计方案,依据方案制作出模型并不断测试优化,最终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工程、技术等学科知识,理解科学原理,学会做出选择,从而养成工程思维的习惯,提升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存在一种简单思维,其表象主要有三:一是教学设计技术化;二是教学生成预设化;三是整合实践形式化。该文从思维层面反思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提出“超越简单思维,用复杂性视野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观点:关注人的复杂性;直面技术的复杂性;基于预设,抓住生成;领悟整合内涵,建构多元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以素养为目标的课堂转型下,美国STEM课程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将科学概念置于目标的中心,即体现专家思维、反映专家实践的大概念。美国学界围绕大概念重构STEM课程,并将掌握科学概念以及与科学有关的大概念界定为K-12学生的必要能力。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用跨学科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每个学习主题下提出以大概念为内核的StEMT大挑战。在大概念的统领下,美国STEM课程通过“5E”探究教学模式,整合STEM各科知识,促进知识在真实情境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17.
STEM教育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对跨学科整合型课程的迫切需求。然而当前我国的STEM课程建设更多注重形式规范,总体质量堪忧,因此从跨学科整合视角来开发优质的STEM课程以指导教学迫在眉睫。比较与借鉴是提质增效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为提升我国STEM课程建设质量,借鉴权威的STEM课程整合评价工具,从课程背景、工程设计挑战、科学内容整合、数学内容整合、教学策略、团队合作、交流、评估、组织等9个维度对58个国内外STEM优秀课程案例进行定性与定量对比分析后发现,我国的STEM课程案例在课程背景、科学内容整合、教学策略和评估四个方面较国外STEM课程存在明显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STEM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提升。未来我国STEM课程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一是提升对社会问题的响应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鼓励有效失败,营造真实的科学体验;三是丰富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放大学生的思维过程;四是注重非正式评价,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创新能力是国家、组织及个人长足发展的关键力量,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设计作为一种创造力活动,是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文章基于设计与创新的相互依存关系,分析了设计及设计教育在促进创新人才的知识、思维与人格方面发展的价值与意义,以此论证了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设计教育由家庭师徒传承的教育形态发展到知识网络时代以创新为目标的设计素养教育形态,提出了不同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高等教育阶段一方面可开设专门的设计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可将设计与其他学科课程融合,以设计思维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基础教育阶段通过艺术与设计、设计与技术为主的设计课程,与学科课程融合的课程以及创客教育的途径来开展设计教育.在开展设计教育过程中,教师以设计思维方法为创新变革教学的策略和方法,通过整合设计素养与学科素养作为培养目标,由简单到复杂来设计教学内容,并在多元泛在化的课程中指导学生以设计思维方法来完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STEM教育理念的思想核心。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兼顾职业性和创新性则是一个难题。机械设计项目作为STEM教育中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实现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文章首先介绍了将STEM教育理念引入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意义及课程特点,提出对机械电子工程相关课程的整体改革思路和实践,最后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为例,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制订课程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研究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面向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直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明晰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导向和功能作用;以课程与教学论为指导,强调“智能+”赋能思维方式转变,突出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创新,形成智能时代课程思政的设计理论;提出了确定课程思政目标、重构课程思政内容、选择课程在线平台、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课程思政基地、开展课程思政活动、实施课程思政评价的智能时代课程思政设计方法,以期为新时代我国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