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随着社会转型和高校改革的发展,传统的辅导员机制已难以适应学生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转化角色,更新理念,建立学习型、研究型的导师型辅导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导师型辅导员的角色和工作机制是对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方式的一种完善。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导师培训是当今世界一流大学提高导师指导能力、优化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制度设计来看,英国顶尖大学以程序化和强制性的培训组织形式,开展了旨在帮助导师明晰职责、树立正确指导观以及传授指导技巧的导师培训;美国顶尖大学以无确定程序且非强制的培训组织形式,开展了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导师培训.两国顶尖大学的导师培训制度设计均有利于导师加快其角色扮演的进程,区别在于英国顶尖大学的导师培训有利于加强导师与学校价值观的一致性,形成组织秩序,但在促进导师的个性化发展和角色创新方面似存在不足.而美国顶尖大学的导师培训有利于导师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及角色承担方法,产生新的角色倾向,但不利于提早规避新任导师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揭示两国顶尖大学导师培训制度的特点、差异以及各自的优劣,对于完善我国高校的研究生导师培训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导师的角色和责任、导师资格、学术指导方式、学术指导的质量保障机制这四个维度对各国的导师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在导师资格方面,西方国家对职称没有硬性要求,主要强调学术能力和指导经验;在指导方式方面,西方国家以指导委员会制度和双导师制为主,传统上奉行单一导师制的国家也在进行改革;同时,西方国家强调从标准制定、导师培训、签订契约等方面保障学术指导的质量.从比较的视角和现实调研结果来看,我国的导师制度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尤其是需要打破博导职称化的倾向,鼓励副教授担任博导,同时通过建立博士生指导小组制度或双导师制度,使青年教师参与到博士生指导中来.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的学术指导水平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对于研究生导师制度的研究无论在国内外都比较缺乏,本文选择英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代表牛津大学,以其研究生导师制度为研究对象,从资格与任命、责任与角色、指导过程、质量保障和权益维护等五个方面对导师制度的特征进行分析。据此文章提出了启示与建议,以期为探索建立适应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研究生导师制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导师制在高校的推行对辅导员角色、职能定位提出了诸多新诉求和新挑战。为此,高校不得不思考新时期辅导员角色与职能的新型定位与重构走向。主动适应高校实行导师制的教育模式,高校辅导员定位导师型角色职能,正是导师制在辅导员制度与理论体系行进过程中的科学延伸,是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扩招,我校招生也在发展壮大,新教师也在不断的增加,这些教师绝大部分没有学习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规律了解甚少,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如何让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能力,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学校领导必须重视。我校的做法有:建立完整的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建立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试讲制度、导师制度、听课制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开展青年教师说课、讲课比赛,为青年教师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发挥教学督导、指导作用,经过多方努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在短时间内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校初任教师成长关注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初任教师作为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新兵,面临着教育教学、科研、角色适应、自我成长等各方面的问题。本文对一所本科高校初任教师的成长关注进行个案研究,了解初任教师的关注焦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高校初任教师成长的对策,以期帮助初任教师认识初任阶段的特点及挑战,尽早确立自身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青年教师培养与教育已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课题。当前不少高校既借鉴了硕博研究生培养模式,又仿效师父带徒弟式"传、帮、带"模式,对青年教师培养实行导师制。基于对Z学院的调研,该制度能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成才,也暴露了一些亟需改进的问题,为此建议拓宽培养领域,延长导师指导期限,健全校级和学科两个层面的制度,加强对导师和青年教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56所研究生院高校制定的导师评价制度文本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导师评价制度主要集中于导师遴选阶段,能否具有导师资格主要基于职称、学历等条件;获得导师资格后,评价主要集中于科研成果,对教学、指导工作的评价重视不够,对导师立德树人的评价缺乏可操作性的标准,落地落实不够。建议对导师遴选的评价从关注身份条件转向关注能力,同时以档案袋的方法加强对导师指导过程及成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硕士生协助导师一般是指工作不久、具有博士学位且无高级职称的青年教师,他们协助正式硕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作为协助导师的青年教师虽然对研究生的培养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但其自身发展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协助导师”身份使青年教师在硕士生导师的领导和支配下难以独立发展、“小导师”身份使青年教师难以得到研究生的足够认同和尊重、“非正式导师”身份使青年教师难以得到学校层面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现实问题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策略来促进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女性教师是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科技事业十分重要的力量,然而这一群体仍面临着人数较少、职业发展遭遇瓶颈、生育友好型环境有待提升等困境。研究基于科研自我效能感理论,运用混合研究方法,对上海6所高校204位工科女性教师开展问卷调查,并辅之以质性访谈,探索工科女性教师科研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工科女性教师的科研概念化能力、执行和汇报能力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对较高;日均照顾子女和长辈的时间、对自身的领导能力和担任领导职位的自信程度等因素均对其科研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结果,研究从国家和高校两个层面对工科女性教师人才的支持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青年教师教风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保证,目前对它的研究多是在制度建设层面上。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教风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座谈发现:青年教师教风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精神和情感方面,单纯的规章制度只能从形式上对教风进行约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校青年教师教风研究与建设的重点应该从显性管理转到隐性层面,以人本主义为指导进行教风建设,让青年教师对工作充满希望,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等,使他们从内心热爱教育事业,从而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教风建设。  相似文献   

13.
高年资教师是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然而“躺平(职业倦怠)”亦成为阻碍其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我国高职院校99对高年资教师与青年教师为对象,展开了为期5天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师徒制存在“师—徒”间的双向增益机制;(2)师徒制能够通过知识重组路径抑制高年资教师职业倦怠的滋生,同时,指导成效是干预这一效果的重要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通过组态分析提出了“专业资本导向型”与“心理资本导向型”两种基于师徒制的高年资教师职业倦怠应对方案,进而建议相关院校加大对师徒制的资源投入力度,赋予该制度一定的灵活性,以期从根源上解决高年资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人才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受行政管制与市场调节两种制度逻辑彼此嵌套的影响,高校教师聘约义务的约定日趋多元、复杂和严苛,由此产生的法律争议不断增多。当前,法院的司法裁判倾向于支持高校聘约义务设定的自主权,而缺乏对教师择业自由和职业安全等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公立高校教师人事争议案件中权利导向的缺失,源于劳动、人事关系“并轨”背景下法院对教师聘用合同法律性质的认知偏差。忽视学术职业的特殊性与公益性事业法人的公共属性,简单机械地适用劳动法领域的原理和法律技术,暗合了学术评价的“五唯”取向以及高校人事管理的“行政化”,不利于教师权利的法律救济。应以控权论为基本立场,增强高校聘用制改革的权利导向。通过高校内部治理的变革与司法审查立场的转变,进一步强化教师聘用合同作为特殊劳动合同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3825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学习动机、课外活动参与以及大学生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在不区分高校类型的情况下,内部学习动机对大学生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部学习动机通过课外活动对创新行为产生影响。第二,在研究型大学中,学生个体内在的科研兴趣对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求利心理没有促进学生的创新行为;在应用型院校中,学生通过参与课外社会性活动将内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创新行为,课外社会性活动参与的作用机制明显;在高职院校中,学生需要借助课外活动参与经历展现创新素质。高等教育普及化带来学生心理状态的多样性,不同类型高校资源配置情况致使竞争规则具有极大差异,应正视外部学习动机的潜在正效应,深思“个人-环境匹配”在提高课外活动实效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考核评价政策有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显著影响。目前,绩效评价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主流,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深远。探究当前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如何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通过对S大学的实地调研发现,教师评价制度有赖于建立“层级管理-量化的相对指标-外部裁决”的管理技术,施予青年教师结构性压力,使其产生“适应顺从”的惯习,影响其专业知识、专业自主、专业伦理和专业情意。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研究发现:评价制度与场域内的资源配置机制在形塑青年教师自我认知与行为选择方面具有一致性;应采取优化资本配置、调整学术人员惯习、关注学术场域内发展性评价等策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性。  相似文献   

17.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较少,主要是受传统本科教育"学科"本位影响、"双师型"师资缺乏、企业订单少等问题困扰。针对地方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难的现实困境,对策在于变企业订单培养为行业订单培养,变封闭式人才培养方案为开放式人才培养方案,变单一专业教师为双师型教师。通过"嘉华班"实证研究,证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知识生产具有社会性,高校艺术类青年教师不仅承担着知识的传承与知识传播,还是知识生产的参与者,研究高校艺术类青年教师的知识生产与个人职业成长,发现艺术学科的知识生产规律。 研究发现高校艺术类青年教师普遍重视艺术创作,对高校的科研评价方式并不认同,青年教师的艺术创作呈现功利性与效率性特点。 艺术类青年教师应正确认识实践性知识生产与学术研究的关系,通过学术研究和总结艺术创作规律,指导个人艺术创作,实现实践性知识生产与学术研究的互补。  相似文献   

19.
A systematic review of 210 educational research, policy and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between 2005–2011 identified only 17 publications that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and contained findings relating to teachers' roles in promoting creativity, and 18 on how teachers can be supported for this.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eacher skills, attitudes, willingness to act as role model, awareness of learners' need, flexible lesson structure, particular types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are important for teaching for creativity. Review highlighted importance of school culture in supporting or impeding creativity, need to elicit teachers' conceptions of creativity, teachers developing their own creativity;, working co-constructively with a mentor, and the importance of action research and reflection.  相似文献   

20.
This case study examines a Chinese and Korean-Chinese pre-service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ir mentor teachers’ role in supporting inclusive practicum experiences in USA elementary school context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a mentor teacher’s open conversations and willingness to host those students bring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ir learning and growth. The finding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facilitative roles of mentor teachers in the promotion of inclusive environments are intersected with the socio-cultural and political contexts of practicum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The study conclud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enhancing the inclusion of diverse pre-service teachers through collaborative roles of multiple practicum stakeholders, including pre-service teachers, mentor teachers, practicum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