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各地涌现出了很多由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教育制度创新实践,对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促进教育科学发展、改善教育民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当前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在部分地区和基层开展重大改革试点,突显地方教育改革探索的重要价值.在我国大致相同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中,总有一些地方做出不同凡响的业绩,有效地解决了一些"老大难"的教育问题,这一事实不仅增强了我们对教育改革的信心,也促使我们深入认识地方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制度创新方面,中国地方政府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但对这些创新的主体、动因、领域、外部参与和绩效,则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以"中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为基础,运用文本研究的方法,对近三届159个创新案例进行了整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教育制度创新还存在"应景"式的一窝蜂现象,创新具有被动和倒逼的特征;教育制度创新的地域分布和内容分布不够均衡;社会公众、政府自身和非营利性组织在促进制度创新中作用不大;创新的外部参与和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对此,应从现行教育制度的解释权、政府对公众需要的回应性、教育改革的"硬骨头"和制度创新的绩效分析等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普遍实行"省地共建以地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模式,这无疑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中最为典型的建制模式。可以说,这一制度创新扩大了地方政府的教育管理权限,有利于充分调动地方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使高等教育得到更好更快发展。但由于制度安排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再加上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渐突出。文章以凯里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为例,通过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现行的制度设计进行分析,以寻求实现科学发展的制度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徐平利 《职教通讯》2013,(1):1-5,15
中国职业教育欲进一步开拓上升空间,须解决体制机制上的诸多问题。全国许多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制度创新,从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前三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评选的创新案例来看,创新举措主要涉及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依法推进校企合作和加强农民的乡土创新能力培训等方面。加快推进地方职业教育制度创新,需不断突破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障碍,实现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全纳性,等等。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的创新行为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创新的"可持续性"也同等重要.以中部地区3个地方政府创新案例为实践分析对象,通过建构"政府-制度-社会"的分析框架,发现其动力机制包括:"嵌入型政府"是行动动力机制,包含了"社会融入""部门交互""组织嵌入";"制度再优化"是制度实践机制,涉及"制度应变""制度调适""制度监督";"主动型社会"是重要的社会反馈机制,包括"倒逼改革""合作治理""耦合链接".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互嵌式共治"是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有效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6.
建立新型的家园合作关系,不仅是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家园合作质量的关键,对幼儿当前及长远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前我国家园合作中存在着教育法律制度不完善、实际制度不清晰、相关外部制度不到位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家园合作关系重建的制度障碍。重建家园关系,离不开政府的制度供给。从制度视角探讨各级政府的制度供给与创新,提出重建家园合作关系的基本路径,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中央政府创新行政管理制度;2.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3.市级政府创新社会参与制度;4.县级政府创新家长参与制度;5.各级政府联合完善相关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制度的缺陷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教育制度都存在着某种缺陷,教育制度的缺陷导致了教育秩序的僵化,阻碍了人的自由发展。教育制度缺陷的克服靠教育制度创新,而教育制度创新的路径是:政府主导的教育制度创新、学校自主的教育制度创新以及教育实践中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制度创新: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现实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也关系到地方政府能否真正代表好、维护好、发展好地方的公共利益。制度创新在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弘扬价值科学创设是制度创新重点;以制度创新促推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9.
从行政体制改革入手去理解我国整体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是一个很好的切入视角。通过对21世纪教育研究院等机构举办的两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获奖案例的分析,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教育行政体制创新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试图既梳理实践、总结地方经验,也为今后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提供路径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的分配与管理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合理的地方义务教育拨款制度对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质量和效率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缺乏科学规范的教育经费分配和支付制度,从而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英格兰地方教育当局义务教育经费拨付制度所具有的特点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实践性教学是工科院校特别是应用型工科院校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构建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60年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就是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创新的进程。中国教育的继续发展离不开教育体制的改革,如果囿于现有体制,那么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之路必然艰难。但是可以从地方入手,以地方教育立法为主进行教育体制的创新改革,地方可以先行从教育资源的成本分摊机制、教育资源的分配享用机制、教育资源的组织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立法和机制创新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丹麦创新基金是政府机构改革的产物,它在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国家创新力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从丹麦创新基金的目标愿景、投资运行、资金保障、影响评估等四个方面,探索其助推国家创新发展的运作模式。突出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科学研究与社会需求的关联度、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机制、提升资源管理的透明度与交互性,体现了丹麦创新基金改革实践的核心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以制度为分析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中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不足,制度因素是主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政策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鉴定制度的实施,必然促进企业更好地参与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公共管理运动风起云涌,公共管理体制改革蔚然成风。中国公共管理制度急需创新,而中国公共管理制度由谁去创新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主体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政府一家;执政党、非政府组织也是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主体,民众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政府、执政党、非政府组织三者共同构成了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主体系统。其中,政党是该系统的领导,政府是该系统的核心,非政府组织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是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16.
教育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又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在新世纪里,以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为目标的创新,应当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浅谈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社会及个人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政府和高校应从多方面入手,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加大对教育机制的改革,并注重结合民族特征以及借助现代技术,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教育总与知识密切相连,但与教育自身相关的知识却并很难通过直接应用于实践来提高教育系统的效益和效果,这是持续困扰国际教育研究界的重大问题.一个国家的教育研究与发展系统可被看作是一种教育类知识管理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改革教育知识管理体系的理念和运行模式同样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梳理和分析了2000年以来国际教育研究界对教育研发体系的新认识和新举措,即转向以实用性为主导的基础性教育研究,希望能对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教育传统与教育制度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传统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制度创新并不是一味地否定教育传统,恰恰是教育传统的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摆脱教育传统的制约,而是为了改造教育传统,发展教育传统,实现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换,使其适应今天教育变革、教育制度创新的需要,帮助解决今天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树立教育制度创新的“民族特色”,是教育制度创新的精髓和我们所应持的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20.
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教育制度创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教育质量提升以及知识社会的转型等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创新和改革的要求,其目标是实现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从学科中心到学习者中心,从封闭的学校教育到社会化学习体系的转变。而教育制度的创新,特别是人才培养与选拔制度、评价机制与政府治理制度的创新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