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是中国南方省份的一个水乡小镇。古旧、清净而安详,地图上根本没有它的影子。那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长长的青石路,窄窄的街道,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构成了一幅古老的山水画。烟起雾落,云蒸霞蔚,草长莺飞,花开花落,正应了年华似水。 初次了解乌镇是在电视中,电视画面中的乌镇似乎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一幅幅美图,一张张淳朴的笑脸,让人心驰神往。 而初次来到乌镇,是去年的春天。从下车的一刻起,我已感到那古镇独有的气息。桃花映红了乌镇,春水涨满了水巷,一群又一群的候鸟朴素友好地飞过头顶,那里的人们都有着同样一张笑脸,亲切友好…  相似文献   

2.
桥·水·廊     
桥,水,廊,这就是西塘给我的第一印象。桥其实并不多,但是很高,似乎是在提醒你这里是西塘而非乌镇。水也不多,廊也不多,所以即使是小巷,在那里,也只是窄窄地存在着。它限定着该来的人,该走的  相似文献   

3.
一墨乌镇     
说乌镇是一墨乌镇,是因为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淡淡的墨色,让乌镇显得格外古朴。乌镇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几千年如一日地站着、坐着或者蹲着,既老成持重,又沉  相似文献   

4.
一墨乌镇     
说乌镇是一墨乌镇,是因为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淡淡的墨色,让乌镇显得格外古朴.  相似文献   

5.
江南的水是柔的,江南的风是暖的,江南的雨是愁绪断肠的,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是让人流连忘返的。细雨微拂的江南水乡——乌镇,总给人一种淡淡的随意和幽静,这里,让人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鲁迅笔下的旧屋,陌生的是一种清新的欣然。走进小镇,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的古朴,没有华丽的颜色,没有故作的矫情,有的只是白白的粉墙,黛  相似文献   

6.
乌镇     
假期里,我与爷爷、奶奶一起,来到了江南水乡名镇——乌镇。乌镇位于桐乡市北部,距离市区17公里,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它不但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而且有"千年乌镇"的美名。唐朝时,乌镇隶属苏州府,诗人杜荀鹤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把乌镇的水乡景色刻画得淋漓尽致。"水"是乌镇的一大特点。碧水环绕着整  相似文献   

7.
摇过乌镇     
刘安 《语文学习》2010,(7):F0003-F0003,160
乌篷船 一驾乌篷,鼓起胸腹,伸出两只翅膀,载我,摇过乌镇。多雨的乌镇,多河流的乌镇,多桥的乌镇,多女儿红的乌镇,多蓝印花布多灰瓦屋的乌镇摇过。  相似文献   

8.
梦回水乡     
唐雅钰 《红领巾》2014,(9):46-46
乌镇,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乌镇是看似不起眼的也不知最初那个高傲的我是何时被这烟雨蒙蒙的小镇迷住的,总之,此时的我心中只有无尽的缠绵和思念。乌镇是个传奇。到了这里,我才知道,江南风光远不止语文课本中写的那样——同样的宽门窄巷,同样的小桥流水,同样的撑船老翁,这一切在乌镇是那么古朴、朦胧、精致。  相似文献   

9.
感受乌镇     
经典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演奏的是时代的强音;经典建筑是历史的笔墨,记录的是时代变迁。乌镇,就是一部关于历史和地理的记忆。乌镇按照打造"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的发展思路,通过遗迹、文化和环境保护,2002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3年获得"2003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4年当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创造了古镇保护的"乌镇模式"。  相似文献   

10.
当唇齿间随着气息,吐出乌这个字眼时,会立刻想到黑,总有一种松弛散漫的感觉袭来。我在去乌镇的路上和在乌镇逗留的时候,心中时时涌起历史的沧桑感,而绝不单是因为乌镇曾经诞生过中国现代文学大家茅盾先生。与许多古镇类似,乌镇有着古老的木屋、古老的砖瓦、古老的青石街道。不同的是,这里有着古老的河,流淌着  相似文献   

11.
据说黄磊在拍《似水年华》的时候选择取景乌镇,就有人预言乌镇会像20世纪80年代陈逸飞笔下的周庄那样火爆起来。后来乌镇没有火,因为黄磊的片子受众面太小了。最近徐静蕾的新作《梦想照进现实》(以下简称《梦》)上映了,首映前同样有不少“蕾丝”估计该片中的台词,一定会像冯小刚电影里流行的台词一样,在坊间火上一把。因为很简单,这次的剧本是王朔写的。  相似文献   

12.
立志书院     
立志书院位于浙江省桐乡市乌镇茅盾故居东邻,前身是名震嘉、湖的分水书院,清同治四年(1865)创办。  相似文献   

13.
《求学》2023,(24):47-50
<正>2023年11月8日,大潮奔涌,日出东方,“十年之约”携光而至,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开幕,那一抹熟悉的互联网蓝广告牌出现在桐乡的大街小巷、城乡公交车上,也出现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机场、高铁站……点墨江南,共话世界,全球互联网再次进入一年一度的“乌镇时间”。十年沉淀,乌镇峰会带来了哪些数字时代“红利”?为产业创新、大众生活赋予了哪些精彩蝶变?又涌现出了哪些就业新需求呢?  相似文献   

14.
徐家堤先生主编的《乌镇掌故》一书即将出版 ,闻讯喜甚。徐老曾是母校乌镇植材小学的前校长 ,书稿甫成 ,曾赐寄原稿 ,并嘱写序。写序自不敢当 ,但师长之命 ,拒之不敬 ,姑且谈一点读后感 ,权充不能算序的序。乌镇是地处江南水乡的历史文化名镇 ,钟灵毓秀 ,人文荟萃 ,人才辈出 ,历史悠久。早在70 0 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先民们已在乌镇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至唐朝 ,正式揭开建镇的历史 ,迄今已近 1 2 0 0年。到明清 ,乌镇已发展为烟火万家、雄视一方的重镇 ,因位居江苏、浙江两省 ,湖州、嘉兴、苏州三府及桐乡等 7县交界要冲 ,故特设执掌…  相似文献   

15.
茅盾的《林家铺子》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篇优秀短篇名作,它以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表现艺术,黎郁的地方特色展示了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直到今天,仍能赢得千万青年读者的喜爱.仲春季节,窗外和风习习.笔者打开《林家铺子》,使人仿佛置身于暗无天日的三十年代乌镇,倘徉在乌镇街头,谛听乌镇商人的“苦情”,和他们的生意经……从而使我们对《林家铺子》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所有这些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分不开的,和茅盾故乡乌镇分不开的.因为《林家铺子》的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以作者熟悉的乌镇为背景的,因而作品能透出如此浓郁的乌镇乡土气息,表现出三十年代乌镇的历史真实、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真实感.今天我们重温《林家铺子》后,探索作品与乌镇的关系,对理解作品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6.
初识乌镇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我们江苏盐城老年大学旅游团一行45人来到了江南古镇——乌镇。对乌镇心仪已久,但总没有机会亲近,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当唇齿间随着气息,吐出“乌”这个字眼时,会立刻想到“黑”,总有一种松弛散漫的感觉袭来。我在去乌镇的路上和在乌镇逗留的时候,心中时时涌起历史的沧桑感,而绝不单是因为乌镇曾经诞生过中国现代文学大家茅盾先生。与许多古镇类似,乌镇有着古老的木屋、古老的砖瓦、古老的青石街道。  相似文献   

18.
可爱的故乡     
浙江是个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材辈出的地方。虽然我仅仅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却深深地怀念它! 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何以名“乌”,说法不一,唐朝咸通年间改称乌镇。历代都在乌镇驻兵,明朝曾在此驻兵以防倭。乌镇在清  相似文献   

19.
乌镇小记     
在今年小记者暑假夏令营采风活动中,我参加了在乌镇举行的中美学生交流会,有幸领略了乌镇的风光,欣赏了乌镇的民俗艺术,所见所闻,历历在目,至今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20.
汽车从杭州开出,只要两个多小时,就到了“两省、三府、七县”的交界之地桐乡乌镇。镇子不大,但交通方便,美丽富饶,一踏上这块古老土地,便自然而然地忆起1980年春茅盾在《可爱的故乡》一文中的生动描述:“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何以名乌,说法不一。唐朝咸通年间改称乌镇……乌镇在清朝末年是两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