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中跨专业实训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一个以云桌面应用为核心的跨专业实训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传统实训教学因设备数量、场地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已不能满足现今高职院校对跨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跨专业虚拟实训平台为例,研究了高职实践教学跨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构建思路,以期为高职实践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传统、单一专业的实训方式,建立仿真社会经济环境下的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成为当前实践教学必然方式。结合我院经管类跨专业实训课程平台建设、课程设计与实践,分析了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改善方案。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训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一个关键环节.如何构建一个综合实训平台,将具有相关教学内容和相关技能学习的几个专业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迁移能力,是综合实训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对此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搭建了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对跨专业综合实训的基本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促进农类高职院校实施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应对现代农业发展对复合型农业专业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实施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可以促进农类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集聚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组织开展跨专业的教学、实训、科研、社会服务,是农类高职院校面临的难题。应以专业链对接农业产业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开发综合类课程、实施跨专业综合实训、打造跨专业教学科研团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措施,打破农类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实现学校管理模式创新、多专业协同,形成专业链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训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目前,财经类高职院校专业综合实训主要局限于单专业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严重不足,课程综合性不够。本文拟针对当前财经类高职院校专业综合实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开展多专业综合实训的基础上,探讨财经类高职院校进行专业综合实训的新思路和新做法。  相似文献   

7.
跨专业仿真实验平台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仿真经济环境的经营模拟演练教学平台,建立这种实训平台可以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内容和训练模式两个方向进行创新,各高校已经纷纷建立了此实训平台。但是如何利用好该平台,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率,使仿真实验与经济管理的专业教育真正融合,还是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从跨专业仿真实验教学理念的转变和课程开发两个方面探讨了跨专业仿真实验与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融合的方法,希望对相关领域的教学改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教学新模式迫在眉睫。在分析现代企业经营VR环境下的跨专业多岗位综合实训平台创建必要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制造企业经营模拟对抗系统、工商局窗口业务模拟系统、税务局窗口业务模拟系统、银行窗口业务模拟系统、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模拟系统、招投标中心业务模拟系统、国际货代公司业务模拟系统、物流公司业务模拟系统、咨询网系统9个子平台在内的跨专业多岗位综合实训平台,具有跨专业综合性、高度仿真性、动态对抗性及创新性等特点。该综合实训平台的创建,对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进行了创新探索,促进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进一步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  相似文献   

9.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2):231-234
针对目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过程中存在缺乏专业化的创新实训实验室,缺乏跨专业、跨院系组合参赛队的机制以及缺乏系统化的竞赛训练措施等问题,提出了学生创新实训实验室建设思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数据,介绍了学生创新实训实验室的组建与运行管理、保障措施和建设成效,对学生创新实训实验室建设具有相应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校在培养经管类应用人才的过程中,建设跨专业实训平台作为主要培养路径,以虚拟仿真系统的开发为教学载体,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企业真实工作流程和商业环境,满足高校应用型复合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顺利对接专业实习,经管类专业实践尝试导入校内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开启高质量、大规模、多轮次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的实践,分3个模块(业务驱动、人员组织、优化评价)不断推动校内仿真实习实践。将专业实践教学应用从课程层次的实训教学,提升到专业层次的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与形式,在培养好的学生的同时造就好的老师,让仿真实习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选择。就此,总结开展大规模跨专业仿真实习实践的经验模式,并从专业层次探讨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的价值与实现。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着重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实训教学成为高职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企业工作经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教学方法作了一些探索和研究,提出了计算机专业多课程、跨专业综合实训的教学方法,以及课程结构体系的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13.
培养外向型中医人才创新对外临床实训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外向型中医人才的培养需求,创新性地开设了中医临床对外医患交流实训课程。这是一门跨专业的综合性实训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医患交流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系统地介绍了该课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4.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与能力、商务知识与能力和跨专业能力。结果显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与能力、商务知识与能力较弱,而跨专业能力较强。在专业建设和教学中,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更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和强化校内外实训等来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6):210-212
针对工程训练中心实训教学的需求,设计开发了开放式实训教学管理系统。实训教学管理系统内容包括实训教学预习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网络预约系统、仿真教学系统、跨专业毕业设计、问卷调查系统和考核量化系统。为了适应信息化教学管理要求,该管理系统增加了自动排课系统、网上考试系统、成绩管理系统和打卡管理系统等特色内容。该教学管理系统大大提高了网络教学的优势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将教学和管理融为一体,取得了很好的实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实训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在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意义深远。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训模式可归纳为"专项技能实训——综合(分岗或不分岗)模拟实训——顶岗实战实训"。这样的模式从简到繁、由易到难,似乎很合乎人才培养的规律性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用有限。这种模式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为:实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带有明显的理论教学的印迹,实训过程控制不力以及重视不够、投入不够等。探索建立"融入理论教学的专项技能实训——分岗、轮岗的综合仿真实训——实务专家参与的实账实训——跨专业的综合仿真实训——老师参与的顶岗实战实训"新模式,并进行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实训内容的设计,改变实训指导老师的定式思维,将校内实训提到实战高度,做好实训过程的控制,重视并加大投入,可以促进高职会计专业实训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7.
《莆田学院学报》2017,(4):99-103
概述国内外研究和应用BIM的现状,针对建筑工程类专业毕业综合实训的现状与不足,从毕业综合实训改革入手,探究基于BIM的跨专业毕业综合实训新模式,并选取了莆田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的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近几年指导实训中所遇到的问题,采用调研、对比的方法,从设计选题、组织形式、过程管理及考核方式等4个方面进行改进。从效果来看,学生实训积极性明显提高,工程设计能力和专业知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拓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会计专业教学具有适切性、实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而会计专业普遍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实训教材职业性不强、校外实训流于形式等问题,构建学校、行业协会、主管部门三方共同参与的,单项实训项目强化、核心能力深化、核心业务实战、跨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就业实习融合五个阶段递进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新形态下,通过建设"互联网+"专业集群公共实训平台,建立专业互通互联的实训体系;通过构建"专业+"专业复合课程体系,实现"跨行业、跨专业、跨院系"的复合专业培养;并通过实施"立体化培养、个性化拓展"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创新型复合技术技能型高职人才。  相似文献   

20.
数学建模,作为数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桥梁与媒介,是职业导向模式下高职数学能力本位改革探索的有效手段.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进能力本位改革过程中,调整数学理论体系,依托数学实训构建跨专业的项目库,推动了传统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