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高校学术创业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中国高校学术创业成功的机理与路径——基于失败修复的视角》著作应运而生,是盐城师范学院易高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成果。全书由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钟秉林教授作序。本书是其出版《崛起中的创业型大学:基于研究型大学模式变革的视角》 (2011年)《中国高校学术创业:影响因素·实现机制·政策设计》 (2017年)之后,又一部研究学术创业研究的力作,形成了学术创业研究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化竞争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寻求职业技术院校的转型发展,中国台湾地区启动技职教育再造方案,将"创业教育"列为重要的推动策略。在此策略推动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转型为台湾地区第一所"创业型大学"。目标导向彰显创业型大学的价值取向,学校建立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和创业型大学的社会支持体系,以创新创业学程和创新创业育成"五部曲"构建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同时发展创业教育的国际合作和校际合作,拓展创业型大学的国际化视野;积极推动产学合作,实现真正的创业实践。该校的实践探索能为中国大陆地区高校创业型大学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借鉴。特色化办学是创业型大学的必由之路,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养成一体化的创业文化,这些举措将促进中国高校创业型大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够实现地方高校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分析了创业型大学的内涵;讨论了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色;总结了地方高校转变为创业型大学的必要性;接下来,讨论了地方高校转变为创业型大学的必要条件;研究了地方高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创业型大学有四个不同于以往大学的典型特征:学术立业的组织结构、不断创新的创业文化、学术资本的师生共识、协同创新的契约关系。作为仍处于发展中的全球高等教育变革的当代现象,创业型大学已成为知识社会的心脏,围绕学术创业,它的知识逻辑、使命和功能皆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从变革高等教育结构、建设专业学位、创建自主创新的高科技园区等方面积极回应了这一高等教育的伟大变革,但是囿于旧的大学观念、体制和文化的局限,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型仍然存在诸多困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创业型大学的内蕴与组织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型大学是在自主创新精神的统领下,以"创业遗传代码"铺设与"学术资本主义"运作为行为特征的一类大学。它强调以学术为核心,以学术引领市场,进而形成学术源与市场流的良性互动。作为国内大学求新求变的一种特色化选择,创业型大学并不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也不是所有大学的共享模式。创业型大学应具备三大组织特色,即具有激活学术创造力与转换力的组织架构,善于进行冲突管理并处于开放创新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6.
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对高校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特文特大学的前身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区域环境、发展规模、学生文化和拓宽参与等因素制约了特文特大学的发展,通过加强校部领导、明确发展理念、改革预算制度、加强外部联系、深化组织改革和鼓励学术融合,实现了"高职院校—综合性大学—研究型大学"的跳跃式发展。借鉴特文特大学的发展经验,建议我国高职院校通过确立愿景、办出特色、根植区域、加强科研和改革教学等措施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  相似文献   

7.
MIT与沃里克大学:创业型大学运行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创业型大学概念被引入我国,但对其模式含义的理解却一直存有争议。本文通过对MIT和沃里克大学这两个典型案例的对比,认为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是创业型大学的主要特征,但由于不同大学的研究实力、经费渠道和文化背景不同,创业实现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MIT的创业起点是知识,沃里克大学是社会需要;MIT采用主导式的创业战略,沃里克大学采用变革式的创业战略;MIT是"自下而上"的服务型创业方式,沃里克大学是"自上而下"的公司型创业方式;MIT采用的是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沃里克大学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机构。从借鉴的意义看,MIT的创业模式适合于研究型大学,沃里克大学则适合于非研究型大学。对于那些有意向创业型大学迈进的我国地方高校,其运行模式应该以应用研究为起点、以本地区产业发展为服务对象,采用"自上而下"的统一创业文化,创建集学术和创业于一体的组织架构。  相似文献   

8.
"多学科研究"问题实际上是个组织问题.即如何组织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者开展合作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国内许多社会机构、学术团体以及联邦政府的广泛重视和激励机制下,美国研究型大学纷纷采取措施突破多学科研究发展的组织障碍,成立各类多学科研究中心,改革多学科运作方式和教师招募方法,并已显出成效.美国研究型大学开展多学科研究的组织策略表明,我国高校应积极改造组织,突破组织结构性的障碍,建立有利于开展多学科研究的激励或奖励机制以及评价机制,将多学科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大学"矩阵"中管理和运作的枢纽.  相似文献   

9.
中美研究型大学R&D经费与"创业性"表现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比中美两国高校R&D经费与"创业性"表现后发现:与美国比较相似,我国R&D经费投入集中于少数重点研究型大学,这些重点研究型大学的创业能力也较其他层次高校突出,我国研究型大学R&D经费投入来源上并不单一,但政府和企业在R&D经费投入绝对量上还远低于美国研究型大学;我国研究型大学与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创业能力上距离较小,在各项指标上均明显超过了同等级美国研究型大学,我国重点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性"表现也达到甚至超过了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研究型大学(特别是重点研究型大学)的R&D经费投入,高校自身也应不断拓宽R&的经费来源与数量;进一步加大官产学的合作力度,不断提高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国际上创业型大学的出现,给广东中心城市大学提供了一条富有启发意义的转型道路。办学经费日益紧张、定位模糊导致平庸化、社会地位日益边缘化给广东中心城市大学转型带来巨大的紧迫感,而巨大的压力、政府管制的薄弱、中心城市的优势、大学文化传统的开放多元也为它们的转型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广东中心城市大学要建立创业型大学还必须首先消除政府职能障碍、大学身份认知障碍和大学成员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1.
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主流理论与热点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主流理论与热点图谱形象地表明:四位高影响力作者在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领域形成了"知识生产模式、学术资本主义、组织转型的途径与变革的持续动力、三螺旋"等主流理论;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热点从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创新、科技型企业",正发展为"大学的创新与创业"、"知识与技术转移"等.目前我国该研究热点主要为"创新型国家、研究型大学、三螺旋、技术转移"等.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美国创业型大学的产生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条件下,创新创业日益成为一些研究型大学竞争的路径,美国许多著名大学经过一系列的组织转型和内部变革,形成了一种全新发展模式一创业型大学。这使得大学在新世纪扮演更积极的角色,而它的产生发展必定在现阶段对我国大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基于1013份研究型大学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调查数据,结合现有关于人与环境匹配理论及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研究,分析了个人特征、组织环境对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影响路径,并探索人与环境匹配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个人特征中的性别、身份特征、国际留学经历以及工作投入,组织环境中的宏观环境(包括高校层级和类型、学缘关系)、中观环境(包括组织支持、学术评价制度)显著影响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人与环境匹配在其中具有完全或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讨论了身份认同对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增益,非科研投入对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损耗,以及"第一学历歧视"是否合理等问题。上述发现验证了人与环境匹配理论在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职业成长影响机制研究中的适切性,并证实了良好的组织环境对于青年教师职业成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学风浮躁、跟风盛行的今天,穷十年之功锁定"创业型大学"研究主题难能可贵。《创业型大学本土化的中国模式研究》一书构建了由本体论、实践论和价值论"三维一体"的理论框架;提出创业型大学的组织特性是"学术资本转化"而非"学术资本主义";论证了创业型大学的时代价值主要不是在办学经费的筹措,而是研究成果的转移转化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等等。该书倡导的中国特色创业型大学,实质上正是主张高校的知识生产模式从学科导向、理论导向转向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和跨界合作,亦即从知识生产模式Ⅱ的高度推动大学的转型与发展。这既是世界高等教育变革的重要趋势,也是中国"双一流"建设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15.
创业型大学是在市场需求与学术传统的平衡点上生长出的一支奇葩。深入研究并发展之是各国大学应对学术资本主义新要求的首选战略。然而,缺乏西方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传统的中国是否存在创业型大学?若不曾拥有,何谈发展,或许重塑学术传统并新建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型大学是我们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若早已实质存在,研究中国模式的特征以及适时交流与借鉴,进而构建本土化的创业型大学模式当是最为明智的选择。为彻底走出令人厌倦的争论,还需从享有"东方剑桥"美誉的浙江大学、"中国麻省"美誉的清华大学与"具有新中国高等教育缩影"盛誉的华中科技大学这三所研究型大学的那些闪烁着"中国特色"的创业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见证中国创业型大学的演变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地方院校是明确提出创业型大学目标的重要阵营。"革新式"创业型大学的理论铺设与实践先导给予地方院校一种新的发展图景。其中,浙江农林大学、福州大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分别集中演绎了"学术心脏激活"、"发展外围拓宽"与"创业教育突围"等特色转型策略,其新鲜经验给予地方院校创业转型的路径选择一些必要的启发。本文试图建构我国"革新式"创业型大学转型演进路径的理论模型,认为转型宜以激活学术心脏作为突破口与着力点,应致力于形成"理念觉醒——制度设计——学术反哺"的转型持续动力,应审慎判断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关系维度。  相似文献   

17.
创业型大学是21世纪大学组织上转型和大学进取与变革的路径与必然趋势。创业型大学有强有力的驾驭核心、拓宽的发展外围、多元化的资助基地、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和一体化的创业文化五个核心要素。研究型大学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进取与变革的路径主要是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资助基地,继而形成一体化的创业文化等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地方综合型大学如澳大利亚的莫那希大学主要通过合并其他学校和发展国际事务等来实现学校的发展;职业型大学如芬兰的约恩苏大学则通过激活和发展学术心脏地带,并使核心学科日渐成为国家的重点学科,进而带动院校收入的多元化和其他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8):75-79,74
该课题运用案例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结合创业型大学的定位目标,针对当前中国大学学术运行机制中存在的不利于开展创新活动的制度性缺陷,吸收国际高水平大学的相关经验,紧扣学科、任务、平台这三个基本要素,探索与创业型大学理念相适应的大学学术运行机制,并完成基于学科、任务、平台的创新型大学学术运行系统的模型构建。研究认为,知识资本化是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的根本特征,而国内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还有诸多制约因素,如"单位化"的组织制度环境抑制大学的创新活力,"个体化"的知识生产方式压缩大学的创新空间,因此,变革的基本方向在于激活大学学术心脏地带。创业型大学学术运行系统包括学术生产系统和学术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它们围绕大学组织的使命分工协作。学校—学院—学科所构成的纵向层级应当成为创业型大学学术运行的基础架构,创业型大学的知识生产主要在研究、教学与社会服务三大横向平台上开展。创业型大学的教学运行应以学校—学院—学科为主线,进行分层管理。创业型大学的科研活动是受牵引、有组织的,而不是纯粹自发的,牵引的力量来自于学校的战略意志,学校从战略层面确立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并建立相应的校级跨学科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9.
创业型大学是将知识生产、传承与应用融为一体的大学,代表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像“研究”成为大学的中心一样,“创业”在经历一个阵痛过程之后,最终将成为大学的第三个中心.不管是教学型大学,还是研究型大学,都可以也应该转型为创业型大学.建设创业型大学,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采取企业化运作模式、实现学术资本转化、培养创造性人才等.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研究型大学的组织转型已经不可避免,创造知识、培养创新人才的艰巨使命要求大学向知识型组织过渡。研究型大学进行新型组织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是现代教育管理的重要行动,研究型大学要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需通过采取政策措施,营造良好氛围,加速新型学术组织向知识型组织的发展与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