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项目主题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是鲁教版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自己设计二氧化碳气体性质的探究方案”。二氧化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即有所涉及,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很好素材。二氧化碳也是学生在系统学习了水、氧气等物质性质后,第三个需要系统学习的物质,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但教材设计以二氧化碳在大自然中的循环为主线,内容以文字叙述和图片展示为主,未设计实验。  相似文献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构建化学课堂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以“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教学为例,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各个实验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充分分析与讨论,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锻炼思维,发展思维,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整合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有效的化学课堂.  相似文献   

3.
周佩芝 《中学教育》2003,(10):41-4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作为一种典型气体的制取历来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而传统的教学比较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 ,“以学科为中心” ,“以知识为中心” ,忽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忽视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二期课改的目标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努力构建一个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实践和探究为主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 ,通过活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自己尝试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中采用探究型教学的模式 ,力求体现新教材“全面…  相似文献   

4.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的重要背景和网络时代知识学习的巨大挑战,阐述了“双碳”教育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的必要性。依据新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了高中地理“双碳”教育框架,通过分享、协作、探究、零存整取等教学环节,搭建了课内系统化知识与课外碎片化知识的互联桥梁,最终实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双碳”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观念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盛颖 《化学教与学》2023,(2):64-67+63
针对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学习的障碍点,设计了基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的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教学。以元素和物质为研究对象,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和能力任务,促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通性和转化关系,从而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和稳定的认识方式。结果表明,模型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增强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初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衔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社会热点“碳达峰、碳中和”为情境素材,设计一系列情境问题,旨在了解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背景和意义,掌握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适宜条件的选择、甲醇合成甲酸和乙酸的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等核心知识,开展以建模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在解决问题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张金川 《甘肃教育》2008,(16):54-54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中设计了“实验探究”、“活动天地”、“信息冲浪”等一系列的栏目。这些栏目的设计不仅是一种知识的呈现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栏目的应用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下面笔者就《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中的栏目应用谈一下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吴友智 《中学理科》2000,(11):66-6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碳和碳的化合物”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之一,同学们必须很好地把握.这里介绍的是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中的几个问题,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内涵、教学设计程序,以“学会构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模型、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学会设计其他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为主线,设计“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课,为基于化学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提供了案例,发展学生学科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体现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方法为特征的探究性试题近年已成为中考新的亮点 .其命题围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发展等探究全过程或部分过程去构建试题 ,力求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巧妙融合在一起 ,突出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文总结了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探究性试题的类型 ,帮助同学们学会解题方法和策略 .1 探究物质来源图 1例 1 为了探究人嘴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来自何处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 1的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Ⅰ :关闭活塞b ,打开活…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碳和空气密度的比较”是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涉及到的一个知识点。教材试图通过让学生填写表格的方式掌握有关知识,并配有脚注“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如果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的小”。意在让学生对比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44大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相似文献   

12.
教学活动要遵循内在的规律,只有当一切外在事实(知识)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被主体(学生)认识后,这些外在东西才会为主体真正占有,这种转化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并重新构建、形成知识体系。高中数学教材中的许多知识表面上是孤立的,若教师在引领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同时,有“意识”的揭示这种“知识链”,内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对知识的构建“水到渠成”。这不失为一种有效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HPS教学模式将课堂知识置于历史和哲学背景中,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该课程的发展历程、学科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学科知识与文化的联系。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HPS作为具有前瞻性的教学模式,与化学学科的实践特质相契合。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为例,对HPS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详细阐述。通过设置显性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以及优化教学实践三个步骤,开展“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HPS教学,分别验证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程实验设计。在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分析学生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三个典型学科的认知障碍以及形成原因,利用化学实验、模型构建、补充事实资料等支架针对性地解决这些思维阻碍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为后续金属生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除杂等知识的学习提供实验模型和解题模型。  相似文献   

15.
初中阶段化学知识具有繁乱、零散、抽象等特征,导致复习课堂的“质”与“量”都较为低下。怎样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化学复习课堂成为众多一线化学教育工作者探究的热点课题。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帮助学生有效记忆、掌握知识的可视化工具,将其应用于化学复习课堂上,能够将零散、纷乱的知识梳理整合,构建以“核心概念”为关键词的知识网络示意图,进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加深知识留于学生大脑中的印象,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归纳总结等综合素养,使复习课堂完成从“知识回顾”到“能力提升”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实验是为了直观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达不到目的的实验往往给学生造成错觉,因此,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 我在做一个简单的“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化学演示实验时,竟连续三次都不成功。其原因:一是集气瓶容积小于烧杯容积,瓶中的二氧化碳虽已倒尽,蜡烛火焰才刚好转暗。显然二氧化碳未充满整个空间,是由于此时二氧化碳浓度太低,火焰不能熄灭,反而由暗转  相似文献   

17.
巢萍仙 《考试周刊》2009,(30):156-157
和谐的历史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有限的45分钟内为把重点和难点问题讲清讲准,明晰主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素质等所采用的科学教学方式。构建和谐的历史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收”与“放”:二是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供”与“需”:三是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四是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疑”与“释”。  相似文献   

18.
教学活动要遵循内在规律,只有当一切外在事实(知识)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被主体(学生)认识之后,这外在东西才会被主体真正占有,这种转化只有在参与实践中才能体会并重新构建,形成知识体系.教材中的好多知识,表面上是孤立的,但如果教师在引领学生认知这些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揭示这种“知识链”,内化学生的理解,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构建便“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9.
以二氧化碳为载体,设计了“雪碧中的气体”“碳酸饮料名字的由来”及“生活中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三个生活化学习情境,辅以探究式教学,分析了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策略,让学生体悟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力求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相似文献   

20.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探究活动为主要抓手的学科,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苏科版《物理》八九年级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物理实验达到271个之多。“以实验促发展”,“从活动中学”,由此凸显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实验活动因此成为学生知识自主构建的重要途径.它是将物理知识从可能性向现实化转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