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预警理论,是高等教育规模达到一定目标之后的一种预警。如果忽视大众化理论的预警功能,也就是忽视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潜在危机。我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正是由于误读了大众化理论,或者说忽视了它的预警功能,结果导致大众化实践中出现了若干偏宕。  相似文献   

2.
大众化理论不仅仅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量的理论,而且是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一种预警理论,同时也是描述高等教育活动变化的一种理论。在西方学者眼里,"大众化理论"被认为是一个"学术概念",而非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不仅意味着规模扩张,而且意味着逻辑变革。只顾规模扩张而忽视实质性变革的数量化思维,误读了大众化发展理论,曲解了大众化发展旨意,误导了大众化发展实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迫切需要"二次大众化"变革。变革的关键在于明确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发展逻辑、多元分类发展路线、个性化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规模上已经达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水平。规模已经得到了扩张,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正在进行着转型,逐渐步入了质量化时代。在这种意义上,如何构建大众化视域下高等教育质量观并以此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阈中的高校教育质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了我国高等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高等教育"量"的扩张与"质"的保障如何有效地达到有机统一,已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重要课题.关注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来看,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路径错位问题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达国家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是通过扩张低水平大学的数目和规模来实现的,我国则是通过扩张原有高水平大学的办学规模来实现的,形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路径选择错位。文章在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错位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错位发展给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解决错位发展的政策选择措施。  相似文献   

7.
关于省属大学新闻传播师资队伍亟待建设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属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师资队伍亟待建设,这是保障教育质量的核心。本文宗旨在于分析造成省属大学新闻传播师资队伍困境的原因和现状,进而提出新闻传播师资队伍建设的设想,即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教师专业化的视角建设新闻传播教育师资队伍。因为,教育大众化理论不仅仅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量的理论,而且还是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的一种预警理论。其理论根基和研究范畴属于教育民主化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内涵和概念解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其实质就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理论,其理论根基和研究范畴属于教育民主化的理论体系之中。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有其自己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概念表述的形式和内涵不同,彰显的是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中外高等教育的实践证明,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许多问题需用市场的方式解决。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国模式"的理论和实践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评价和质疑较多,对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的科学界定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的辩证分析较少.笔者用大众化中高等教育系统变化的主要特征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主要方式两个维度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建立"力量-因素"分析框架,对"混合扩张式外延发展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国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解析,并提出多样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应性及其质量评价的开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到 2 0 1 0年 ,我国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 1 5 % ,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并逐步普及阶段 ,在这一阶段必然遭遇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矛盾。如何评价高等教育的质量 ,愈来愈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究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育质量 ?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 ?笔者拟就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应性 ,谈谈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及其评价标准。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适应性(一 )高等学校的适应功能进一步增强高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趋于大众化,高职院校发展迅猛,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扩招增多。然而,由于高职历史较短,学校在注重规模扩张等外延发展上,忽视了内涵发展,特别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若不及时给予处理,将可能阻碍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我国现有高等教育成果的巩固。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产生、发展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但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些基本理论目前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首先回顾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产生过程,其次对各国学者对大众化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意义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教育步人大众化教育阶段后,未来一个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仍然是规模扩张。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需要。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要走外延扩张为主、外延内涵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盘点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和“预警作用”的大事。这些事件传递着一条重要的信息:2006年是中国高等教育进行重大调整的一年,其核心和焦点是提高教育质量。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强调,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这也表明我国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认识正在由“目标理论”向“预警理论”回归,高等教育大众化实践则开始走向理性和相对成熟,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高职教育的发展,不仅满足了我国高等教育数量上的稀缺,更弥合了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的失衡带来的重大弊端,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献调查,文章分析国内1999—2006年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六大热点问题,重点梳理了大众化理论与政策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国内学者认为大众化阶段理论是一种研究高等教育内部活动的预警理论,中国的大众化发展属于后发外生型、混合扩张式外延发展型。应对中国大众化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多元化可持续发展、构建高等教育战略预警系统等策略。这些成果一方面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另一方面反映我国复杂多样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现实为建构本土化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还亟需对研究的理念、方法和应用对策等进行深入的挖掘、提炼和进一步的革新。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由之路,但高等教育经费不足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瓶颈”。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与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矛盾的财政策略,提出了加大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扩大助学贷款规模、资助民办高等教育等战略措施及其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日本是一个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亚洲国家,早在1963年毛入学率就已经达到了15.4%,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2004年毛入学率达到了51.1%,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日本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途径与方式与我国不同,主要是靠扩大私立高等教育规模得以实现。在规模扩张过程中,国立大学在量上几乎没有增加,确保了精英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关于进行高等教育规模增长速度预警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进行高等教育规模增长速度预警研究的探讨叶平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教规模增长速度的波动轨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走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发展速度的加快都应该尽量避免出现大幅度的波波动。最近有人撰文指出:“十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伴随高等教育的发展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进而向普及教育迈进,另一方面由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我国也不例外.1999年启动的高校扩招进程迅速将中国的高等教育推入大众化的轨道,到2013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4.5%.[1]而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将要达到40%.高等教育的扩张顺应了社会发展和人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乃大势所趋.但是,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张也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提高形成巨大压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如何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就成为摆在国人面前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